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2021-03-03张雅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

摘 要: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我国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分布广泛。该文结合生产实践,简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农业、化学及生物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生活习性;为害症状;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3-0073-02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又名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的“两迁”害虫之一;其寄主广泛,主要为害水稻,还可为害大麦、小麦、甘蔗、玉米、高粱、粟等作物,及稗、雀稗、狗尾草、茅草、芦苇等杂草。受害水稻的叶片被卷成筒状,上表皮及叶肉被取食,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导致减产。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可发生多代,我国南方稻田1年可多次发生,以幼虫或蛹越冬。

1 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

1.1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成虫体长8~9mm,翅展约16mm,身体黄褐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褐色宽边,前缘褐色,前有3条黑褐色条纹,中间1条较短;后翅有2条黑褐色条纹。卵长椭圆形,体长1mm,宽0.5mm,扁平状,中部隆起,初呈白色,后转淡黄色。幼虫体黄绿色、绿色,前胸背板前缘具两黑点。蛹长7~10mm,黄褐色,圆筒形,末端较尖削,有臀刺8根[1,2]。

1.2 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成虫喜湿、聚集、绿荫,有趋光性,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产卵量大,喜食花蜜及蚜虫的“蜜露”。羽化后1~2d交配、3~7d产卵,卵多集中在中、上部叶片,单雌产卵平均100粒。湿度大的条件适宜低龄幼虫生长。幼虫从2龄开始结小虫苞为害,一生食叶约5~6片[1]。温暖、湿度大有利于发生,广东省稻田温湿度适宜,可在水稻上发生6~8代。稻纵卷叶螟第1代多数为害较轻,高峰期多发生在8—9月。8月份广东省晚稻陆续进入分蘖盛期,嫩绿稻株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近年来偏重发生时幼虫量呈增加趋势。

1.3 为害症状 初孵幼虫钻入心叶中取食叶肉,使稻叶上出现针尖大小的透明点;2龄幼虫开始在稻叶尖或叶上部吐丝结小虫苞取食叶肉为害,叶片上形成透明条状带;3龄幼虫转苞为害,幼虫吐丝将叶片边缘纵卷成筒状,在虫苞内取食叶肉,影响水稻生长;4~5龄幼虫食量大增,严重影响作物产量[1,2]。

2 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害虫抗药程度、气候条件、栽种的水稻品种及生育期以及田间管理等密切相关。氮肥施用过多,导致稻株生长过旺、叶片肥绿,田间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则稻纵卷叶螟发生重;水稻抽穗期和分蘖期发生重,乳熟期发生轻。因此,农业防治稻纵卷叶螟,需优选抗虫品种;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防止稻株徒长;加强肥水管理,害虫孵化期间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害虫化蛹期进行稻田灌水以杀死虫蛹;及时收获早稻,晾晒稻草。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要适时进行,喷药时避开雨天,一季稻不宜超过2次。水稻抽穗期及分蘖期稻叶嫩绿,是防治关键期;因害虫抗药程度不同,可适当提前施药,害虫盛孵期是施药最佳时期,常用农药有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维·苏云菌等。应选择低毒农药或生物源农药,并时常更换,避免害虫抗药性增强[2]。另外,于居龙等[3]研究发现,利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水稻种子可长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减少田间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次数,避免农药喷雾防治过程中由于药剂用量大、施药频率高所导致的害虫抗药性增强和环境污染问题。

2.3 生物防治 近年來,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农药残留和农作物病虫害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更多地选择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首先要保护自然天敌,利用自然界的天敌生物,如稻田蜘蛛、瓢虫、青蛙等防治稻纵卷叶螟;也可释放寄生蜂防治,如卵寄生蜂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等;其他天敌还有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幼虫期寄生蜂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 Cameron)、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 Haliday)、稻纵卷叶螟黑折脉茧蜂(Cardiochiles philippinensis Szepligeti)、稻纵卷叶螟黄脸姬蜂(Chorinaeus facialis Chao)、稻纵卷叶螟红腹姬蜂(Eriborus vulgaris Morley)、黄眶离缘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Cameron),幼虫—蛹跨期寄生蜂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rinata Gahan)等[1,4-5],既可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农业害虫,也有利于田间有益生物数量的增加。其次是应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6-8]等。陆秋生等[6]研究了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和几种化学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4%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海兵[7]研究表明,微生物杀虫剂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用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 40~50mL为宜。谢原利等[8]研究了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稻螟赤眼蜂组合使用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mL/667m2采取无人机喷雾,期间放蜂3次,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防效较好,具有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且有利于田间天敌增殖,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此外,徐善忠等[9]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法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迷向效果,与常规化学防治相比,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根,荣元周.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9(16):112,114.

[2]倪合兵.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3):79-80.

[3]于居龙,张国,缪康,等.种子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筛选及效果[J].植物保护,2020,46(1):270-275.

[4]卢中健,王风良,沈田辉,等.江苏沿海地区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02-03):100,115.

[5]刘欢,钟玉琪,侯茂林.湘桂走廊单双季稻混栽稻田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J].环境昆虫学报,2019,41(1):1-8.

[6]陆秋生,陈桂华,顾士光,等.苏云金杆菌等多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比较[J].上海农业科技,2020(4):123-124.

[7]黄海兵,关洪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20(3):105,136.

[8]谢原利,万利,宁云华,等.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应用初报[J].湖北植保,2019(6):29-30,32.

[9]徐善忠,肖明徽,韦赵海,等.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技术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8):48-51.

(责编:徐世红)

作者简介:张雅娟(1981—),女,河北迁西人,硕士,从事植检工作。  收稿日期:2021-01-09

猜你喜欢

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