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

2021-03-07苏正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中医药

苏正文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文化自信是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诞生的第四个自信,是我国公民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认同。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精神内涵与物质文明,承载了我国文化智慧[1]。中医药专业学生是我国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后备人才,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对象,所以需要在充分理解、 反思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掌握其优势,助推该群体建立积极肯定的心理,实现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作为对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的赞同,并且肯定中医药文化本身的价值,而建立对中医药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2]。现阶段,中医药专业学生在传承当中的厚植爱国情怀时存在不足,影响文化自信的认知认同,所以中医药专业学生需要综合掌握目前中医药文化,从心里认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厚植爱国情怀,同时树立中医药思维模式,并在学习及未来工作时融入该思想,弘扬和传承中医药,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1 中医药文化传承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文化影响深远,中医药文化集中了我国五千年来与疾病作战期间累积的大量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借鉴、吸取并与中国古代丰富的哲学、文学、地理、天文、道学、儒学等学术融合[3]。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是推动传统文化、繁荣与发展中医药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传统医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在带动文明互鉴,保证人民健康等基础上具有关键作用”[4]。所以引导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应当利用好中医药这把钥匙,最大化地实现中医药带动文明互鉴的作用,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信,增强对中医药理论相关知识的了解,传承我国的文化精神,将其充分应用于临床,同时进一步开发中医药文化中的精髓,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助推其走向全世界。

2 中医药专业学生文化传承厚植爱国情怀现状分析

2.1 中医文化认知渠道单一,文化认同薄弱

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属于一般与个别、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中医药院校中存在的校园文化同样会因不同阶段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而改变,中医药专业背后是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增加了学生对该门专业的学习难度,少数学生学习期间易将部分关键概念混淆,同时造成理解中医药文化难度骤增,形成与文化发展与本身学习的误差。少数学生更青睐技术方面的学习,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未关注中医药文化中的厚植爱国情怀,忽略了文化自信的树立,在知识海洋中没有树立良好的探索精神,限制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2.2 中医药认知归属感薄弱,文化主体意识较差

认知归属感是对文化与专业的肯定,同样是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状态。少部分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点仅在中医相关技术操作方面,对不同的技术操作背后的文化内涵较为陌生,较难体会到其中的文化精神与价值,无法与中医药文化中的精神形成相同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上无法认知文化知识,不会产生思想层面的影响,导致中医药专业相关学生较难形成对文化层次上的认知归属感。中医药教育目前偏向于知识、技能相关能力的培养,而未深入挖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文化主观意识培养,导致该专业学生文化归属感较弱。

2.3 中医药文化相关传播活动参与度较低,文化传承主动性较差

目前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集中活动主要是在高校中开展,并且在校园中,与中医药相关的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先关的主题文化举办不多,大部分学生选择忽略或不参与。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传播传承的关键渠道,但目前中医药相关专业开展的主题宣传活动中,都没有贴合基层,结合该专业未来从业方向开办实践活动,所以学生目前可接触与参与文化传播的机会及渠道较少,导致文化传承的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3 中医药文化传承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

3.1 以专业学习为主导,丰富中医药文化了解途径

在传承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培育中,专业学习至关重要。中医药专业课是补充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中囊括了中医药知识内涵与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智慧。在其课程教授期间在大量补充中医知识与历史文化知识,譬如解剖课教学时,可把小儿头颅未合之型与三千年前甲骨文象形文字中的“儿”联合,在学习古代知识的同时也与现代人体解剖基础知识联系起来[5-6]。

在专业课程角度分析,使课程学习类别多元化,在课程设置时除去必须要学习的中医药相关内容,还应增加中医药历史文化、中医大家的知识与故事,加大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力度,为中医药文化普及与推广奠定良好基础。此外,中医药院校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与思想政治、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建立交叉学科体系,利用各自课程具有的特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关注课程并参与学习,增加互动加大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思维、 智慧及当中文化的了解力度[7]。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办了中国医学史、人文与医学、社会医学、中医药及中华传统文化等富含人文历史情怀特征的课程,十分受中医药领域学生的青睐,这样在提高中医药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还能坚定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厚植爱国情怀的传承。

在树立文化自信这一环中,教师占据重要地位。专业知识与相关操作技术的教授都依托于教师的作用,其扮演了文化传播者与文化学习者双重身份,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教师本身应当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厚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引导中医药文化学生树立文化自信[8-9]。人文教育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应联合能反映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故事,如神农尝百草、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等一代大家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其身上反映的医德与精益求精的求医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教师通过书本知识联合古代中医药相关的人物事迹去宣传中医药文化,让学生去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3.2 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的教育价值

中医药文化厚植爱国情怀的培养依托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但又不能仅仅展开专业化的学习,需要借助不同的资源,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同时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展开多元化、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开展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奉献中医药的主题活动,铭记中医学研究者所做出的贡献,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报国志,珍惜学习时光,练过硬中医本领,早日担起建设中医药文化的重任,成为中医药领域的栋梁。首先,结合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文化魅力,如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砭石、骨针治疗疼痛;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望闻问切”等中医文化,后续因中华民族动荡,中医药在存废之争影响下,使得大量古籍资料未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逐渐发展成国家战略,经过对中医药发展现状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让其学习古人的爱医精神,坚守学习中医的初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目前的行业领域优势,通过不同的形式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其次,在现代中医药高速发展下指引学生领悟文化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血吸虫病、鼠疫、霍乱、黑热病、疟疾及麻风等传染病肆虐横行,而中医药在当中发挥了预防与治疗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医药在 “非典”、 洪水后防疫、 地震后防疫及抗击H7N9 禽流感等疾病中凸显了自身的重要价值。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侵袭全球,中医药在预防、 治疗及促进患者恢复等方面均给出了有效的方案,如清肺排毒汤、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也是在这次疫情影响下,让大家看到了中医药发挥的作用。同时,西方国家也不断向我国请教抗疫经验与方案,中医药参与了全球抗击疫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这些素材,增加其对国家的自豪感,燃起爱国情怀,推动培养文化自信。

最后,以中医药文化内涵为教育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落实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价值是“中和”,所以全国各地中医药类高校在教学期间应当将中医药文化特色发挥到最大化,并联合中医药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符合自身的中医院校专题文化,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当年的扁鹊班,将一代医学大家扁鹊作为学生的目标,通过培养中医临床拔尖人才为重点,多次开展以文化人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10]。

3.3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中医药院校本身是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之所,同样是丰富学生精神的地方,通过组织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纲领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促进学生在实际文化场景中,体会到文化带来的冲击,感受其中的魅力。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可从多元化角度来组织,如游园辨别药材、中医知识讲堂、标本馆参观、中药炮制流程、中医学历史专家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多多了解中医药相关文化。同时,还可结合线上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推荐与中医药相关的历史故事、药材的溯源,让学生继承这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对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中医药文化本身存在可延展性传播的特质,现阶段在我国大环境背景推动下,中医药事业再次面临新的挑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厚植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豪感会随之提高,同时引导学生爱科学、懂科学。

文化本身是一种支撑精神的力量,每位学生个体化文化素养的培养脱离不了文化,中医药院校可借助相关的标语、药材标语在校园的各个地方粘贴,将中医药文化植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使得学生无论在学习、娱乐及休息期间都能了解中医药文化,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把中医药文化知识与生活接轨,让中医药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充分与高校学生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结合,带动中医药专业学生落实本身职业理想与文化信仰,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高效的文化情感,坚守自身的文化意识,形成文化底蕴丰富的校园风气。

3.4 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提高大学生传承自觉性

在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新的认知与认同后,需要落实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可追随潮流现状打造一个符合学生传播的载体,譬如建立抖音账号、门户网站,使学生作为传播的载体,开展小课题定期制作视频、文案进行线上宣传;线下可以制作中医药文化小手册,下达到社区做宣传工作,譬如三下乡活动等,从而达到文化走出去的效果,实现实践性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同时让不熟悉中医药领域的学生与大众也了解到中医药,明白中医药文化在我国繁衍生息中做出的重大贡献[11-12]。譬如片仔癀博物馆,从其发展历史、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站在全新的角度讲解了中华中药文化,以此为吸引点来抓住大众眼球,达到感染人、教育人,弘扬中医药文化,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让中医药文化进入大众,使大学生在有效普及中医药文化过程中,传承厚植爱国情怀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豪感。

4 结语

高等学校本身是培养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示范先锋。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依托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时,需要结合地域特征、科学化发挥当地中医药文化优势,落实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实现中国新时代精神的弘扬,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道路。中医药院校应当紧抓目前的发展机遇,使中医药专业学生了解、认同中医药文化,并在生活、工作中合理应用,转变为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践行者。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中医药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