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

2021-03-07张跃成

民族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中学历史家国情怀

张跃成

摘要:近年来,社会中不爱国的行为和事件频频发生,这使得教育界学者在长期的反思过程中提出于学科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中学历史课堂是引导学生了解泱泱大国五千年来沧桑巨变的主战场,因此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有鉴于此,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进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路径,从而使学生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更高效地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学历史;教学价值;可行路径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科素养的培育已成为教学工作的关键一环。对于中学历史学科而言,家国情怀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有鉴于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学功能,并且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师务必重视和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顺利完成家国情怀培养的任务,才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感和思想价值取向,才能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一、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念

中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富足,然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较难真正了解到历史时期的艰难险阻,更有甚者因为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过于片面而导致一些不爱国的行为出现[1]。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自觉注入家国情怀的培育元素,更全面地将爱国主义融入历史的情境中,从而深化其对于历史的体验感,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念。

(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正是贯彻与落实德育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历史课程了解泱泱大国五千年来的沧桑巨变,还能够培育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强化其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最终使其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

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可行路径

(一)借助剧场演绎,从情境角度培养家国情怀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构建贴近历史事实的情境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工作的普遍手段之一。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能够随之强化。与此同时,中学历史教师在利用教学情境向学生呈现和说明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能够借此陶冶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更深刻地体验到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

比如,在开展《盛唐气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料,接着让其根据自己所得的史料编写成一部课本剧并进行演绎。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在切身的体验中了解到盛唐时期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情况,并在学习和梳理这一阶段民族交往与交流的历史中逐渐形成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思想意识,使之形成强烈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统一的价值取向,最终推动家国情怀培育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得以贯彻和落实。

(二)借助影像材料,从感官角度培养家国情怀

在以往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将侧重点置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概念解读而忽视学生的感官体验。如此一来,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兴趣和热忱无法得到有效调动而对历史学习产生消极的抵触心理。有鉴于此,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将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点转化成能够最大限度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媒体资源,借助音频和影像材料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深化其体验,从而高效地培养其家国情怀。

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在开展本课教学时,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影像信息,让学生从视听角度深入了解处于烽火乱世中的学生以及爱国群众如何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如何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从而使其更深刻地体验到这一时期的爱国者甘愿为保家卫国而舍弃生命的大无畏爱国精神,进而推动中学生自身家国情怀的形成和塑造。除此之外,在讲述《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以增强学生对于民族苦难的记忆,让学生铭记历史,自强不息;同时,让学生树立居安思危和国家安全意识。

(三)借助故事讲述,从实践角度培养家国情怀

“讲好中国故事”同样是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实现路径。中学历史教材中不乏英雄人物和爱国者的事迹[3],因此历史学科天然地具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贯彻落实家国情怀培养的优势。有鉴于此,中学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对爱国者和英雄故事的讲述,从实践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开展一场“故事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教材中读到的或是在互联网中收集到的爱国英雄事迹。借助故事讲述,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家国情怀教育,使之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最终推动家国情怀培养工作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为落实该任务,中学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剧场演绎、影像材料以及故事讲述等模式,推动家国情怀培养实效的最优化发展,并以期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

参考文献:

[1]姚希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10):60.

[2]马彦佳.中学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的实践研究[J].才智,2020(16):174.

[3]邵国祖.中学历史课堂的家国情懷培养[J].教育艺术,2020(12):7.

2849501705222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中学历史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