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东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2021-02-23张家勇

中国商人 2021年2期
关键词:肥东县长三角集群

张家勇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发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肥东县产业集群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探讨产业集群与区域协同创新以及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促进县域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发展,提升全县经济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这一区域经济体内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也都有长足进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区域发展的基础来看,经过不断努力,区域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航空运输以及沿江联动协作航运体系等交通网络已基本联通,电力、天然气主干管网、光纤宽带、4G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

在科技创新方面,上海张江、安徽合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区域内拥有多所“双一流”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区域创新能力强,科创产业紧密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在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方面,设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建立了G60科创走廊等一批跨区域合作平台,实行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在公共服务方面该区域也展开了多个层面的合作,比如依托名牌高校成立了4家跨区域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城市医院协同发展为区域内患者跨省异地就医提供各种便利等等。

肥东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背景,全面审视肥东县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发展潜力,是促进肥东县融入区域经济大循环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肥东县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市县融合、创新引领、开发合作、绿色发展”战略,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在强化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大扶持和引导企业创新,使全县经济逐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肥东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源机械、春华起重、中原内配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新希望白帝乳业、乐锦记食品、天美食品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普洛斯、深国际、永辉物流等为代表的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同时,肥东县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以华夏幸福机器人小镇为平台和抓手,重点发展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细分环节,以及复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即将打造出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作为肥东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和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地,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集聚,使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协作配套功能持续提高,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增强,基本形成了“一主导两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随着合肥—上海产业园、长临河科创小镇和肥东华仓量子数据产业园的建立,肥东作为合肥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正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紧密相连,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肥东县产业集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就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来看,肥东县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创业投融资环境、创新基础设施、政策规制等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方面亟待完善。在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肥东县的经济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也不完善,带动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不强。由于处于县级范畴,存在着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缺失现象,科技投入也相对不足,区域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一些产业集群依然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模仿创新、渐进创新为主,关键技术、装备及零部件依赖外部供应,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金不到位。目前大多数产业的创新资金来源主要是各个企业,缺乏金融行业和政策的强力支持,导致产业的长期发展受到限制。另外,部分企业研发能力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人员,导致部分产业仍旧处于起始阶段,正常发展运行困难。

二是产业规模化扩张力度不足。肥东县产业集群整体规模较小,缺少强势的龙头企业引导。随着县域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凸显,急需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能力。

三是政策机制存在缺陷。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还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发展基础。但是县级政府及有关部调动相关资源的能力有限,导致其进入市场的难度较大,影响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例如光伏产业受市场影响被当作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出现各种障碍,导致企业无法更好发展。

肥东县产业集群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对策

综合肥东县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以及需要克服的一些薄弱环节,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区域合作政策。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实施的政治保障;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设立专门办公机构,积极制定行动计划,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则是肥东县融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组织保障。同时,要不断提高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激发全县人民发展经济的热情,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要注重研究和审议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项目问题,督察落实各项发展事宜。县直各部门,应该细分工作任务,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对工作任务的落实指导,建立常态化监督和运行机制,对各部门工作进展定期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加快长临河科创小镇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肥东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托合肥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国内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集群自身实力。各类产业集群应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建创新平台,加快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加快长临河科创小镇和肥东华仓量子数据产业园建设,依托G60环巢湖科创走廊示范园的定位契机,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特色产业园区载體,打造高端、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等产业集群。

三是承接产业转移,协同建好合肥上海产业园。要以全球视野、大局意识的战略眼光,来考量肥东产业发展。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互补,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中推动相关产业向高端攀升,提高肥东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分工地位。要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合肥上海产业园为基础,打造标杆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打造长三角区域内“四新经济”集聚地,汇聚更多更优的技术、人才、资金要素。

四是实施人才战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根据各个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升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人才服务体系等措施,吸引高端人才或团队来肥东创办科技企业。其次,要注重引进产业基础人才,合理招聘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骨干,鼓励各产业集群,按照企业自身需求,实行精准化、定向化模式培育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要建立健全技术、技能、科创成果等要素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通过设立职工持股等形式,充分调动企业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共享模式,聚集各类人才,实行跨区域流动,实现对人才的高效利用。

五是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优化产业营商环境。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世界一流的企业与人才,在相关产业链中创造更多价值。通过调整投资、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在国家产业集群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肥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体、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作用,通过政府服务与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尽可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要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思路,打破条块、区域分割,统筹功能布局,积极参与各种网络平台建设,做到公共设施共建共享,从而为肥东县产业集群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当地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发展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肥东县长三角集群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开办“包公家宴职工食堂”安徽肥东县擦亮廉政品牌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关于肥东县新型城镇化的调查思考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肥东县耕地抛荒现象调查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