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1-03-08王泽淳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立德考核思政

王泽淳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最受关注的内容,在应试、升学压力下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多是在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下完成的,系统化不强[1](11-12)。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生活及思想更自由,眼界更开阔,好奇心更盛,大学时期成为综合素质培养和三观确立的关键阶段。课程思政提出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要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全范围、多层次育人格局。全人教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其中既包括知识的传授,又包括心智的和谐发展,将二者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极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全人教育及课程思政

(一)全人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1.全人教育的概念

全人教育指的是对学生的躯体、精神、心智、心灵、情感实施全方位教育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强化,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全人”,这是全人教育的终极目标[2](82-85)。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学习者不仅需要进行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接受正确道德规范的引导,形成健全价值观,实现情感、智力等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全人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需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全人教育的特点

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罗杰斯是最突出的代表者之一。在其认知中,全人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和认知素质的教育。在以其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家观念中,全人教育具有以下特点:①注重受教育者治疗、物质、艺术、情感、潜力、创造性等的全面挖掘;②鼓励学科间的交流及知识体系的融合;③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人际的关系;④强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及整合思维;⑤引导学生学会平衡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追求生命的和谐[3](45-51)。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

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学科教育中根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其具体内涵有以下几点。

(1)立德树人。我国教育事业的任务绝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更是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模式之一,其内涵必定包含立德树人。高校思政工作长久以来是我国极关注的重点领域,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健全人格有关键意义[4](119-120)。“德”是课程思政的重点,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内核,教师以德施教,实现立德树人,对帮助当代高校学生树立成熟、健康的价值观有积极影响。

(2)与各学科深度融合。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各学科都重视深入挖掘本学科内容,但是学科之间拥有较清晰的界限,缺乏学科知识间的融合。课程思政通过在学科知识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有力打破了这一旧有模式,将思政教学植根于学科土壤,体现了教育的综合性。

(3)协同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形成伊始就注重全员育人格局的构建,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同向同行,予以学生协同教学。此中的“协同”并不仅限于教育知识的协同、学生文化知识和思想素养的协同,还包括教育力量的协同,高校、教师、学生及相关教育部门都需要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相互配合,共同达到育人目的[5](101-102)。

2.课程思政的特点

(1)知德结合。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需要在教育全过程始终贯彻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因此课程思政必须重视立德树人的实现,借助专业学科课程寓德于课,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深度融合。

(2)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的一大突出特点是价值引领。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加入思想道德教育,在知识教育和德育融合过程中突出价值引领。课程思政不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传输,还是具有针对性的,在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上予以价值观引导,促使其树立健康“三观”。

二、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课程思政师资不足

教师是各项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课程思政若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以专业教师队伍的建立为基础,以教师为纽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高校教师质量有更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还要深入探索文化背后的人文内涵,辩证处理好“知”“德”关系,掌握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内容的规律和方法,难度颇大[6](42-43)。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专业化课程思政师资力量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体制有待健全,高校缺乏对教师的系统性培训,常态化课程思政教学尚未形成;二是部分高校教师并不重视课程思政的展开。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高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关键,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在思政元素挖掘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真正融合。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程思政元素方面了解度不高,更遑论过程中掌握思政内容的教学技巧[7](102-103)。除此之外,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多元化教材成为必须,但是当前教学仍以相对滞后的教材为主,阻碍了教师对与时代相符的思政元素的挖掘。

(三)教师对思政育人认知滞后

信息技术革命、职称考核、科研活动等都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根本无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上高校思政培训更多将重点放在会议的举办和文件的发放上,对于具体课堂中的思政教育重视度不高,因此一些教师并不认为课程思政是自己必需的工作,仍将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推至思政教师及辅导员身上[8](53-56)。

(四)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健全

考核评价制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考核,二是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考核,三是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考核。具体而言,对学生考核的缺失使高校及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无法给予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教师考核的缺失使教师无法了解自身课程在思政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否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否具备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均无法得到有效评估,无法查缺补漏;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考核的缺失无法落实上级文件部署,教师参与积极性受挫。

三、全人教育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一)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只有重视专业教师团队的建立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发展完善。首先,高校要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高质量教师团队的建设助力。其次,高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系统培训,纠正教师仅重视专业课程教学而忽视思政教育的滞后教学理念,在了解本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师培训方案,通过会议、讲座等形式全方面传递国家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精神和理念,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可度[9](160-161)。最后,高校需要重点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鼓励教师深入挖掘所教课程背后的人文内涵和思政元素,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德育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丰富知识储备,通过学习思政课程教师教学案例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扮演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

(二)重视课程建设

通识课程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媒介,只有学科教学找准自身定位和教育创新方法才能够对课程思政建设起推动作用。近年来传统专业实现了升级改造,在此背景下,以会计学为代表的课程建设必须发展完善,为课程思政教学奠定基础。在进行会计相关课程教学时可以将科学素养、伦理道德等适当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学科知识严谨性,思考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人文内涵。

(三)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在培养目标方面,全人教育较传统教育有了长足进步,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工具化倾向,认为教育培养出的人应当是拥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道德应贯穿教育始终。可见,全人教育有效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前两大教育目的问题。课程思政是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强调立德树人,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力求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0](234-237)。事实上,课程思政提出伊始就目标明确,认为所有学科教学背后都蕴含深刻的人文价值观,所有高校学生都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使之成为健康的、全面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完善各项考核机制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有效考核机制的激励和推动,全人教育更是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完善各项考核机制势在必行。相关教育部门应着手起草和发布课程思政执行文件,为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平台,评估和监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高校应重视专业督导团队的建立,评估和量化任教老师课程思政完成情况,将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评奖评优及职称评定挂钩,设立合理奖罚机制,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对于学生,高校及相关教师应构建动态评估机制,对于学生价值观、情感等进行多形式评价,科学、合理地动态评估各项软指标,同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帮助教师发现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四、结语

高校专业课同思政课一样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中能够构建系统知识教育体系,在每一节课、每一科教学中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之一,符合全人教育理念。在全人教育视角下进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立德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