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色文化资源培育高校研究生人文精神

2021-03-08周谊芬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研究生红色

周谊芬

(南通大学 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培育高校研究生人文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必要内容,不仅是发展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基础,还是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在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以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教育,达到既定的培养效果。

一、培育高校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培育高校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是多方面的,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在,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完善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综合被称为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人文精神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世界性的文化意识形态,在高校研究生培育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文精神,促使二者内涵共生及互相促进。红色文化是通过思政教育进行育人的内容,也是以政治价值为导向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将更多关注点放在人格、人生层面,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品德。结合当代高校研究生人文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知识能力,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与综合素养。高校研究生的文化素养固然重要,然而在社会发展与实际工作过程中,综合素养对于社会发展进步更重要。因此,培育高校研究生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需求中的重要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高校需注重结合红色文化的特点,培育研究生的人文精神,激发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仅可以发展研究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为强化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十分吻合。

(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对于研究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阶段的学生教育工作相比,研究生阶段人文素养的培育工作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一些高校常常将专业性知识教育工作作为研究生的主要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向,而忽略研究生综合素养及人文精神的培育。虽然研究生普遍年龄较大,心智较为成熟,然而在探究科学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只有综合素养过硬的研究生才能为社会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力量。因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培养高校研究生的人文精神是发展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与考核的重要内容。高校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政素养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多元化人文精神培养模式,在人文教育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并将研究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精神、人道主义、社会调查实践等课程与红色文化融合,在提高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三)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育中,任何阶段的教学工作均提倡以创新、高效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还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创新教学模式,国内部分高校不断学习与探究,将更多高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克服了教学弊端,弥补不足。培养高校研究生人文精神不仅对研究生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对创新教学模式也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高校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及性格特点等综合元素,制订符合实际情况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创新教学模式,达到丰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展研究生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确保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同时,还需将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性融入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共鸣,例如构建红色文化课堂、校外实践、研究训练的体系化学习模式,使研究生的红色文化理念得到更新,达到培养红色人文精神的教育目的。

二、培养研究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与培育方式是多元化的,结合多种创新教育形式,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人性化的教育措施,使研究生在人文精神多元化学习氛围中感受红色文化。

(一)将人文精神融入教育理念中

在传统研究生教育理念中,人文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工作并不受重视,一些高校将主要精力放置于对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上,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不利于发展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无法起到良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将人文精神融入教育观念目的,并利用创新的教育方案对研究生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使研究生通过红色文化资源体会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人文精神教育理念的引导作用下,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使研究生充分感受学习与掌握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将人文精神融入教育理念中,是培养高校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挖掘教学内容中人文精神元素

与一味创设人文精神教育元素相比,在教学中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文精神是更科学、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高校研究生感受人文精神对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有效增强研究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是发展其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1](20-23)第一,在高校研究生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元素,例如在医学研究生“神经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严谨、科学、探究的人文学习态度融入其中,使研究生感受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并以理性的思想态度看待自我价值的定位与提升。第二,为了丰富人文精神教育途径,强化人文精神教育效果,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如在“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元素,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专业领域内根据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树立专业责任心的效果。第三,在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科目中加入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职责,还是研究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掘学习内容中的红色资源及人文精神元素,加强沟通与交流,使学术道德与人文素养教育内容融入研究生学习的基础环节,促使人文精神教育元素与研究生学习过程融合发展。因此,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红色资源与人文精神元素成为教师与研究生的重点学习与教育方向,为发展研究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三)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教育活动适用于各个学习阶段。实践活动具有灵活性强、可塑性高等优势,利用实践活动的教育方式,将多元化的教育目标融入实践活动中,并利用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流程使研究生掌握知识、体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高校可以设计完善的实践活动方案,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使研究生在活动中体会蕴含的人文元素。第一,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综合多项性格因素与学习能力等元素,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保证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第二,将实践活动流程与教育目标进行清晰化设计,完善每一个环节的教育目标,保证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达到相应的教育与学习目的。同时,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设计效果,要以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作为基础,不仅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现人文素养与情感态度教育目标,还要注重认知与技能发展,使研究生在完整的实践活动流程中达到发展综合素养的教育效果。[2](28-30,34)第三,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要融入当地红色文化元素,使研究生在实际学习情境中了解人文精神元素,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体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例如,以当地红色纪念馆或英雄烈士纪念堂等场所的参观活动作为主题,充分体现研究生的主体身份,引导其主动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元素;引导研究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对参观的纪念馆进行分析,在进一步掌握红色历史知识的同时,达到发展人文精神与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第四,为保证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与完整性,增强研究生的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后,以交流总结的形式引导研究生进行合作讨论与探究。这种总结不仅可以促使研究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人文精神,而且在合作与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提升研究生的合作水平,强化其综合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对于研究生教育工作而言,是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能够加强研究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度,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四)创设人文精神校园文化

人文精神教育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还可以体现在环境创设与氛围中,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中,可以帮助研究生潜移默化地体会人文精神元素,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第一,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或校园网站等形式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挖掘人文精神教育元素,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8-11,46)同时,为了增强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主体性,引导研究生主动加入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为红色校园文化贡献力量,充分采纳研究生的建议,保证人文精神校园文化的有效开展与设计。第二,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在多元化的校园活动中。多开展有关人文素养的校园活动,充分体现红色文化资源元素。为了增强研究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开展以人文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并将参与成绩作为研究生年度考核标准之一,提高参与率。第三,创建富有红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完善规章制度,使研究生通过规章制度感受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第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研究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融入长征、红军精神等红色文化内容,凸显红色教育的重要价值。总之,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创设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文精神培育中,可以帮助研究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实现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五)利用网络资源发展研究生人文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与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非常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利用网络资源成为丰富研究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培育形式。第一,利用互联网共享性的特点建立线上沟通交流平台,引导研究生在线上交流平台中体会人文精神元素并进行沟通与交流,如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开展教育活动,具有多元化与灵活性的优势。第二,加强师生线上沟通与交流是促进培养研究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在线上培养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第三,研究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丰富的红色资源运用于人文精神演讲等实践活动中。传统信息搜集途径主要有教学工作和书籍等,途径过于单一,方式过于单调。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搜集丰富的学习资源,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可多元化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研究生人文精神培育中,对促进研究生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六)导师以身作则,为研究生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作用对任何阶段的学生均十分重要,教师的以身作则对于学生而言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与引导作用。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导师不仅是知识经验的传授者、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者、科研方向的引导者、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审核者,更是研究生思想成长的导向者、人格修养的示范者、学习成长的引领者和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因此,导师的价值观、学术素养、人格特性等因素对研究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研究生培养中至关重要。导师要时刻注重自身综合素养培养,做到为人师表,教育发展、德育先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着力抓实红色育人载体,为研究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既可实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又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综合素养,达到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红色资源作为基础,培养高校研究生的人文精神,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需要高校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保证基础教育工作完善的同时,提高高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研究生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追忆红色浪漫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