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桐栽培技术浅析

2021-03-03刘焕安张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桐栽培研究

刘焕安 张荣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绿化美化、农林建设、乡镇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绿化苗木得到快速发展,并已成为合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青桐是安徽省乡土树种,且作为巢湖市市樹,在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城市的绿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青桐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在更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青桐;栽培;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9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3-0054-02

青桐为中国原产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该树种适应性强,适宜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湿润、土层深厚、地面排水良好地区栽培。笔者在巢湖市苏湾苗圃从立地条件选择、苗木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比较了青桐各项生长指标,总结出适宜的水肥管理及修剪技术,通过规范关键技术,减少生产实践最常见的因水肥及修剪把控不合理造成的死亡,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水肥把控不佳的问题。

1 造林地选择

1.1 光照条件 适宜在光照充足的地块栽植。

1.2 地形条件 适宜于坡度在25°以下的平原及丘岗地成片栽植。

1.3 土壤条件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壤土为宜,pH值6.0~8.0。

2 造林

2.1 苗木要求 宜选择苗高2.0m以上、地径3.0cm以上、根系发达的2年生苗木。

2.2 栽植

2.2.1 整地挖穴 秋冬季除杂整地。整地方式以带状整地为主,保留林地地被物;定植穴直径40~50cm,深度30~35cm为宜。对“四旁”可大穴整地。

2.2.2 水保措施 不同坡度条件下的水保措施各不相同:坡度<15°,沿水平等高线每隔6~10m开挖1条30cm左右宽的拦水沟,大雨时可减低流速,水渗入土中,增加土壤湿度,防止水土流失;坡度15°~20°,垦带为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垦带内侧挖深宽各20cm左右的竹节沟,以利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坡度20°~25°或者脆弱生态立地,只在造林穴1~2㎡内进行土壤垦作,其它地方只砍不挖。

2.2.3 基肥 穴内施用腐熟有机肥,每穴施用20~35kg,并拌入磷肥0.2~0.3kg。

2.2.4 栽植密度 株行距4m×5m为宜。

2.2.5 根系修剪 土球苗、裸根苗的起苗和根系修剪技术,裸根苗起苗前5~7d灌透水1次,使苗木充分吸收水分,起苗时应保持根系完整,起苗后宜苗根蘸泥浆。移栽的苗木必须对土球进行包装,防止根部水分散失和土球破损。起苗挖至侧根时,如遇1.5cm以下侧根,可用铁锨直接铲断,1.5cm以上的用修枝剪剪成下为马蹄形的开口,不要用工具铲或铁锨铲,以防土球散裂。切口要求齐茬平滑,不劈不裂,以利于苗在栽植后根部愈合和生长新根。

2.2.6 植苗

2.2.6.1 裸根苗植苗 扶正苗木,把握合适的栽植深度,栽培过程边填土边踏实,保证根系舒展向下,不发生盘根、翘根现象,且苗根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栽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2.2.6.2 土球苗植苗 土球入穴后先在土球底部四周垫少量土,将土球固定,保证树干直立,然后剪开并取出包装材料,向穴中填入表士,填至一半时,将穴四周夯实,再继续用土填满穴并夯实,夯实过程中切忌将土球砸碎。栽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2.2.7 栽后覆盖 植苗后用地膜覆盖于根际,并在地膜上覆盖厚1~2cm土壤;或在苗木根际四周,放置一些稻草等覆盖物并压上厚1cm土壤。

2.3 间作 早期可进行作物套种间作,应避免间作攀缘或高秆类植物。

2.4 施肥 造林后每年于4—5月追施1次速效肥,秋冬季再追施1次有机肥。

2.5 水分管理

2.5.1 灌溉 持续高温干旱时,需及时灌溉。

2.5.2 排水 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2.6 中耕除草 未间作的幼林,于5—6月和8—9月各除杂灌1次。

2.7 修枝 城市行道树3m以下的侧枝需修剪。

3 病虫害防治

以营林技术控制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为主;病虫害严重时,可使用化学防治。

3.1 主要病害

3.1.1 青桐藻斑病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针头状的小圆点或“十”字形的斑点,后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蔓延,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绿色至绿褐色病斑。病斑表面有细条纹状的毛毡状物,边缘不整齐,表面平滑,病斑颜色因寄主种类而异,有的呈暗褐色,有的呈灰白色等。

化学防治措施:早春或晚秋发病初期,用适宜的铜素杀菌剂的0.25%悬浮液,加配一些扩散剂或湿润剂,充分喷射青桐茎干。1年最少喷药2次,第1次在4月的下旬,第2次在5月的中下旬。需要这样连续处理2~3年,才能保证彻底防治病害。

3.1.2 白绢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根茎部皮层腐烂,植株凋萎死亡。病部着生有白色菌丝层,在潮湿环境下,菌丝体上会形成菜牙状的小菌核,菌核初生为白色,后转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

化学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可用绢遁稀释800~1000倍或丰洽根保600~800倍或用1%硫酸铜液浇灌病株根部或用25%可湿性粉剂50g,加水50kg,浇灌病株根部;也可每hm2用20%广谱内吸性杀菌剂750mL,加水750kg,每隔10d左右喷1次。

3.1.3 猝倒病 主要症状:此病侵染青桐根部,苗木立枯型症状表现为苗木茎部已经木质化,病菌侵染后,引起根部腐烂,枝条组织被破坏造成苗木死亡但不倒伏。幼苗猝倒型症状表现为幼苗刚出土后,未木质化,病原菌侵入根茎部,被侵染处变褐色,出现水渍状腐烂,苗木迅速倒下。

化学防治措施:预防方案:38%广谱型杀菌剂30mL兑水15kg,进行灌根,7~10d灌1次,连灌2次。发病中前期:喷施41%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800~1000倍液;或38%广谱型杀菌剂25mL兑水15kg,进行灌根,7d灌1次,连灌2~3次。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7d用药1次,喷雾时,每15kg水加38%广谱型杀菌剂50mL+40mL植物营养素。发病中后期:在灌根或喷雾时,可喷施41%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800~1000倍液;38%广谱型杀菌剂50mL+内吸性杀菌剂15g。

3.2 主要虫害

3.2.1 青桐木虱 危害情况:是青桐的主要害虫。青桐木虱以若虫、成虫在青桐叶背或幼嫩枝干上吸食树液,破坏疏导组织,尤以幼树容易受害,严重时导致整株叶片发黄,顶梢枯萎。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起风时,白色蜡丝随风飘扬,形如飞雾,絮状飘落,有一股臭味,且很难清洗。

化学防治措施:5月中下旬,可喷洒2.5%烟碱类杀虫剂1000倍液或1.8%农用杀虫剂2500~3000倍液。

3.2.2 棉大卷叶螟 危害情况:幼虫卷叶成圆筒状,藏身其中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嚴重的吃光全部叶片。

化学防治措施:幼虫发生期,喷40%广谱性内吸杀虫1500倍液或5%烟碱类撒杀虫剂2000~3000倍液或25%苯甲酰脲类杀虫剂3000~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3.2.3 大青叶蝉 危害情况: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枝梢、茎叶的汁液危害。成虫秋末产卵时,用锯状产卵刺破枝条表皮呈月牙状翘起,将6~12粒卵产在其中,卵粒排列整齐,表面呈肾形凸起。成虫密度大时,枝条遍体鳞伤,经冬季低温和春季刮风,易导致抽条,严重时可致幼树死亡。

化学防治措施:可在10月上旬雌成虫转移至树上产卵时,及时喷药防治,7~10天1次,连喷2~3次,药剂有45%~48%(质量分数,后同)广谱有机磷杀虫剂1200~1500倍,20%拟除虫菊酯杀虫剂2000倍液,10%农业杀虫剂2000倍或90%有机磷杀虫剂等。

3.2.4 山西品粉蚧 危害情况:山西品粉蚧以雌成虫和若虫寄生在接近地面的根孽处、枝条上、枝条分杈处、叶片正面叶脉两侧,刺吸汁液并分泌蜜露,使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油污,被害植株轻者叶片萎蔫,重者引起叶片脱落,严重危害时可造成大片植株死亡。一般1个枝条上有6~7头雌成虫就会导致叶片萎蔫。该虫在植株上不同位置分布有较大差异,在植株上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上的枝条上,其次是根茎上,叶片分布最少。

化学防治措施:药物防治时抓住第1代粉蚧孵化盛期,选用药剂40%二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1500倍液、40%非内吸性广谱杀虫1000倍液,10%烟碱类杀虫剂。若虫盛发期用10%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1000~1500倍液喷施或1.8%农用杀虫剂1500~2500倍液等进行喷雾,可有效控制该虫发生危害。

(责编:王慧晴)

作者简介:刘焕安(1975—),安徽含山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林木种苗和资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20-12-20

猜你喜欢

青桐栽培研究
凤眼青桐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油麦菜栽培要点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自然栽培的味道
青桐令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