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天水市和陇南市梅花鹿产业现状与展望

2021-02-25叶文斌陈耀年胡文斌杨文张龙周天林

特产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天水市陇南梅花鹿

叶文斌,陈耀年,胡文斌,杨文,张龙,周天林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农林技术学院,甘肃 陇南742500;2.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甘肃 陇南742500;3.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 庆阳745000)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为偶蹄目鹿科动物[1],我国梅花鹿共有6个亚种[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南、华东及西南四川地区,我国是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尤其茸鹿驯养业是世界上最早、最先进的国家[2,3]。在我国医学中鹿作为药用类动物一直是中医药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鹿茸、鹿鞭、鹿血和鹿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4]。天水和陇南地区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都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5-14],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异兽珍禽达20多种[15-19],野生梅花鹿在天水和陇南分布区域广阔[14-19]。甘肃省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东北引种饲养,天水和庆阳子午岭农垦局分别于1958年和1963年从东北引进梅花鹿养殖,后因逃逸及人为释放在子午岭及小陇山林区形成了野生种群,小陇山林区数量逐渐上升并扩散至甘南地区。现甘肃省多数地市均有饲养,以林场饲养为主,专业户饲养为辅,而天水和陇南两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很适宜梅花鹿的养殖,具有发展潜力。

为了解和掌握甘肃省天水和陇南两市梅花鹿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于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天水和陇南两市梅花鹿产业进行调研,摸清梅花鹿养殖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梅花鹿科学合理的保护、驯养繁殖和研究利用提供依据,也为天水和陇南两市构建鹿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和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1 自然条件概况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地貌复杂多变,东部和南部为山地,北部为黄土丘陵,中部形成渭河河谷,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5,6],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 000~2 100 m之间[7,8],地域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有小陇山、陇山、关山林区以及西秦岭山地,植被复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地处东经104°01'~106°35',北纬32°35'~34°32',北与天水市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西依甘南高原,东接秦巴山地,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9-11]。陇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 000 m左右,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拥有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和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境内多种生态系统和复杂生态环境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很好的栖息环境[10-19]。

2 梅花鹿养殖产业现状调查

2.1 调查方法

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对甘肃省天水市和陇南市境内19家梅花鹿专业养殖合作社、养殖公司以及个体户进行实地走访,面对面问询、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梅花鹿养殖存栏数、年繁殖/营销数量、鹿茸/鹿产品种类及价格、年收入产值及带动农户等方面,并记录梅花鹿市场养殖的具体情况。

2.2 天水梅花鹿养殖产业现状

天水市各县区梅花鹿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天水市各县区梅花鹿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Table 1 Status of breeding and marketing in counties of Tianshui

表1 天水市各县区梅花鹿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Table 1 Status of breeding and marketing in counties of Tianshui

?

续表1

甘肃省天水市各县区梅花鹿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截止2020年11月26日,通过对天水市5县2区的梅花鹿养殖和市场营销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天水市除秦安县没有梅花鹿养殖外,麦积区、秦州区、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清水县4县2区均有梅花鹿的养殖。天水市各县、区梅花鹿养殖总数为342只,其中雌鹿150只,雄鹿192只,收入主要以各种鹿产品和出售幼仔为主,年市场营销总额约为228万元。天水梅花鹿养殖企业及合作社带动13名农民,年支出29.52万元。天水市张家川县博研养鹿场和甘谷县丰晖种养殖合作社的绝大多数养殖鹿种均引自东北,当地3~4代鹿基本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存活率在100%左右。鹿产品加工和产业链已经形成,尤其鹿的深加工产品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供不应求,当地鹿产品加工企业是天水市和甘谷县的龙头企业。

2.3 陇南梅花鹿养殖产业现状

陇南市各县、区鹿茸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见表2。

表2 陇南市各县区鹿茸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Table 2 Status of breeding and marketing in counties of Longnan

表2 陇南市各县区鹿茸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Table 2 Status of breeding and marketing in counties of Longnan

?

甘肃省陇南市各县区梅花鹿养殖和市场营销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截止2020年11月26日,通过对陇南市8县1区的梅花鹿养殖和市场营销情况调查,发现目前陇南市除了康县和宕昌县没有梅花鹿养殖外,武都、文县、徽县、成县、礼县及西和县等6县1区均有梅花鹿的养殖,宕昌县虽然目前还没有养殖,但由宕昌县政府主导的脱贫养殖项目鹿舍已经建好,计划引种100只梅花鹿的养殖项目就要上马,陇南市各县区梅花鹿养殖总数为563只,其中雌鹿329只,雄鹿234只,收入主要以出售各种鹿产品和幼仔为主,一些鹿产品以达到精细化水平,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年市场营销总额约为377万元,在脱贫带动中长期雇佣33名农民,年支出76.8万元。其中陇南市的武都区廷飞养殖合作社、武都区兴龙养殖合作社、两当县兴化乡兴化林场、两当县建林林场以及徽县陇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梅花鹿养殖时间长,规模较大,而且所建鹿舍大多都在林区,圈养和散养相结合,管理比较规范,是当地政府的龙头企业,鹿加工产品和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和广东。

3 梅花鹿养殖产业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3.1 梅花鹿养殖产业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天水的梅花鹿养殖主要集中在张家川县、甘谷县,陇南的梅花鹿养殖主要集中在武都区和两当县,这些县、区均以合作社和养殖企业的形式开展养殖和生产,养殖时间长,养殖规模大,技术已经成熟,鹿舍建设比较规范,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发展较好,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天水的麦积区、秦州区、武山县和清水县以及陇南的文县、徽县、成县、礼县、西和县均以合作社和养殖企业的形式开展养殖和生产,但是养殖规模不大,技术支撑跟不上,鹿舍环境和建设比较简,正在起步。两市还有一些个体养殖户缺乏技术、场地和资金,随时都有转产和停产的可能。鹿产品的加工生产还不发达,大多养殖单位还处在自己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简单初加工阶段,产品也是以鹿茸、鹿肉、鹿胎、鹿茸血、鹿血、鹿心和鹿骨等鹿副产品直接销售为主,只有一两家企业具备简单加工成保健酒、软胶囊、颗粒等原形态产品的实力。

3.2 梅花鹿养殖产业发展建议和方向

梅花鹿是人工养殖的最重要的一种药用动物,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之一[20-27]。天水和陇南梅花鹿的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历史较长、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而且天水和陇南市也有野生梅花鹿的分布,独特的自然条件很适合梅花鹿的养殖,使得梅花鹿养殖产业发展较快,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养殖规模,所以发展梅花鹿养殖产业潜力巨大,市场潜力较大。但也有很多矛盾和制约因素,限制了梅花鹿产业的发展,如何做好天水和陇南两市的梅花鹿产业是摆在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提出建议如下。

3.2.1 加大良种繁育工作力度,提高幼仔成活率天水和陇南驯养繁殖与经营的梅花鹿大部分引自东北,由于成本较高,引来的梅花鹿不适应当地气候,夭折的较多,加之适应环境后生产效益较差,导致鹿群的整体质量下降,而大多养殖户对繁殖认识不高,特别是在品种改良上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梅花鹿质量水平不高[20,21]。因此,建立完善的梅花鹿繁育体系,来适应当地气候,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鹿产品,提高梅花鹿产业价值[21]。

3.2.2 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模式梅花鹿养殖企业需要多思考养殖的新模式、多学习其他养殖企业值得借鉴的方法和技术,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养殖模式[20]。建议政府组织梅花鹿养殖企业和个体户多考察学习东北三省等地区养鹿的先进方法,并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育一些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梅花鹿中小规模养殖合作社和养殖个体户,发展家庭养殖等中小规模养殖,降低梅花鹿养殖饲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20-22],规范鹿舍环境建设、卫生检疫,提升圈养和林区放养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充分地利用地方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而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以解决当前规模小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

3.2.3 创新成立联合社,抱团发展推进梅花鹿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发展有竞争优势、带动力强的现代化的龙头企业,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从资金、土地、税收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鹿产品深加工企业优惠扶持政策[20-23]。支持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合作社、个体户成立联合社,互相交流技术经验,互惠互利,建设高标准的规模养殖场,共同发展,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

3.2.4 构建“个体+合作社+联合社+药企”的地方协会,指导产业发展要积极推进梅花鹿个体养殖户与合作社的合作关系,实现合作社提供鹿种、管理技术以及鹿舍的环境建设,个体化日常管理,以劳力入股,协会指导联合社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养殖技术示范培训,推广先进实用的养殖、管理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统一收购农户与合作社的产品,降低市场风险[20,26-27],回收的产品再由协会以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级筛选,送往药企进行深加工,合格产品以统一的商标销往各地市场,提高鹿的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3.2.5 挖掘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野化放归实现旅游观赏价值陇南和天水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拥有众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草原,境内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和复杂生态环境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很好的栖息环境,也为两市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在野生鹿类面临灭绝的生态系统中,实行鹿类人工野化放归,可以有效恢复鹿类的野生种群,促进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25]。同时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25],如果和陇南、天水的生态资源和山水旅游结合恰当,将林区散养的梅花鹿野化放归到生态旅游区域,那么将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4 展望

甘肃省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大部分区域适合梅花鹿繁育生长,而且梅花鹿的驯养繁殖与经营利用历史较长,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养殖成本低的绝对优势,但是两市目前的梅花鹿产业化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受技术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整体落后的养殖模式和鹿产品的加工方法,在鹿产品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但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科技支撑,这些问题和困难均可得到解决。只要政府相关部门开阔思路,狠下功夫,分类指导,提供足够的资金和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规范化养殖,实现鹿产品精深加工,并结合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创新销售思路,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梅花鹿养殖产业必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天水市陇南梅花鹿
小小书画廊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A home-grown ballet academy leaps into the spotlight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贪玩的小梅花鹿
A Study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Oral Ability
甘肃陇南市青联推动青年创业活动
骄傲的梅花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