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工匠精神的交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1-03-07李洪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交通

李洪军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工匠精神是一种将职业行为表现和取向价值贯穿在整个思想与行动体中的一种精神态度[1]。工匠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专注、敬业、创新、精益等方面的内容。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劳动者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是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论是制造业还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具备创新创业的思想,而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是工匠精神。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并明确提出“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同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标志着启动“双高计划”建设的实施[2]。“双高计划” 给建设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中国经济产业的人才需求,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贯穿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工匠精神是实现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方法。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工匠精神内涵

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独具匠心、精益求精和尽善尽美的职业态度和品质。但凡提到这一精神,人们就会想到一丝不苟,严谨专注,执着认真的形象。工匠精神反映在专业上执着专注,只有不忘初心、坚守理想才能不断精进与突破,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精湛技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追求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自我超越[3]。工匠精神就要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向更高、更好、更精的方向努力。

工匠精神对于从业人员而言,该品质体现在爱岗敬业,忠于职责,投入工作,且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有种神圣的使命感和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并享受于其间的过程。在人们的行为实践过程中,工匠精神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除了勇于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注重对细节的打磨外,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是必不可少的。持之以恒,不忘初心,专心致志,甚至偏执地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工匠精神在目标要求上,讲求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力求做到至善尽美。技无止境,不懈追求,是工匠精神的至高境界,是他们通往成功的基石[4]。

2 融入工匠精神交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是践行立德树人,培养技能型的人才。高职教育并不是仅限于对于学生职业技术的培训,就教育本身的意义而言,除了教授与职业技能挂钩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之外,高职院校更应重视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传承,注重学生品行等内在修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将“立德树人” 作为贯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的根本任务,其有效性也成为检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标准[5]。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敢于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2.1 交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实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而校园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价值追求为核心导向,着眼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其发挥独特个性的素质培养,同时兼顾其他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起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成长和学习环境的文化体系。交通特色校园文化需要紧扣职业特色,突出办学理念,形成特色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更要凸显交通职业技能的特色。交通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交通特色,起到鼓舞精神、凝聚力量、规范行为的作用。在这种校园文化构建中,需要重点突出“交通”特点,将交通行业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巧妙地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凸显出有交通专业的特色文化。交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需要具备如下特征:

凸显职业特色。涉及交通专业的特色高职院校,其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本专业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因此,相应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一定凸显其交通类的职业性。院校与交通行业企业合作,充满交通职业印记,聘请交通行业专家进校园授课,在硬件上,投入标准规范实习实训基地,知识构建上,除了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强调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所强调的,对于交通特色高职院校同样如此。对于操作性强的实践能力而言,显然应该投入大量精力去培养。为保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更需强化的是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6]。作为职业性技能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习实训方式得以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要更多地组织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实践活动。

注重服务特性。交通特色高职院校直接面向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其服务导向性较强。尤其当与企业合作或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时,服务特色尤为凸显。

体现导向功能。在以交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里,特殊的校园文化受到了特殊行业,也就是交通发展的影响,这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必定会反映出行业发展先导性。

不断革新发展。勇于突破陈规,不断创新与变革,是交通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另一特性。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符合不断发展的交通行业和社会需求。也只有这样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出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2.2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提倡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植入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本质上,职业教育更应体现具有职业道德色彩的工匠精神。两者的有机结合,无论对受众的学生的培养而言,还是对职业教育体系而言,都将是一剂强心剂,能有效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

以交通为特色的职业院校,其要传递的工匠精神需要在校园文化的打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7]。对于校园文化载体而言,可以首先通过基础硬件物质条件来打造,也就是校园文化中体现的物质文化。其中包括,校园的整体布局和设计,细节上体现为实验实训基地的创建,交通类专业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后勤保障设施的提供,当然也需要覆盖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工作。此外,校园文化需要相关制度进行维系,亦即其间体现出的制度文化。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包括品格的培养都需要有各项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校园文化最为突出的是其精神文化层面。相对于物质基础的准备和提供而言,涉及精神深度的校园文化涵盖了学校根本的办学宗旨和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以上4 个层面的铺垫,有效地将校园文化和工匠精神完美结合,为培养“工匠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做好准备。

2.3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工匠精神的渠道

工匠精神是目前我国人才培育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强调环节。恰当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为培养具有工匠品质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营造出良好的辅助环境。当今,职业教育已然不简单是技术培训基地,其革新引领功能已被高度重视。

而融入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高职院校培养有素养、有技能、敢创新的技能人才提供巨大助力。

诚然,职业院校以职业为本,也就是以工匠的技能传授为本,但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以人为本,以德为本。只有强调了踏实肯干,不断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培育出具备匠心人才的教育价值。学校可以通过完善与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或创建实习实训平台等方式,在教育实践中贯穿工匠精神。

学校在常规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性教学的同时,可通过借鉴企业文化和多方资源,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帮助学生明确并认同职业道德标准,增强其对工匠精神的传承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可以依托与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在强化职业道德的同时,有机融入企业环境,让学生更容易体会严谨细致、踏实认真、勇于开拓的工匠精神内涵,以此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科学完善的校园文化能有效帮助施行素质教育[8]。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是当今中国教育强调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院校同样如此,代表素质教育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如今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1)将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专业性与可操作性,其课程体系建设本身与匠心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紧密联系。然而,对于工匠精神之精髓的感悟与认同需要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得到支持,并贯彻进教学实践中。这种有机的结合需要把课堂的实用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同时需要加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增强趣味性,并加以正确引导。

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核即注重专业知识的基本功,技术过硬且勇于开拓。从这一点看,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强调实用性的原则,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符合工匠精神倡导的价值观,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传承了追求精湛技能的工匠精神[9]。

在职业教育的具体专业课程设计环节,始终需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地调整与更新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对于理论课程而言,要采用传统与现代兼顾的经典教育理念并更新教育模式,将工匠精神巧妙融入课堂。对于实践课程来说,在掌握最新行业导向和科技成果基础上,注意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以确保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并学习最新技能。

(2)营造工匠精神培育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传承和发扬的良好氛围。加强思想的引领作用,在校园营造学习、宣传工匠精神代表和先进人物事迹,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支撑。鼓励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有力的行为文化支撑。鼓励学生掌握程度较高的专业化技术能力,重视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园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术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孕育工匠精神的肥沃土壤。以校园中的各种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努力打造倡导和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

工匠精神其本身就体现一种钻研刻苦的精神,而对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控、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强化在人才培养期间的质量监控措施。借助多方配合创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的体制与机制。

随着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推进多元办学模式创新发展,进一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并践行工匠精神的专兼结合的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教师有意识地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和落实,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示范与引领作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强化融合工匠精神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主题学习和教育活动。通过有效地组织和策划活动,将榜样身上具有的敬业爱岗、注重细节、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立足实践、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等工匠精神作为高职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激发高职生学习技术的热情,教育学生提倡劳动光荣,培养“热爱工作,追求完美,突破创新”的工匠精神。通过开展工匠精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帮助高职生厘清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精髓,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在学校开展以高职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社区活动、技能培训、专业竞争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高职生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学生参与更多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锻炼了善于突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抓好特色项目展示活动,以展促教,以展促学,营造出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提高其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有效的培育学生追求作品的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3 结语

融入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和思维方式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浓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里学生、生活,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浸染,从而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交通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繁忙的交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工匠神形
小小交通劝导员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工匠赞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