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2021-03-03付政王瑞峰徐一帆唐文建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裂孔玻璃体瓣膜

付政,王瑞峰,徐一帆,唐文建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底一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会在早期影响患者的视力,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1]。玻璃体切除与内界膜剥除手术是临床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常见方法,可有效促进视网膜复位,但是对黄斑裂孔闭合效果影响较小[2]。近年来,内界膜翻转填塞已广泛应用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且安全有效[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在该期间内完成6个月术后随访的52例(52只患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27例)与观察组(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25例)。对照组(27只患眼)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7.57±4.87)岁;病程6个月~3 a,平均(1.67±0.98) a。观察组(25只患眼)中男16例,女9例;年龄46~70岁,平均(57.66±4.90)岁;病程6个月~3 a,平均(1.73±0.98)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②单只患眼;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特发性、外伤性黄斑裂孔者;②既往存在眼部手术史者;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常规行23G玻璃体切除术,将黄斑前玻璃体后皮质彻底清除,在曲安奈德(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62)辅助下剥离视网膜前膜并切除,气液互换,靓蓝染色,注入重水,将后极部视网膜复位,以黄斑孔为中心,剥离孔周至上下血管弓内的内界膜,气液互换,将视网膜下液吸除,吸出重水,将体积分数为14%的C3F8气体注入玻璃体腔,直至正常眼压。

1.3.2观察组 常规行23 G玻璃体切除术,将黄斑前玻璃体后皮质彻底清除,在曲安奈德辅助下剥离视网膜前膜并切除,气液互换,靓蓝染色,注入重水,将后极部视网膜复位,划裂内界膜并将其边缘挑起,环形剥离内界膜,并保留1.5 PD内界膜,制成翻转瓣膜,覆盖黄斑裂孔表面,剥离孔周至上下血管弓内的内界膜,再次注入重水,切割上方视网膜上作周切孔,将视网膜下液吸除,吸出翻转瓣膜对侧重水,激光光凝周切口3圈,将体积分数为14%的C3F8气体注入玻璃体腔,直至正常眼压。

1.4 评价指标(1)治疗6个月后愈合情况。Ⅰ级:黄斑裂孔消失,有神经上皮层连续,未见脉络膜组织与色素上皮;Ⅱ级:黄斑中心神经组织缺损,可见裂孔边界,但周围视网膜复位;Ⅲ级:存在黄斑裂孔,且视网膜脱离复发[4]。(2)术前与术后6个月视力。(3)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情况。

2 结果

2.1 愈合情况观察组术后愈合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愈合情况比较[n(%)]

2.2 视力情况两组术前、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2.3 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情况观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2.00%、96.00%,均较对照组的66.67%,70.3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情况对比[n(%)]

3 讨论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属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引起失明。而控制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情发展的关键在于闭合黄斑裂孔,复位视网膜[5]。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常用方法,可使视网膜复位率达至70%左右,但是该种治疗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的干预效果较不理想[6]。

黄斑裂孔的愈合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是临床认为与视网色素上皮或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有关。增生的细胞会向黄斑裂孔移行,从而形成瘢痕或纤维膜覆盖裂孔,且移位离心的视网膜光感受器会在胶质细胞的介导下也向裂孔中心运动,进而使裂孔缩小至闭合。而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因素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后巩膜葡萄肿及脉络萎缩等。因此,与特发性或外伤性黄斑裂孔相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术后愈合机会较低。内界膜翻转填塞现已逐渐应用于治疗黄斑裂孔,有研究认为,翻转瓣膜能够为胶质细胞的增殖提供支架作用,从而有利于修复黄斑裂孔,促进黄斑裂孔的闭合,且通过翻转瓣膜还能够为重新堆积的光感受器细胞创造环境,进而利于恢复患者的视功能,且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7-8]。目前,内界膜翻转填塞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辅助方法,该技术可减少气液互换时翻转瓣膜的漂浮与错位,能够保证黄斑裂孔中瓣膜的充分填塞[9]。另外,内界膜翻转填塞黄裂斑后,将裂孔直接封闭,能够有效减少液体从黄裂斑流入视网膜下的可能,从而可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风险[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愈合效果较对照组优,且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均较对照组高,提示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基础上给予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术后愈合,改善视力,同时能够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与视网膜复位率。

综上所述,在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手术的基础上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能够促进术后愈合,改善视力,且黄斑裂孔闭合率与视网膜复位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裂孔玻璃体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旁疝修补术一例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