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6岁幼儿对四种基本情绪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021-03-02唐久晴姚小喃寇彧

学前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唐久晴 姚小喃 寇彧

[摘 要] 儿童理解和运用情绪词汇的水平对其情绪理解与表达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自编的用于描述高兴、悲伤、愤怒、恐惧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表(共59个情绪词汇),通过准实验研究测量5~6岁幼儿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運用情况。结果发现,5~6岁幼儿能理解描述这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约33个,其中“高兴”12个、“悲伤”9个、“愤怒”7个、“恐惧”5个;能运用描述这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约6个,其中“高兴”2个、“悲伤”2个、“愤怒”1个、“恐惧”1个。5~6岁幼儿理解描述高兴的情绪词汇显著多于描述悲伤、愤怒和恐惧的情绪词汇;运用描述高兴的情绪词汇显著多于描述愤怒和恐惧的情绪词汇;运用描述悲伤和愤怒的情绪词汇显著多于描述恐惧的情绪词汇;运用描述高兴和悲伤的情绪词汇不存在显著差异。5~6岁幼儿对这四种基本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幼儿对情绪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并通过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其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情绪词汇;基本情绪;情绪能力

一、问题提出

情绪理解(emotion understanding)是指个体理解情绪与引发该情绪的情境及所表现的行为之间关系的能力,[1]主要包括最基本的情绪识别(如对不同相关人员表情的识别)、情绪线索的理解(如理解情境中什么因素引发了人物的情绪)、情绪策略的辨别(如识别该情境的情绪表达规则和人物所隐藏的情绪)等。[2][3][4]情绪词汇的理解属于情绪理解的内容,本研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5]将其定义为,个体面对情绪词汇时,能够领会其含义,能将其与对应的人物情绪或与引发该人物情绪的情境线索进行匹配的能力。情绪表达(emotion expression)指与情绪体验相关的行为表现,是个体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将内部情绪体验表现出来的过程。[6][7]具体来说,情绪表达就是个体通过口语或书写的方式,使用情绪词汇表达人物所体验的情绪的能力,我们结合前人相关研究,[8]将其界定为情绪词汇的运用能力。当幼儿具备一定的情绪理解和表达经验时,随着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也将会得到发展,而且情绪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既可以抽象概括感知觉、愿望和判断,[9]又能脱离具体情境独立存在。所以,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会使幼儿对情绪的理解与表达更为准确和深刻。

幼儿的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都与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密切相关。“心理理论”的两成分模型认为,心理理论包括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ve)成分和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ual)成分:前者和认知加工系统(如言语能力)关系密切,个体需要在头脑中表征和推理加工他人的心理状态,而要理解他人的心理表征又需要言语能力的参与;后者指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等信息迅速判断他人的意图、情绪等心理状态的知觉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主要和情绪系统有关。[10]已有研究发现,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可以正向预测其心理理论能力,[11]部分原因是他们言语能力的发展为其用词汇来表达愿望、想法和情绪提供了保障。[12]由此可见,幼儿的“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与其“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共同影响着其心理理论的发展。

前人的研究指出,幼儿的“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和“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13][14]孩子9个月大时可以初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15]2~3岁时随言语能力的发展可以命名一些表情并使用情绪词汇表达一些情绪,[16]3~5岁时能根据他人所处的情境来理解他人的情绪。[17][18]萨门托-恩里克 (Sarmento-Henrique)等人还发现,幼儿3岁时的情绪理解能力通过影响其4岁时的语言能力,进而影响其5岁时的心理理论能力。[19]此外,4~5岁幼儿表达积极情绪时已能熟练使用“高兴”这个情绪词汇,但对描述消极情绪的词汇则相对生疏,[20]75%以上的4~6岁幼儿能够理解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情绪词汇,[21]且能在理解他人信念的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情绪反应。[22]6岁时已初步习得了情绪表达规则,在特定情境能够用压抑或夸大的面部表情表达情绪。[23]7岁后能够正确识别“惊奇”“厌恶”等复杂情绪。[24]可见,5~6岁幼儿的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都还局限于基本情绪,二者在发展中也相辅相成,因此本研究将关注5~6岁幼儿对高兴、悲伤、愤怒和恐惧四种基本情绪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如上所述,尽管已有研究涉及幼儿情绪词汇的理解与运用,但是,以往该领域的研究要么采用面部表情识别或情绪理解测验(The Test of Emotion Comprehension, TEC)任务,[25]让幼儿将表情图片或情境故事与情绪类别匹配,这样做只能简单测查幼儿对情绪类别的理解,不能考察幼儿对某个情绪类别下的具体情绪词汇的理解;要么采用家长报告法[26]探究幼儿情绪词汇的运用,这样做会受到家长对幼儿关注程度的影响,不能得到幼儿情绪词汇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准确结果。本研究依据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采用既包含情绪系统,又依赖言语能力的情绪词汇为主要研究载体,并通过准实验研究方法,结合面部表情识别和情绪情境理解任务,测查5~6岁幼儿对四类基本情绪相关词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样不但能得到幼儿对各情绪类别下的具体情绪词汇的理解情况,而且可以了解他们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情绪词汇的能力,同时,还可突破家长报告法带来的家长关注度差异的限制。鉴于已有研究发现幼儿的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27][28][29]且幼儿对消极情绪(如悲伤和愤怒)的识别更加困难,[30]本研究也将探究幼儿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及情绪类别差异。

总的说来,5~6岁幼儿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口头言语能力已得到较好的发展,[31]这为探讨其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情况提供了条件。因已有研究很少直接关注幼儿的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本研究通过编制5~6岁幼儿情绪词汇表,直接测查他们对该词汇表中的情绪词汇的理解程度和运用具体情绪词汇的能力,而不是停留于他们是否能理解和表达的情绪基本类别层面。所以,本研究结果不仅能丰富有关幼儿情绪理解与表达方面的现有研究结果,为幼儿情绪词汇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定性研究结果提供量化补充,而且能为编制幼儿情绪绘本,培养幼儿情绪命名、情绪识别与调控能力等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综上,本研究首先编制高兴、悲伤、愤怒和恐惧四种基本情绪的相关词汇表,然后通过准实验法探究5~6岁幼儿在面对一定的情绪线索时,能够理解和运用描述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数量和具体词汇,并考察其在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是否存在情绪类型和性别差异。具体的研究假设为:5~6岁幼儿可以理解和运用诸多描述四种基本情绪(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的词汇,且对情绪词汇的理解程度优于对情绪词汇的运用程度;5~6岁幼儿理解和运用描述积极情绪的词汇优于理解和运用描述消极情绪的词汇;5~6岁幼儿在理解和运用描述基本情绪的词汇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并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从北京、青岛两地普通幼儿园中取样5~6岁幼儿70人(其中10人因未认真作答或未完成全部实验被剔除),有效样本60人(N男=30,N女=30;M年龄=5.5,SD年龄=0.50)。所有被试均没有经历过专门的情绪课程学习,其理解与运用情绪词汇的能力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且均无学习困难、听说语言障碍及视力问题;而且被试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无显著差异,对实验结果不存在干扰。

(二)实验材料编制

随机选取未参加正式实验的来自北京某普通幼儿园的4名幼儿(N男=2,N女=2;M年龄=5.5岁,SD年龄=0.50岁)为被试。他们均无学习困难、听说语言障碍及视力问题。

1. 编制情绪词汇表。

依据国内外研究者使用和整理的情绪词汇列表搜集到情绪词汇共80个,[32][33]但经过与4名幼儿进行访谈,以及与心理学专业人员讨论后,发现有34个词汇幼儿“完全没听过”“不知道”,这些词汇多为比较书面化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少的、对5~6岁幼儿而言难度较大的词汇,并且其中有些词汇不属于四种基本情绪类型(高兴、悲伤、愤怒、恐惧),所以删除了它们。具体删除的词汇有:仇恨、烦躁、焦躁、厌倦、消沉、焦虑、迷惘、愁闷、厌烦、烦闷、忧虑、惘然、焦急、烦恼、难受、憋闷、气馁、烦乱、别扭、疑虑、抵触、热切、激昂、昂扬、心痛、懊悔、哀怨、幽怨、疑惧、内疚、遗憾、憎恶、惊愕、心烦意乱。我们又将原词库中“坐立不安”“心神不安”合并为“不安”,并再次与幼儿访谈,并和专业人员讨论,发现幼儿除了能理解已有文献和材料库中的情绪词汇外,还可以理解和运用的词汇有14个,分别是:幸福、欣喜、振奋、喜悦、兴高采烈、难过、悲观、哀痛、低落、沮喪、怒气冲冲、发怒、盛怒、受惊,所以将它们添加到本研究的情绪词汇理解材料中,形成最终情绪词汇表。最终确定幼儿描述高兴(18个)、悲伤(18个)、愤怒(13个)、恐惧(10个)四种情绪的情绪词汇共59个(见表1)。

2. 改编情绪情境故事。

从TEC材料库中选取描述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的四种基本情绪的故事各一个,对4名幼儿进行访谈,询问他们是否理解所选故事材料中表达的人物情绪,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体验情境,进行改编,最后由课题组成员共同确定。

3. 选择情绪图片。

从TEC情绪图片中选取描述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的四种基本情绪图片各一张,[34]经过与4名幼儿访谈和研究团队成员反复评定,最终确定四张能明确表达四种基本情绪的标准化情绪图片,具体如下:

(三)研究过程

将所有被试随机分配至情绪词汇理解组和情绪词汇运用组。主试先与幼儿互相熟悉。情绪词汇理解组的被试先进行面部表情识别任务,再进行情绪情境理解任务;情绪词汇运用组的被试只进行情绪词汇命名任务。

1. 面部表情识别。

在幼儿面前同时呈现四种面部表情图片各一张,主试随机说出某种情绪类型(如愤怒)下的一个词语(如,生气),要求幼儿指出与该词汇相对应的图片,如此循环,直至主试将情绪词汇表中的所有词汇逐个说完,其中词汇的情绪类型的呈现顺序进行了拉丁方设计平衡。

2. 情绪情境理解。

在幼儿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后,主试使用中性语调,按随机顺序给幼儿讲述表达主人公四种基本情绪的四个情境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就说出四个情绪词汇选项,请幼儿选出一个与情境故事相对应的词汇,直至所有的情绪词汇都一一说完,其中对四个情绪词汇选项的呈现顺序进行拉丁方设计平衡。例如,主试对幼儿说:“这个小朋友刚刚收到了一份心爱的生日礼物,你觉得他/她是高兴的、恐惧的、愤怒的还是悲伤的呢?”其他三种类别的情绪情境与情绪词汇的匹配以同样方法测查。

幼儿如指认错误,就计0分;指认正确,计1分;指认正确并正确匹配情境故事,计2分。主试记录幼儿情绪词汇理解得分和所理解的情绪词汇。

3. 情绪词汇命名。

每次随机呈现四种情绪类别图片的一张,并问幼儿:“图片上这个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呢?请你尽可能多地用词语描述一下。”幼儿命名错误或不知道,就计0分;只正确描述了表情(笑、哭;好、不好等)而没有说出相关的情绪词汇,计1分;能够正确说出相关情绪词汇,则每个计2分。例如,对“高兴”的图片回答为“不知道”就计0分,回答为“笑”就计1分,回答为“快乐”,就计2分,回答为“快乐”“开心”,就计4分,以此类推。主试记录幼儿的得分和运用的词汇。其他三种类别的情绪词汇命名以同样方法测查。

4. 事后观察与访谈。

选取未参与预实验和正式实验的5岁和6岁幼儿各一名(其中一名为男孩),观察并询问幼儿及父母,幼儿在日常交流和讲故事等活动中能够理解和运用哪些情绪词汇,对本实验的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因变量以及计算方式为:词汇个数是指被试在所给情绪词汇列表中能够识别和理解以及看到情绪图片能够运用的情绪词汇的数量;情绪词汇理解得分=正确指认情绪图片但未正确匹配情境故事的情绪词汇数量×1+正确指认情绪图片且正确匹配情境故事的情绪词汇数量×2;情绪词汇运用得分=正确描述情绪图片但未说出正确情绪词汇数量×1+正确说出情绪图片对应的情绪词汇数量×2;情绪词汇理解得分率=该情绪类别下情绪词汇理解得分/该情绪类别下情绪词汇理解总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四种基本情绪词汇数量与得分情况

研究发现5~6岁幼儿已经基本可以理解和运用描述高兴、悲伤、愤怒、恐惧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能够识别、理解和运用的高兴情绪词汇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1.57、11.50和1.80个,能够识别、理解和运用的悲伤情绪词汇的数量分别为10.00、9.20和1.70个,识别、理解和运用的愤怒情绪词汇的数量分别为7.93、6.77和1.23个,识别、理解和运用的恐惧情绪词汇的数量分别为5.20、5.30和0.97个。(见表3)

(二)具体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通过计算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各类情绪词汇的人数百分比,发现超过80%的5~6岁幼儿能够识别和理解的高兴类的情绪词汇主要有快乐、高兴、开心、幸福、满意、兴奋,能够运用高兴类的情绪词汇主要有开心;识别和理解悲伤类的情绪词汇主要有不快乐、伤心、难过、悲伤,能够运用悲伤类的情绪词汇主要有伤心;识别和理解愤怒类的情绪词汇主要有生气和愤怒,能够运用愤怒类的情绪词汇主要有生气;识别、理解和运用恐惧类的情绪词汇只有害怕,且更容易将恐惧表情与惊讶相混淆。(见表4和表5)

(三)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的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幼儿能识别的情绪词汇数量显著高于能运用的情绪词汇数量(t=15.29, P<0.001),能理解的情绪词汇数量也显著高于能运用的情绪词汇数量(t=12.26,P<0.001),(见图5)说明相对于情绪词汇的运用,幼儿情绪词汇识别和理解任务完成得更好。

(四)对于不同类别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的差异分析

以四种情绪类型为自变量,分别以被试情绪词汇理解的正确率、情绪词汇运用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对不同类别情绪词汇理解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F(3,87) =8.40,P<0.001,ηp2=0.23,对高兴类情绪词汇的理解显著优于对其他三类情绪词汇的理解,而对其他三类情绪的理解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别的情绪词汇的运用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F(3,87)=21.86,P<0.001,ηp2=0.4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幼儿能更好地使用与高兴相关的情绪词汇来表达情绪,而对恐惧和愤怒类情绪的词汇运用相对较弱,悲伤和愤怒类情绪的词汇运用能力又显著优于恐惧类情绪的词汇运用,其他类别情绪词汇的运用没有显著差异。(见表6)

(五)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任务中的得分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女孩比男孩能够运用稍多的高兴类情绪词汇,呈现边缘显著。(见表7)

(六)观察与访谈结果

另外,鉴于实验环境与日常生活有差异,本研究在正式实验后,随机选取5岁和6岁幼儿各一名,通过对其及家长的访谈,进一步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情况。通过观察及与家长的访谈,发现幼儿日常运用的描述自己心情的词主要有:心情好/不好、开心/不开心、伤心、生气、害怕;但高兴、快乐、难过、怒等词汇在幼儿日常生活的表达中使用极少,如果出现(如,讲故事),也可以理解。该访谈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结果。

四、讨论

本研究基于幼儿情绪理解和表达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了5~6岁幼儿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通过预研究、准实验研究以及事后访谈,揭示了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的具体情绪词汇,并发现了幼儿理解与运用这些情绪词汇的差异。研究假设基本得到了验证,对已有的幼儿情绪理解和表达的定性研究结果进行了量化补充。

(一)幼儿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差异

本研究基于编制的四种基本情绪词汇表(共59个情绪词汇)发现,5~6岁幼儿可以理解其中的33个情绪词汇,能够运用四种基本情绪词汇6个。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优于情绪命名能力,[35]本研究也发现幼儿对情绪词汇的理解能力优于对其的运用能力,这可能与幼儿思维的相对具体性有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6岁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认知仍依赖于符号游戏和绘画等具体表象,抽象思维能力仍相对较弱。[36]在本研究中,幼儿在提供相对具体的图片、情绪情境故事的任务中的理解情绪词汇的能力,确实要优于幼儿需要主动生成相对抽象的情绪词汇的情绪词汇运用能力;还有研究者发现儿童最早使用动词来表达情绪,緊接着是形容词,最后才是相对抽象的名词、副词等词汇的运用,[37]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幼儿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受到思维抽象性发展水平的制约。

(二)情绪类型对幼儿理解和运用情绪词汇的影响

在高兴类情绪词汇中,幼儿能够理解的词汇主要有快乐、高兴、开心、幸福、满意、兴奋,而对其他12个高兴类情绪词汇没有普遍理解,这可能与词汇的使用频率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上述6个情绪词汇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已有研究发现,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如果某词汇出现的频率越高,儿童对其的理解也就越好。[38]但是本研究也发现,能够被理解的情绪词汇并不都能被幼儿主动提取和运用,这说明幼儿对情绪词汇的运用能力比理解能力的发展要滞后一些,这与幼儿在其他类型的词汇理解与运用过程中表现的规律是一致的。个体通常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后,才可能进行词汇的主动运用。[39]本研究中,幼儿能够运用的高兴类情绪词汇是开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已经能够理解该情绪词汇,另一方面也因为该情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频率较高。此外,本研究发现5~6岁幼儿对高兴类情绪词汇的理解显著优于对其他三类情绪(悲伤、愤怒、恐惧)词汇的理解。情绪识别和体验是理解和运用情绪词汇的基础。已有研究发现儿童最早能够识别高兴的面部表情,对其他类型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相对较晚,幼儿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0]这可能也是幼儿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表现出情绪类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幼儿对高兴类词汇的运用也优于对愤怒、恐惧类情绪词汇的运用,对恐惧类词汇的运用能力相对较差。以往研究认为幼儿对于积极情绪的理解和表达优于消极情绪的理解和表达,[41]但本研究只发现了幼儿运用高兴类词汇相对优于运用愤怒类和恐惧类词汇,未发现幼儿在高兴类和悲伤类情绪词汇运用上的差异,这可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高兴和悲伤类情绪词汇使用频率都较高导致的,具体来说,通常个体多用开心(高兴)或不开心(不高兴)来表达情绪;而愤怒类和恐惧类情绪词汇的运用相比高兴类词汇的运用而言,表达比较单一,多用生气、害怕词汇表达。此外,幼儿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多习得于父母及周围人的情绪表达,父母在幼儿面前更多表达和引导的是积极情绪,回避了愤怒等负性情绪的表达,所以使幼儿对愤怒等负性情绪词汇接触较少,[42][43]也因幼儿多受家长的保护,受惊吓的情绪体验或经历相对较少,[44]对于愤怒和恐惧类情绪的体验以及相应情绪词汇的使用可能也就相对较少。[45]

总的来说,本研究发现幼儿对于高兴类中使用和体验频率较高的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相对较好,而对于较少体验到的情绪词汇和使用频率较低的情绪词汇的运用相对较弱。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幼儿容易混淆恐惧情绪与惊讶情绪,这也与已有研究一致,[46][47]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情绪的面部表情存在相似性,[48]或者是因为这两种面部表情加工过程所激活的脑区存在重叠,而5~6岁幼儿区分外部表现相似表情的能力还相对较弱。[49]

(三)性别对幼儿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的影响

5~6岁幼儿在四类基本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上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与多数幼儿情绪理解和表达的研究结果一致。[50][51][52]这可能与当今社会中男孩和女孩能够接触到相同的社会环境、受到同等教育有关。此外,已有研究表明,男女生的行为表现差异主要缘于其大脑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幼儿阶段这种差异并不明显。[53]另外,该阶段幼儿言语能力有一定发展,男孩女孩都能理解和运用较为简单的情绪词汇,对于复杂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普遍比较生疏,因而男女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但是,女孩比男孩能够理解相对多的高兴情绪词汇,其差异呈现边缘显著。我们猜测可能是由于女孩言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强,而高兴类情绪又是经常被鼓励表达的一种情绪类型,加之此阶段的男孩和女孩对于其他消极情绪词汇掌握都相对较差,能运用的情绪词汇都比较少,所以在其他情绪类型的词汇运用上并没有表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关于幼儿理解与运用情绪词汇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我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的追踪研究或脑机制研究来进行探索。

(四)研究不足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5~6岁幼儿的情绪词汇量正在发展阶段,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本研究无法让幼儿直接对情绪词汇进行语义解释,未来研究可对研究材料进行改进,例如寻找更精细、有区分度的情绪图片来测查幼儿对具体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第二,本研究的被试均来自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以便获得更全面的结果。第三,准实验方法虽然获得了比较可靠的结果,但未来还可采用操纵变量的实验室实验,获得更为精确的研究结果。最后,本研究主要关注5~6岁幼儿的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但未考察5~6岁幼儿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的发展特点,也未控制幼儿的语言能力。尽管有研究发现幼儿对情绪的理解不受言语能力的影响,而主要是跟心理理论能力有关,[54]但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可能仍会受到言语能力的制约,未来研究可以使用更加精确的年龄记录单位(如,月),在控制幼儿言语能力的情況下进一步研究其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及发展情况。

五、教育建议

本研究在情绪理解和表达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5~6岁幼儿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有效沟通情绪,创设情绪词汇学习环境

5~6岁幼儿正处于情绪理解和表达的发展时期,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诸多情绪词汇,但是运用情绪词汇的能力明显落后于其理解情绪词汇的能力。因此,父母和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增加幼儿接触情绪词汇的机会,以刺激他们主动采用情绪词汇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具体来说,首先,父母和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各种情绪,尤其要鼓励并引导他们使用已经理解的情绪词汇,接纳他们的负性情绪表达和负性情绪词汇的运用,比如在幼儿出现低落情绪时,引导他们通过“我现在很难受/难过/伤心……”等语言来表达并调节情绪;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帮助他们提升对情绪的感知及运用相应的情绪词汇。其次,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采用图片、视频、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学习相关情绪词汇。例如,选择带有插画的书本,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人公的情绪状态和他们运用的情绪词汇;也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通过刺激幼儿听、说、读、写等多感觉通道来进行教学。例如,先让幼儿模仿情绪词汇的发音,再指导他们理解多媒体材料中的情境信息和相应的词汇,并进一步指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情绪词汇。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也应注重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情绪体验机会,提供宽松和鼓励的情绪表达环境,使幼儿能够学习体验丰富的情绪,并能够大胆表达各种情绪,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出更高级和精确的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和情绪胜任力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幼儿情绪绘本的编制

本研究发现,5~6岁幼儿虽然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情绪词汇,但对相对复杂的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仍具有一定困难。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可以根据5~6岁幼儿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特点,开发、编制适合此阶段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情绪绘本,可以在绘本中描述更多的情绪词汇和情境故事,这样幼儿不仅可以欣赏生动有趣的图画,还可以逐渐接触和了解到相对复杂的情绪词汇,也可以在绘本后增加一些故事中出现过的情绪词汇的趣味测试题,比如,通过让幼儿对词汇和图片进行匹配、简单地重述故事主人公的情绪等方式,来加深其对相关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參考文献:

[1]CAMRAS L A.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acial expressions used during conflict encounters[J]. Child Development,1980,51(3):879-885.

[2][25][34]PONS F, HARRIS P L, DE ROSNAY M. Emotion comprehension between 3 and 11 years: developmental periods and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4,1(2):127-152.

[3][19][30][41]SOUTHAM-GEROW M A, KENDALL P C. Emotion regu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mplications for child psychopathology and therapy[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2,22(2):189-222.

[4][29]刁洁.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2-19.

[5]寇彧,倪霞玲,徐华女,等.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情绪理解力的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4):976-979.

[6]HUBBARD J A. Emotion expression processes in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 the role of peer rejection, aggression, and gender[J]. Child Development,2001,72(5):1426-1438.

[7][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2-76.

[9]DEWAELE J M, PAVLENKO A. Emotion vocabulary in interlanguage[J]. Language Learning,2002,52(2):263-322.

[10]TAGER-FLUSBERG H, SULLIVAN K. A componential view of theory of mind: evidence from Williams syndrome[J]. Cognition,2000,76(1):59-90.

[11]WEIMER A A, SALLQUIST J, BOLNICK R R. Young childrens emotion comprehension and theory of mind understanding[J].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23(2):280-301.

[12]CONTE E, ORNAGHI V, GRAZZANI I, et al. Emotion knowledge, theory of mind, and language in young children: testing 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model[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2144):1-11.

[13]ORNAGHI V, GRAZZANI 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state language and emotion understanding: a study with school-age children[J]. Cognition & Emotion,2013,27(2):356-366.

[14]ILARIA G, VERONICA O, ELISABETTA C,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emotion understanding and theory of mind in children aged 3 to 8: the key role of language[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

1-10.

[15]TERMINE N T, IZARD C E. Infants responses to their mothers expressions of joy and sadnes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8,24(2):223-229.

[16]王异芳,何曲枝,苏彦捷.2~5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及其与语言能力的关系[J].幼儿教育(教科版),2010(01):70-74.

[17][28][50]陈英和,姚端维,郭向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56-59.

[18]HARRIS P, JOHNSON C, HUTTON D, et al. Young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and emotion[J]. Cognition & Emotion,1989(3):379-400.

[19]SARMENTO-HENRIQUE R, QUINTANILLA L, LUCAS-MOLINA B, et al. The longitudinal interplay of emotion understanding, theory of mind, and language in the preschool yea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9,11(1):169-179.

[20][24][26][37]张玮娜.2~12岁汉语儿童情绪词使用情况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21-23.

[21]SIMON B C, OFER G, SALLY W, et al. Emotion word comprehension from 4 to 16 years old: a developmental survey[J]. Frontiers in Evolutionary Neuroscience,2010(2):109.

[22]BRADMETZ D J, SCHNEIDER R. Is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fraid of her grandmother cognitive vs. emotional response to a false belief[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17(4):501-514.

[23]SAARNI 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hildrens attempts to monitor their expressive behavior[J]. Child Development,1984,55(4):1504-1513.

[27]王玲.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情绪理解、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其关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7-19.

[31]姚婷婷.4~6岁幼儿词汇水平和会话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32-38.

[32]希尔.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M].胡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7-102.

[33]王细燕.小学生情绪表情识别特点及其与情绪词掌握量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45.

[35][51]田博.3~6岁幼儿情绪理解与心理理论发展特征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21-27.

[36]纽曼,等.发展心理学(第八版)[M].白学军,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6-291.

[38]王艳霞,KIM HA-KYUNG,过月,等.刺激频率与词汇类型对不同语言能力儿童新异词汇理解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8,278(02):27-36.

[39]李建花.言语词汇的积累在小学第一学段口语表达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9,815(05):62-63.

[40]王振宏,田博,石长地,等.3~6岁幼儿面部表情识别与标签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10,33(2):325-328.

[42]李燕,朱晶晶,贺婷婷.母亲情绪调节与幼儿情绪理解能力:母亲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6,39(5):1130-1136.

[43]BARIOLA E,GULLONE E, HUGHES E K. Child and adolescent emotion regulation: the role of parenta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xpression[J].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11,14(2):198-212.

[44]SCHERER K R, WRANIK T, SANGSUE J, et al. Emotions in everyday lif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risk factors, appraisal and reaction patterns[J].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2004,43(4):499-570.

[45]AVERILL J R. Everyday emotions: let me count the ways[J].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2004,43(4):571-580.

[46][49]HENNENLOTTER A, SCHROEDER U. Partly dissociable neural substrates for recognizing basic emotions: a critical review[J].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2006,156:443-456.

[47]ELFENBEIN H A, AMBADY N. On the universality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 of emotion recognition: a meta-analy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2,128(2):203-235.

[48]GORDILLO F, MESTAS L, PREZ M A, et al. The priming effect of a facial expression of surprise on the discrimination of a facial expression of fear[J]. Current Psychology,2019,38(6):1613-1621.

[52]劉安庆.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同伴地位之间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17-18.

[53]COSGROVE K P, MAZURE C M, STALEY J K. Evolving knowledge of sex differences in brai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hemistry[J].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7,62(8):847-855.

[54]陈英和,崔艳丽,王雨晴.幼儿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发展及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52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