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林方法与林木病虫害防治方法

2021-02-22

乡村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营林林木杨树

李 可

(济南市林场,山东 济南 250001)

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林业发展的推动需要从病虫害预防管理及营林方法优化着手,确保林木能够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让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1]。

1 营林方法

1.1 造林方法

1.1.1 幼苗种植法。幼苗种植是一种最常见的造林方式,主要利用幼苗直接种植,对林场面积要求不高,可有效提升苗木的存活率。在合理筛选幼苗的基础上,通常可达到理想的成活率。但种植过程中同样需预防幼苗感染病虫害,若发现感染情况,需及时隔离感染苗木,以免对其他幼苗产生影响导致经济损失[2]。另外,选取幼苗时应筛选抗病能力强的健康幼苗,以提高成活率。

1.1.2 直接播种法。直接播种法是一种操作较简单的方式,直接将树木种子通过穴播、缝插、条插等方式种植于人工林场地,通常以大面积播种为主。在播种前合理筛选树种,确保其抗病性、生存能力强且符合当地生长环境特点。在完成选种后应对种子进行合理的消毒处理,可显著提升树种的抗病虫能力[3]。播种完成后需适当施肥、浇水,确保其营养充足,生长出健康的幼苗。

1.1.3 分殖法。树枝、树木根部是分殖法营林材料的主要器官。采用分殖法时,需保障营林场地及母树符合营林要求。若母树枝干较少、无法达到营林标准,仍将其作为营养器官,则可能出现材料匮乏情况,对母树及分殖器官的生长不利[4]。采用分殖法造林时需检查母树状况,查看母树是否带有病害,否则可能降低成活率。相较于幼苗种植法及直接播种法而言,分殖法对技术条件和造林材料的要求较高,但可明显缩短造林时间,可在更短时间内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 营林管理措施

截至2020年末,济南林场林地面积1万hm2。林木品种以杨树为主,营林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除草松土。通常,每年4—5月可进行1次扩穴松土并清理干净周围杂草,在次年7—8月再次全面除草,可有效减少杂草对树木养分的争夺,尽可能减少林木害虫生长繁殖空间,减少害虫产卵量。合理的松土可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林木根系更好地吸收营养,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1.2.2 夏季幼林遮阴。应根据树木的种类、生活习性及幼树生长情况采用适当的遮阴方法,尤其针对竹柏、红豆杉、茶花之类的耐阴树种,需在保障苗木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适当遮阴。具体而言,可通过设置支架方式,选择遮阳率40%~60%的遮阳网,如图1所示,一方面可减少幼树水分蒸腾,另一方面可降低树冠温度。

1.2.3 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保障林木得到充足养分供应的重要举措,在水肥管理方面应根据苗木的实际生长状态、种类、水肥需求安排适合的水肥管理方案。每年7—8月适当增加浇水频率,根据实际降水量及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通常每20 d需浇一次水。施肥方面,可在每株树上坡开挖弧形沟渠,沟渠深度25 cm左右,宽度15 cm左右,沟长45 cm左右,与树干相距60 cm左右,将所需肥料均匀播撒在沟内并立即覆土。

1.2.4 幼树支护。幼树在生长过程中若因狂风暴雨侵袭而出现倒伏现象,将对其成活率及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营林管理上必须注重对幼树的有效支护。具体而言,当前多采用“四点式”支护方式,在东西南北4个方向分配支护点,提升苗木支护牢固性。同时需注意避免支架破坏幼树树皮,可先在支架上固定缠绕草绳并保障支架高度一致,提升支护效果及稳定性。如图2所示。

图2 幼树支护

1.2.5 透光间伐。当幼林进入郁闭期2~3 a后容易出现压木现象,此时需通过营林技术中的抚育透光间伐操作保障林木整体生长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通常,第1次成林抚育间伐以林木下层为主要目标,将林间的病腐木、枯死木全部清除,可有效避免病毒、细菌及虫卵的传播并提升林木生长透光性。完成透光间伐后需控制郁闭度为0.6~0.7。若在第1次间伐5 a后仍存在压木现象,需进行第2次透光间伐,目标为培育中径木材,即对轮伐期14 a以下林木保留700~1 900株/hm²,对轮伐期14 a以上林木保留1 000~1 500株/hm²。

2 林木病虫害防治方法

济南林场病害主要有4种,即杨树溃疡病、杨树烂皮病、杨树黑斑病、杨树早期落叶病。虫害15种,即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国槐尺蠖、柳毒蛾、侧柏毒蛾、油松毛虫、舞毒蛾、黄褐天幕毛虫、樗蚕、榆蓝金花虫、膜肩网蝽、杨树黑点叶蜂及杨树直角叶蜂。枝干害虫12种,其中蛀干害虫7种,即光肩星天牛、桑天牛、双条杉天牛、白杨透翅蛾、白蜡窄吉丁、小木蠹蛾、沟眶象,枝梢害虫5种,即六星黑点豹毒蛾、松梢螟、国槐小卷蛾、日本双棘长蠹及白蜡哈氏茎蜂。刺吸式害虫2种,即斑衣蜡蝉和草履蚧。近年来,尤以杨树溃疡病、杨树烂皮病、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国槐尺蠖、光肩星天牛及白杨透翅蛾等病虫害的发生范围普遍、危害严重。

2.1 营林措施

2.1.1 彻底清理病虫害。要想确保林木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必须将现有的病虫害彻底清理。对于已遭受病虫害侵蚀的苗木,可根据受侵蚀程度给予针对性处理,也可将受害树木直接移除,可彻底抑制病虫害传播,避免大面积蔓延[5]。对于仅局部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树木,可通过嫁接方式将免疫力较强的树干嫁接到受破坏树干上,以降低病虫害程度。当前我国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上以选择性砍伐为主,结合疫点拔除、全部砍伐等方式实施综合处理[6]。通过砍伐或移栽方式处理树木的目的在于将病虫害彻底清理,从源头上有针对性地避免病虫害大规模扩散,降低病菌害虫密度。

2.1.2 提升树木免疫力。树木免疫力的提升离不开树木的健康生长,为了保障森林资源有效、稳定且持续增长,保障营林生态功能,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程度,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用药行为,避免过度用药导致林木抗药性减弱。其次,在播种前应将树种进行合理的消毒,播种后施火烧土并覆盖适量杂草。通常,在春节前后播种并做好排水沟的挖设,避免雨季时积水导致苗木根部腐烂,每隔10 d左右适当喷洒波尔多液,可显著降低幼苗受病虫害侵袭程度。

2.1.3 科学混合栽种。在现代营林技术中,混交林的种植方式逐渐受到青睐,可有效控制林木病虫害的扩散,通过适当的搭配,可显著提升林木的稳定性和生产率。林木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及太阳光能,快速生长,减缓病虫害的蔓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避免了单一树种种植不当问题,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7]。在树种搭配上,需考虑不同树种在生长特点、树根类型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合理搭配使一些病菌或害虫丧失大量繁殖的基本条件,同时增加菌类及寄生性昆虫数量,抑制病虫害发生。除此之外,混交林种植方式可引来更多益兽、益鸟,降低病虫害程度。以北方地区为例,可混合种植水曲柳、红松、核桃楸等树木,通过植生组混交、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及株间混交等方式增加物种多样性,让区域范围内的树木及其他植物呈现生态平衡,这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方法。

2.1.4 设置隔离带。隔离带的设置适合应用于病虫害暴发初期,由于林木虫害种类较多并具有明显的扩散性特征,其中以飞虫为主,一旦控制不当,会造成大面积蔓延,因此,合理的害虫隔离带设置是避免病虫害大面积蔓延、促进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举措。林木管理人员需对虫害的生长周期及特性足够了解,在害虫尚未成长到成虫阶段时便设置好隔离带。隔离带的具体设计应参考林木的实际种植情况及林木类型,合理控制距离,通常设置范围为50 m,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2.1.5 封山育林。在森林资源培育中,封山育林属于重要举措,其优势在于效益高、见效快、成本低、用工少。在封山育林这种营林方式下,生物多样性可显著增加,林分植被种类增多,林分质量得以提升,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可显著增强。封山育林并非要求完全封闭,也可采用阶段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对现有区域范围内的树种幼苗达到严格保护的目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林内气候、林分结构,让病虫害的天敌得以有效繁殖,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封山育林举措对部分病虫害可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如分布最广的松毛虫,通过适合的封山育林操作,可将松毛虫繁殖率降至最低,从而避免病虫害蔓延。在实际操作中,需制定针对性规划,因地制宜地划定封山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若在封山后仍出现大面积病虫害,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并加强病虫害监测,充分发挥营林技术的作用,提升林木成活率。

2.2 物理防治

以杨树为例,杨树虫害需要重点抓好第1代与第2代的防治,遵循虫态整齐和虫龄低的原则,采用高效措施进行防治。越冬是最佳防治时机。济南林场主要采用人工翻耕土壤,集中处理落叶、垃圾等方式,减少越冬虫蛹的数量。夏季则主要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等进行灯光诱杀,以及人工剪除网幕、塑料环等阻隔措施。针对许多害虫在幼虫期会群聚形成虫苞,可以选择采摘的方式清除大量幼虫。此外,可以采用振动树干等方式使幼虫受惊下垂,从而达到灭杀的目的。

2.3 生物防治

做好有害生物防治预测预报工作,及时了解当地林木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发生趋势,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加强林木检疫工作,避免出现病虫传入现象,降低有害生物对林木资源的不良影响。增加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禁止使用剧毒性农药,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对林区水资源、土地资源产生污染。生物防治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对一些害虫有长期控制的效果。例如,对杨树虫害可通过释放赤眼蜂来进行防治。

2.4 化学防治

在我国,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治理的林业面积占整个林业防治面积的70%。常用的杀菌剂有杀藻剂、杀病毒剂、杀细菌剂。例如,甲醛、五氯酚可以喷洒在植物表面杀死病原菌,低浓度的有机氯、有机硫、波尔多液、有机磷、石硫合剂等可以保护林木不受病虫侵害,苯莱特、多菌灵、托布津等能够对病原菌的扩散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时受林木高度、立地条件等的限制,采取的治理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树干涂白法、毒签插入法、树干注药法、挂吊瓶法和根部埋药法等。对杨树的虫害,则多在幼虫3龄前、树高小于12 m的幼林中选用青虫菌乳剂和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

3 结语

营林管理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对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不仅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还与国家环境治理效果密切相关。营林技术应不断创新,并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保障苗木存活率及健康性,不断提升营林效果,真正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营林林木杨树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什么是碳中和?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跟踪导练(五)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
高跟鞋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