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初探

2021-03-07沈艳芬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 养老模式 ; 医疗制度  ; 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早在2000年底,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李志宏,2013)。我镇的老年人口总量也呈逐渐增长态势,总体上显示出这样两个特点:

1.老龄人口增速快,高龄化现象渐趋显现。根据我镇今年(截止到2020年12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全镇总人口为76663人,60岁以上人口25359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33.0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530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1.32%, 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7113人,占总人口的9.27%。我们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我镇在农村人口总体趋向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

2.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独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我镇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而且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由于老年丧偶等原因独身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

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方琪、周世虹,2017)。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几个问题

1.人口老龄化与现行养老模式的冲突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但是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却因遇到新的问题而陷入尴尬境地。

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有子女却无人赡养,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缺少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必然对新的养老模式提出迫切需求。

另一个因素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人老龄化进程的日趋加快,由于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2.老龄多病的窘况企盼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和服务制度

农村的老人辛辛苦苦劳作了一辈子,随着日渐衰老,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疾病缠身。许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健康仅占很少一部分。我镇和其他许多地区一样已经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目前的补助还是很有限。在农村,因病致贫的现象还很普遍。农村老年人口体弱多病的健康状况,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3.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的副作用日渐显现

当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当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的劳动力必然是越来越少,留下来务农的也大多是身体虚弱不再能适应干体力活的老年人。这样的案例在我镇已有多起。一方面是有经验的农村劳动力逐渐老龄化,另一方面是可能的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其他市场和其他行业。农村劳动力逐渐萎缩局面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4.人口老龄化呼吁新农村新文化

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也占很大的比例,随着年龄的老化,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方式缺乏意义且较为单一。许多老人茶余饭后的活动地点便是牌桌。在一些农村人的眼中,子女孝敬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每月给父母一些零花钱,供他们在牌桌上消遣。当治安部门对他们这种赌博行为发出警告或实施处罚时周围是反对声一片。农村人特别是老人认为他们这种“小来来”是老年人的娱乐,不犯法。殊不知,这种低级的赌博游戏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有弊无利。

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还决定了他们难以欣赏、接受不了高雅的文化,没有其他更高层次的追求,加上农村老人尤其是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子女在生活上照应、在情感上也由此缺少了精神抚慰。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封建迷信活动的传播中。修神庙,拜菩萨,请巫婆等封建迷信活动又开始抬头。许多老人是乐此不疲。

三、解决问题的几个对策

1.多方筹集资金,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参与的农村养老体系

当前,围绕着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许多地区也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这些养老方式和医保制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保障措施只能算是给老年人提供了必要的养命、生存钱。离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有一段距离。要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难题。目前的状况是: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龄人口数量较大,需要保障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养老资金缺口很大。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医保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来解决的社会问题。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为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奉献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对于他们的养老、医疗问题,政府和家庭挑起担子义不容辞,我们的社会部门(如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

要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参与的农村养老体系。由政府、人口部门明确政府、社会部门、家庭所缴养老、医疗保险金的系数。以税收的形式,每年向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部门筹集一定数额的养老、医保资金。家庭所缴养老、医疗保险金系数可结合老年人目前的年龄,子女个数,要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无子女家庭不筹集。科学的确定一个老年人享受医疗补助特别是大病補助的最佳比例。养老金到了一定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后按月发放。

2.建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正当时

解决老年人口养老和医疗问题一靠资金二靠服务。随着农村“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这部分老年人对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家政型”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及其他需求。

政府应加强对发展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引导和推动,加强舆论宣传,并制定对农村养老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给予社会办养老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事业的积极性。逐步形成 “老人自立为主,社区服务为辅,机构养老兜底,社会服务支持” 的多层次养老格局(林宝,2011)。

3.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老有所养的家庭经济保障,确保农业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业仍然收益偏低,农产品价格依旧很低。农民收入低跟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构成了一对矛盾。农民的收入低下使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缺乏了必要的家庭经济保障。长期以来提高农民收入,好的做法就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的劳动力已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农村的勞动力大多成了妇女和老年人。要让农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要稳定农业,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就要提高这部分“留守”农民的收入。保证农业的收益,保护农产品的价格。

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一方面加固了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家庭经济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的今天留住一部分劳动力,确保农村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目标 “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打造老有所乐的老年人精神世界。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标志就是乡风文明,农村各级宣传部门要以次为契机,积极做好引导工作。要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子女赡养、家庭养老和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要定期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的评选活动。要通过多种多样、生动活泼、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和娱乐作品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农村老年人虽说接受的教育偏低,但他们也有精神追求,也喜爱适合他们的民俗文化。笔者所在的南通地区流行的庭院、路边僮子戏演出就很受老年人的欢迎。许多老年人打听到有僮子戏演出后,搬上小凳子,招呼同伴,不顾路途遥远,乐滋滋地步行去看。

我们还要引导老人过上科学、健康的家庭生活。不仅要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活的长,还要让他们活的好,活的有质量。目前,我镇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各村(居)均建成可供老人活动的娱乐场所。经过村干部和老龄家庭子女的引导和游说,许多老人茶余饭后不是上牌桌而是到村活动室看看电视,读读报纸,下下棋,聊聊天,听听僮子戏,有的还到户外的健身场去锻炼身体。在这里,老年人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方琪,周世虹.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11):31-34.

[2]林宝.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战略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11(1):9-13.

[3]李志宏.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本质和特征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7):3-10.

作者简介:

沈艳芬 , 出生年月:1979.4,  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江苏如皋, 职称:统计中级   ,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基层统计, 工作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人民政府。

3335501186545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