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对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影响

2021-03-07施鸿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

施鸿

摘 要:长三角一体化改善了要素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了经济增长,提升了就业率。不同地区间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对就业率的带动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各地的就业数据和杭州市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数据,为大学生的求职提供建议:一尽量选择浙江和安徽这两个地区;二是选择就业行业时候不能拘泥传统的“好”行业,这些行业的就业增长率下降,未来求职压力巨大。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就业增长率;求职指引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2021年12月28日发布的数据,2021年高校毕业生为909万人,而预计2022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106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67万人。随着毕业生规模和新增毕业生人数都将达到新的高度,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难问题相比历年来说将更加严峻。笔者多年来一直兼任高校班主任工作,长期从事指导学生就业工作,深感今年学生就业的难度明显大于往年,并且以前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就业的经验、方法在今年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效果大打折扣。有鉴于此,亟需要探索新的指导就业方法、经验,来促进未来的大学生毕业顺利就业。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劳动力市场具有按照地理区域、行业等因素被分割,并且这些分割因素会对就业和劳动报酬的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泰勒定律,要使经济体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的增长必须要保持在一定的增长率之上,如果没有达到这个增长率,那么即使经济仍旧在增长,也不能充分吸收增长的拟就业人口,呈现出一种增长性衰退。区域一体化通過逐步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徐现祥、李郇,2005),即降低生产要素流动成本,改善地区间的资源错配程度,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可以说区域一体化,是一举两得的事情。2019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通过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受到区域一体化的影响,从而为从理论上探索提升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指明了方向。根据教育部等的相关统计口径,本文中将大学生定义为大专及以上的毕业生。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区域一体化与就业之间的相关性。大部分的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有助于增加就业,如:( 郑毓盛等,2003)认为市场分割不利于地区的经济产出的提高,这就从侧面证实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就业率。黄燕等(2013)在湖北省高校毕业生中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向,认为,在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在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间的自由流动受限,呼吁政府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降低毕业生的流动成本。王贺、李忠红(2016)通过分析、评价长三角和珠三角25个城市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综合指数,认为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基本呈现以深圳和广州,上海、杭州、南京为核心的“差异化”格局,以5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群。吴青山等(2021)认为长三角扩容通过加快劳动力流动和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两种途径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 改善了劳动力错配。

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区域一体化会限制就业增加。如果(徐现祥等,2007)认为,如果地区之间的政府竞争效应较强,政府可能会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就业数量而实行市场分割战略,增加了地方就业机会,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难以解决整体性就业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成果主要侧重区域一体化与就业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对由区域一体化进程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的促进作用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往往把高校毕业生归入人力资源这一个变量中加以研究,而没有考虑高校毕业生与一般人力资源的异质性。本文将开人力资源这个“黑箱”,更深入的研究区域一体化会从哪些方面影响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的劳动群体的就业,从而为政府、高校、高校中的就业指导教师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三、长三角一体化助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战略思考

就学生毕业求职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面临这两个总要选择,一个是选择就业的地区,另一是选择就业的行业。

就选择就业地区而言,一个通常都考虑是选择就业率高的地区,这样可以降低求职难度。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快了区域间要素的流动,扩大了市场需求与提升了市场规模效应,从而提高了经济增长率。依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了就业机会。当一个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状态,能够提高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总体就业水平。

根据Phelps(1970)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求职者需要花费大量搜寻成本逐渐了解工资分布,才有可能获得一份报酬较高的职业。这种成本即有时间成本,也有经济成本。分析历年的长三角区域内的就业统计数据,可以提供高校毕业生应该向那些地区、行业发力,去搜寻最佳的工作岗位的建议。

1、长三角一体化对就业的影响现状。

按照姚鹏等(2020)通过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一体化程度的评价,认为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地区间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地区间资本配置效率都显著提高。分析三省一市的就业数据可以看出劳动力配置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上海市的就业增长率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的水平,这可能和上海市的户籍政策有关,作为户籍管控严格的城市,上海市对于每年新增落户的人数有严格限制。这种限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选择上海地区就业是需要考虑的一个不利因素。

这里面比较意外的是江苏省的就业率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作为一个历年来经济增长强劲的地区,就业数量逐步下降,并且呈现出一种加速下滑的趋势,很有可能是区域一体化以后资本的流动更加便利,江苏的经济增长更加偏向于资本投入所引起的,这是一个值得后续研究的问题。但是对个现象对于学生就业来说,特别是这种加速下滑的态势也是就业时的一个不利的因素,需要加以考量。

三省一市中,浙江和安徽两省的就业增长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因素。如果选择就业地区,则尽量选择浙江和安徽两地作为就业地点。

如果用环比的方式进行比较也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区别在于2015年的就业增长率各个地区都有明显的下降,后续几年则缓慢上升,对于毕业生求职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有利的因素。

2、杭州市不同行业大学生就现状分析。

一旦选定了未来就业的地区后,对于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来说,则是大学生就业所需要考虑的另一个考虑重要因素。对于打算留在浙江地区工作的畢业生来说,省会城市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根据对杭州市统计年鉴中提供的分行业非私营单位职工素质情况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大学生求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统计年鉴中提供了2016、2017、2019、2020年的数据,其中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数据的波动比较大,可能不具有借鉴意义,故将其删除。另外行业数据中,采矿业增长率4倍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了2倍多,这个两个行业的增长率出现了巨大的增幅,如果毕业生从事这两个行业,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两个行业中,采矿业中本科生就业数增加了10倍!

图2中的增长率以2016年的就业数据为基数,相比于2019年的增长率。上述行业中已经删除了采矿业和生活服务业,这两个异常增长的行业。

针对其余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批发零售、住宿、IT、房地产、租赁业、水利这几个行业都就业增长率明显的超过总体的就业增长率。而电力、金融、教育这几个行业都增长率为负数。传统上这几个行业都待遇较好,毕业生竞争激励,而现在数据显示的现状是这几个行业都就业人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如果毕业生致力于从事这几个行业,则将面临这不小的竞争压力。

针对不同行业学历分析,可以看到绝大部分行业就业增长率中大专学历超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特别是信技术等行业中大专学历的就业增长率明显的超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增长率,这跟平常都对于IT行业从业人员的印象相反。这个行业可能并不是重视学历而更加重视技术水平,对于大专的学生来说,可以往这个行业努力。

最后一点是,制造业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就业增长率低于总体就业增长率,这不利于实习国家提倡的建设制造业强国目标。需要多方面努力,提升高素质劳动者投入到制造业中。

四、小结

长三角一体化,通过打通各个地区间的要素市场,实现了要素的有效配置。一方面,从总体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从而提升了就业率。另一方面,各个地区间的竞争,使得就业数量在不同地区间并不平衡。大学生毕业选择就业地点的时候需要考虑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方式。

其次,选择在杭州就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行业时,不能拘泥于传统。大家都认可的行业很可能已经处于饱和,如果未来还打算从事这些行业,则将面临不小的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斐、孙伟、袁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M] 商务印书馆 2019年版。

[2]姚鹏.2020.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评价及高质量发展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20年第四期

[3]吴青山.2021.区域一体化是否改善了劳动力错配——来自长三角扩容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南方经济,2021年第六期

课题编号:hzxx20034课题名称:长三角一体化促进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制研究   杭州市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

3209501186554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非遗保护的机遇和挑战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盐城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下苏州市城市候机楼发展研究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长三角一体化:省界毗邻基层政区治理的发展路径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商务发展情况比较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新阶段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思路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关于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