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辅治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2021-03-03石海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脑膜炎脑炎病毒性

石海莎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和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等,儿童是脑炎高发的人群[1]。资料表明[2],病毒性脑炎发病急,10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一旦发病,往往会出现高热、惊厥、呼吸衰竭,若治疗不及时将严重损伤神经系统。我们用中药辅治病毒性脑膜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就诊的小儿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10岁,平均(5.33±2.05)岁;病程3~12d,平均(6.52±1.02)d;体温37.6℃~38.0℃者19例,体温38.1℃~39.0℃者20例,体温超过39℃者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0.5~11岁,平均(5.83±2.36)岁;病程3~13d,平均(6.92±1.42)d;体温37.6℃~38.0℃者18例,体温38.1℃~39.0℃者22例,体温超过39℃者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热情况、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第8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文献资料[4]相关标准进行诊断。主要表现为发热、眼球运动疼痛、剧烈头痛、浑身无力、面赤、恶心、呕吐等,脑脊液检查提示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外观无色清亮,细胞数增多达10~1000×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h后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见有异型淋巴细胞。

纳入标准:①诊断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②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③能全程参与研究且能够完整获得研究所需要资料。

排除标准:①出生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②对研究相关药物过敏;③先天性颅脑疾病;④其他不符合研究条件。

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注射用更昔洛韦5mg/kg,用5%的葡萄糖溶液溶解,每日1次静滴;同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5g/kg,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静脉滴注,日1次。颅内压异常者给以甘露醇注射液1g/kg,每日1次静滴。

观察组基本方为白虎解毒汤。药用生石膏20g(先煎),知母9g,甘草6g,粳米15g,金银花9g,连翘6g,炒黄芩9g,石菖蒲6g,焦山楂6g。体温在39℃及以上者将石膏加至30g、同时加柴胡15g,体温恢复正常后将石膏减至15g,乏力者加太子参9g,咽喉炎加薄荷6g,热盛便秘酌加生大黄3g、全瓜蒌10g。6岁以上用上述剂量,3~6岁剂量减半,3岁及以下剂量减至三分之一。用中药配方颗粒,取调剂后的中药配方颗粒,加100℃的开水30mL,待颗粒全部溶解后,放至40℃左右服用。每日2次,饭后口服。

两组治疗期间给予解热、控制惊厥等措施,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

3 疗效标准

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以及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有效:体温恢复正常或体温显著下降,临床症状、脑脊液以及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

4 观察指标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测定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降钙素原(PCT)等水平以及脑脊液SP-D及Gal-9的含量,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和脑脊液细胞总数(CST)。

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体温和脑脊液恢复正常、头痛消失时间比较 (d,±s )

表2 两组体温和脑脊液恢复正常、头痛消失时间比较 (d,±s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头痛消失时间对照组 43 4.02±0.45 8.05±0.91 6.79±0.79观察组 43 2.15±0.33△ 5.88±0.67△ 3.92±0.65△组别 例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

两组治疗前后CK、AST水平和脑脊液SP-D、Gal-9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K、AST、SP-D和Gal-9水平比较 (±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K、AST、SP-D和Gal-9水平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CK(U/L) 治疗前 239.94±27.11 241.91±28.49治疗后 185.09±24.96* 139.76±23.81*△AST(U/L) 治疗前 45.01±5.91 43.98±5.51治疗后 25.19±3.56* 17.16±4.01*△SP-D(ng/mL) 治疗前 12.84±1.29 13.01±1.09治疗后 16.19±1.17* 21.11±0.95*△Gal-9(ng/mL) 治疗前 10.26±0.44 10.29±0.39治疗后 8.61±0.32* 6.49±0.28*△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PCT水平、NSE含量和脑脊液CST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NSE含量和脑脊液细胞计数比较 (±s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NSE含量和脑脊液细胞计数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CT(mg/L)对照组治疗前15.22±1.53 28.25±0.35 491.12±23.55 0.89±0.11治疗后 9.96±1.41*25.85±0.22* 65.18±11.29*0.65±0.14*观察组治疗前14.81±1.69 28.12±0.31 492.42±22.81 0.91±0.12治疗后 6.01±1.93*△23.32±0.21*△ 39.15±10.56*△0.41±0.09*△组别 时间 CRP(mg/L)NSE(μg/L)CST(×106/L)

6 讨 论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5]。资料表明[6],血清中NSE的表达和脑炎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是病毒性脑炎重要辅助诊疗标准。现代研究表明[7-8],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NSE显著高于正常值,经治疗后NSE显著下降。PCT是一种具有早期、特异、敏感等特点的与病毒性脑膜炎病情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因子[9],是目前用于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的新兴感染性炎性标志之一,资料表明,病毒性脑膜炎在病毒、结核杆菌、细菌感染等的刺激之下,PCT均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10]。Gal-9和SP-D与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资料表明,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达10~1000×106/L,脑脊液中SP-D及Gal-9的含量显著升高[11]。

中医认为,病毒性脑炎主要是湿热所致,温热之毒邪伤人最速,小儿尤甚,传变迅速[12]。很多中药方剂如白虎解毒汤[13]、醒脑静注射液等对病毒性脑膜炎均由一定的疗效,能有效缓解神经细胞的损伤,加快神经系统的恢复。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也是保证中医疗效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辨证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疗效较好,可改善Gal-9、SP-D及PCT等水平。

猜你喜欢

脑膜炎脑炎病毒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Vaccination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