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弘扬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2021-03-07王雪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长征弘扬红军

王雪莹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长征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的自强不息、 勇于直面困难的精神,也将永远成为我们完成各项伟大事业的精神源泉。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征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它的传承与弘扬永不过时,无论在哪个时代,长征精神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和无限生机。

1 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20 世纪3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境地。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精神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它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它的精神内蕴一直绵延至今,生生不息。

“长征精神”这一概念在长征开始初期并不存在,它是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被总结凝练出来的。关于长征的意义,毛泽东同志这样说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十二个月的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1]”这是毛泽东同志最早对长征的意义和精神的提炼,形象且直白地向人们展示了长征的艰险与不易,使长征在人们心中更加鲜活生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概括为: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

很多专家学者也对长征精神做出了自己的概括与理解,从历代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诠释中,笔者以为,长征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坚定理想、坚持正义;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团结一致;人民至上、患难与共。伟大的长征凝结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在下一个“百年目标”前进过程中,长征精神仍然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指引着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向前,弘扬长征精神也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2 弘扬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2.1 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它是党的行动指南。长征精神中所包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党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现,为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帮助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行进途中所不断形成和凝练出来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第二,帮助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光荣传统和精神源泉,是党带领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革命、 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毋庸置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精神内涵中所包含的实事求是、 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精神来源。长征精神也深刻反映了党和人民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殷切期盼。

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使长征精神的传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传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努力。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传承方式问题、受众群体问题、价值取向问题等的研究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科学的、 全面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都对长征精神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新时代,只有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长征精神传承问题,才有可能把握长征精神传承规律,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2.2 有助于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更深层、更持久、更坚固的力量支撑。红色文化至今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每当历史的关键时刻,它所给予我们国家以坚实的力量,使其能够浴火重生。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除了需要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样也离不开精神支持,而精神支持就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现如今,多元化的价值观、西方主流媒体思想等的入侵,冲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越来越偏离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对物质、对金钱、对利益的追捧日渐加深,这些都侵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正常走向,信仰缺失、价值观偏移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视域下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漫漫长征路:爬雪山、过草地、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革命先烈们奋勇直前、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精神一直绵延至今,才构成了如今富有新的时代意蕴的长征精神。各种西方敌对势力不会让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这其中除了硬实力的较量,也离不开软实力的比拼。因此,以历史为教科书,做好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抵御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冲击,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2.3 延续长征精神中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进行各项事业的力量源泉和坚实基础。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再次强调了 “人民”。他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4]。早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就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5]。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并由此不断壮大党组织的力量,建立起坚实的群众基础。

回望过去,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候,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那一天起,党与人民就逐渐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有机整体。长征过程中,既有一望无际的漫天雪地,也有荒无人烟的草地、沼泽地,严寒酷暑,饥寒交迫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红军战士们的意志。但不得不提的是,红军在离开中央苏区踏上漫漫长征路时,苏区人民给予红军战士巨大支持,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红军在长征路途中,纪律严明,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用人民军队形象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崭新的形象,获得人民群众的爱戴。整个长征途中,各路群众也积极响应,以各种方式帮助红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

历史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民至上,充分延续长征精神中的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此次新冠疫情的有效及时管制,脱贫攻坚取得的完满胜利就是现如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有力实证。正如全国脱贫攻坚表彰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6]。

2.4 为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提供了精神源泉

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下一个百年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为了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将给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很大帮助,长征精神可以为当今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提供精神上的指引。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跨过一个又一个省份,翻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江、吃树皮、啃草根……他们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一次又一次突破自身极限,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如今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已经远离这些硝烟战火,但国内国际无声的硝烟仍在继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根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有以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党的清正廉洁问题、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问题、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庸俗文化输出问题、 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入侵……这些都是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必须要面对的风险与考验,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回顾长征路,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忍受饥饿和严寒酷暑的煎熬,与敌人斗智斗勇,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伟大事业行进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发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永不言败、 不畏艰险的精神,将伟大长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不断朝着目标大步迈进。

3 当前弘扬长征精神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光辉的历史需要铭记,革命的火种需要传承。现如今如何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长征精神的传承一定要持有科学的态度,一定要考虑现如今的时代背景[7]。

3.1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近代以来,中国的革命、改革、建设中无数历史经验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有了红军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而不被压倒,才有了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才能始终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既为红军长征提供了有力的战胜敌人的武器,也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弘扬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努力。弘扬过程中所出现的弘扬方式问题、受众群体问题、 价值取向问题等的研究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科学的、全面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都对长征精神的弘扬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8]。新时代,只有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长征精神弘扬问题,才有可能把握长征精神弘扬规律,促进其在新时代的发展。

3.2 更新弘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众利益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红军在漫漫长征路时,广大人民群众给予了工农红军很大的支持与拥护,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今天,我们党已从谋求政权的党变成了执政党,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上,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内国际环境,要想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当今世界,文化纷繁复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碰撞,长征精神的弘扬面临很多挑战。人们在面对如此多不同种类的文化时,自主选择的能力很强。因此在传承与弘扬过程中要想扩大其受众范围,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与重视,在宣传方式和内容上就要尽可能贴合受众,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比如,在弘扬长征精神时,可以开展“重走长征路”“长征系列影片”等红色文化活动,让人们能切身实地地感受到长征精神。同时也要客观地对待历史事件或人物,不回避、不淡化某些问题和缺陷,使人们对文化产生尊崇感和信任感。只有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传承的突出位置,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长征精神与新时代的融合。

4 结语

长征精神与建党精神一脉相承,长征革命途中所体现的坚定理想、坚持正义;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团结一致;人民至上、患难与共等精神也为当前我们党深入人民群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重要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全社会都应学习并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生生不息,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长征弘扬红军
弘扬爱国精神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弘扬爱国精神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