APP下载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探究

2021-03-08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院校

余 伟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要想发挥好顶岗实习的作用,必须要求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特有的教育资源及环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增强职业技能,“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实现学习与劳动“双交叉”、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一、高职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顶岗实习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在校期间参与实践工作的平台,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实现“零距离”接触,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学校中无法深刻学习的职业能力。企业可以直接进课堂让学生在校园里就了解工作环境,掌握相关工作技能,熟知企业文化,实现毕业前的“社会软着陆”,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实习过程中跟踪教学的复杂性

顶岗实习管理最大的特点是管理的对象是人,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正因为这“双重”身份,所以学生同时受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另外,实习时间长、跨度大,实习工作环境相对于学校异常复杂,偶然因素的增加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无法适应、无法应对的情况大大增加,尤其当涉及企业一些内部管理的时候,多种因素相加使学校想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教学难上加难。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院校根本没有具体的实习指导老师,全部由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导致无法实时监管。另外,在实习中,不少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变换单位,甚至出现私自离职学校却不知情的情况。

(二)实习结束评价系统的不合理性

顶岗实习是教学的一部分,成果的考查是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从调查研究来看,实习单位大多只会给一个分数或者简单几句主观性的评语,甚至有些单位什么评语都没有,有的只有一个单位部门盖章,这种评价模式过程简单、评价标准不客观、具有较浓的形式主义。

(三)学校教学与顶岗实习实际操作脱节

很多高校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准确及时把握市场上多变的行业经济动态,很多同学在校期间连理论知识都还没学扎实就进入实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基本就是从零开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差距较大,学生无法较好地衔接。高校选聘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高校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关注度不够,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问卷、课时量等是否符合规定,这种评价更多地停留在表面上,以及一些阶段性的检查,对于评价结果更多的是奖励形式,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缺乏自我教育及前进的动力。

(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是高职院校校内教学的一种延伸,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校内教学更加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认为学校组织顶岗实习就是走形式、走过场,只要最后提交相关实习证明就可以;也有很多同学认为实习是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学校和企业为了某种利益需求才设置顶岗实习。很多同学对于顶岗实习自始至终抱有不认可的态度,进入企业实习后消极怠工、怕苦怕累,以各种借口推辞工作,甚至有的同学对顶岗实习抵触情绪很强烈,以各种理由逃避实习。

(五)政府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立法保障

顶岗实习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质量与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息息相关。要想顶岗实习取得良性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顶岗实习投入足够的关注及进行必要的监管。

在顶岗实习中,政府作为强有力的第三方参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10年国内就颁布了第一部有关顶岗实习方面的文件——《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虽然国家有明确文件指出高职院校必须开展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但是对于怎么开展、如何开展等具体细节问题没有明确的要求,政府缺乏与顶岗实习文件精神相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基本停留在“应当”怎么样为顶岗实习提供支持。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对于高校顶岗实习没有足够的认识,政府部门基本从来没有参与到顶岗实习的实际过程中,造成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只能依赖校方,顶岗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没有政府的有效监督,几乎没有约束和监管,顶岗实习的质量尤其是学生的相关权益很难得到保证。

三、完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规章制度,实现工学结合制度化”。构建一种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稳固、健全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势在必行。

经过笔者调查,认为较为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型应是这样的:政府以政策资源为主导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以理论知识培养为重心及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本资源的共享,配以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主体在合作中产生出如螺旋桨推进般的巨大效益,实现校企合作创新发展。

(一)政府主导,加强宏观调控职能

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在企业中实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长期重点工程,然而目前校企合作并不能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政府、企业及高校构建三方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合作模式,可以突破以往只有企业和高校二元合作关系的合作模式,更加细致明确地定义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职责,调动各主体参与积极性,增强各方合作凝聚力。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必须实施顶岗实习,各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部分相关政策法规,但都是“意见”等文件形式,内容基本很空泛,这类政策性文件对顶岗实习中的各主体权、责、利分配不明确。政府要确保工学结合具备明确的法律依据,例如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江苏省高等院校学生实习条例》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高校及企业在顶岗实习中的角色担当,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义务细则,强化参与主体责任意识,尤其是对不认真履行责任义务的处理办法等,通过相关政策调动各方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积极性

在明确各主体权责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主体的相关利益,只有确保各方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为顶岗实习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例如可以简化一些审批程序,再比如对于在实习过程中完成相应政策要求及培养目标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奖励,使企业有一定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参与顶岗实习全过程。对于积极参加顶岗实习管理的企业人员,在申报相关职称或者评选先进、访学交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的企业在场地设备等租用或者购买方面给予相关补贴优惠,全方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政府还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加强顶岗实习政策及顶岗实习典型事迹的宣传,例如媒体、微信、微博等,为广大企业树立榜样典型,增强合作的信心和动力。政府主管部门还必须履行好监管职责,例如对校企合作的相关协议等严格审查,严禁含糊不清、规避责任等合同条款,使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合法权益得到切身保障;不定期地对顶岗实习企业进行实地视察,确保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对于企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予以指导和监管;更重要的是如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生某些纠纷,则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及时介入调查并给出相应处理办法,为顶岗实习各方提供有效保障,确保顶岗实习可以顺利开展,构建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三)深化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现实职业岗位为基础教学,针对行业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训练,完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任务。在这种教育目的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相匹配,高校相关专业的开设要根据社会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课程体系要以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教学内容贴近岗位实际,面向市场办学,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以实用性、应用性与目的性为目标,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完善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让多方主体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中,积极贯彻落实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的制度,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合作教学模式,真正把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与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有效结合。

综观我国高职院校情况,目前来说要想增强政、企、校三方主体互动,要求学校既“请进来”又“走出去”。所谓的“请进来”就是多邀请企业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来校实地指导及教学。行业内的专家最熟悉整个实际生产过程,最了解当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专家的考察指导,能够精准地指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所谓的“走出去”既是要求高职院校不能闭门造车,尤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育千万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要主动深入企业、行业做社会调研,了解现今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了解现在的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高校实践教育不仅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践活动,更要组织教师深入实际生产,了解社会实际需要,才能将为社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等落到实处。

(四)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落实“一师一企”

高职院校除了在教学方面做好改革,更要在师资队伍上做到与整体相匹配,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那么,如何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有:学校组织教师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挂职顶岗实习,接受实际操作锻炼,通过在岗位上的锻炼,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高校还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多组织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实践课程,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进修,通过切身参与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知识技能,把高校拥有的专业文化课老师逐渐培养成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老师;抑或高校从社会或相关企业聘请优秀的行业员工作为“双师型”教师,兼职或专职亦可,丰富教师选聘途径,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

落实“一师一企”制度,增加高校对实习学生的过程指导,加强学生、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完善顶岗实习结束评价制度。建立“一师一企”制度,即一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可按以下规定对接企业:①2—3位教师联系一个独立企业,同专业的教师不能多人(5人以上)联系一个企业;②专业教师与基础课教师2—4 人可联系同一个实习企业或相关企业;③同一教科研团队成员可集体联系一个独立企业。“一师一企”制度由专业老师作为学校与企业的直接对接联系人,不但可以实时指导实习生专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实习当中遇到问题,“一师”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企业和学生,帮助解决问题,改变以往由单位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再联系具体的院系,由院系联系学生了解具体情况,而后再向实习主管部门汇报,实习主管部门再和实习单位联系这样烦琐且耽误问题的处理流程。

(五)加强、重视过程监管

对于企业来说,顶岗实习中的职责是依托高校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搞好经济效益。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接收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更多的是填补企业劳动力的空缺,主观意识上缺乏动力和热情,对顶岗实习没有非常正确的认识。因此,树立“人才强企”的人才培养观念,淘汰旧观念对企业来说迫在眉睫。企业要认识到对校企合作的投资其实是一种生产性投资,积极主动地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例如与学校合作开展企业冠名班,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邀请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或者优秀员工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做好今后的职业规划。双方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彼此信任、依赖的关系,企业培养出的人才真正为企业所用,形成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企业除了转变对待顶岗实习的认识之外,在实习过程中更要积极参与管理。企业应当立足长远,将工学结合相关工作细化并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出台明确的管理制度。企业要和学校加强沟通,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中,而不是双方各顾各的,使学生顶岗实习处在管理真空状态。双方要加强对话,事先制订好管理细则和培养计划,利用“一师一企”等教师走访的机会,开展实习工作交流会,学生之间分享实习心得,学生与老师之间讨论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实习管理方面的情况,各方根据现状不断调整原来的计划,避免出现推脱管理责任、遇到问题之后相互埋怨的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谓的蓝领即高技能型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基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做好顶岗实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顶岗实习必将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模式被推广与实施,但是从现阶段来看,顶岗实习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仍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顶岗实习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