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种植技术

2021-02-22李洪光

乡村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菊酯蚜虫除草

李洪光

(曲阜市陵城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山东 曲阜 273155)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对大豆的需求明显增加,加强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传统的大豆栽培技术,大豆产量较低,对我国农业发展非常不利。因此,科研机构加强了对大豆栽培技术的优化,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大豆栽培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究还不能停止。

1 品种选择与处理

1.1 选种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种植水平,合理选用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可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大豆品种,如菏豆12、菏豆19、菏豆23、临豆10号和山宁16等;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可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大豆品种,如潍豆8号、潍豆9号、中黄39、菏豆13等。以临豆10号为主,其属于中晚熟夏大豆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能力强,不裂荚,商品性能好,稳定性和适应能力均较强,尤其在中高水肥条件下能够表现出高产稳产特征。此外,其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蛋白质含量可达41%,脂肪含量达21%,适合在我国黄淮海等夏大豆种植地区种植[1]。另外,应注重选用高蛋白、蛋白脂肪双高、抗病性好、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大豆新品种,以显著提高夏大豆品质,满足食用大豆消费市场需求。

1.2 种子处理

第一,晒种。通过晒种能提高种子出芽率,提高大豆产量。种植前,晾晒种子至少3 d,晾晒中要多次翻动,防止因为种皮破裂感染病菌而影响出芽率。第二,拌种。为了预防病虫害,可以采取药剂拌种措施,如在蚜虫高发地区,播种前使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每0.4 kg种衣剂拌大豆种子100.0 kg。

2 选地和整地

2.1 田块选择

受大豆独特的土壤营养偏好、病菌和害虫易在土壤中积累和杂草蔓延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选择重茬和迎茬种植,会造成大豆减产,也会影响大豆品质。为此,应合理选择大豆种植地,实行3 a以上轮作,禁止连种。上茬如果是施用大量有机肥的玉米茬和小麦茬,对大豆增产和稳产会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另外,大豆根系入土较深,应选择通风条件良好的土壤类型,最好是沙壤土和黏壤土等,以满足大豆根系生长需求。

2.2 科学整地

首先,采取深翻土地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蓄水能力,同时可以将杂草、病菌和害虫翻入深层土壤中,减轻病虫害的威胁。其次,增施基肥。由于大豆根瘤苗期不能有效固氮,只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因此,播种之前要控制好肥料的使用量,促进根瘤生长,以利于壮苗。通常,667 m2使用复合肥料20 kg,尽量保证播种和施肥一次完成[2]。最后,播种前667 m2使用2.5%敌百虫粉20 kg拌细土250 kg撒入土壤中,能预防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3 播种

3.1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的选择对增产增收十分重要。种植时间过早会造成生长温度不足,影响大豆出苗率,导致结荚率降低;种植太晚且温度过高会使大豆出苗过快,导致幼苗无法及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进而导致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确保大豆稳产。北方地区通常于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收获[3]。

3.2 播种方式和播种量

为了提高出芽率,可以采用精量播种方式,利用机械设备或者人工点播,控制好播种的行距和株距,行距控制在25~40 cm为宜,株距控制在10~15 cm为宜,播种深度控制在3~4 cm为宜。具体需结合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控制播种量。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间苗和定苗

播种后及时检查大豆的发芽率,一旦出现缺苗或断行现象,要立即补种或者补栽,尽早补苗,并且带土移栽。同时,做好移栽后的浇水工作,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此外,间苗和定苗也十分关键,选择3~5叶时间苗,保留壮苗,去除病苗和弱苗,保证苗全和苗齐。

4.2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20~25 d,可以中耕除草,间隔25~30 d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避免土壤板结,防止水分蒸发。另外,田间除草工作也十分关键,为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倡导采取人工除草方式。在雨水过多的年份,做好田块排水防渍工作,雨水过多也会造成杂草迅速生长。如果草害比较严重,可以在播种后苗前封闭除草,用50%乙草胺90~110 mL兑水40~50 kg均匀喷洒除草,或者用70%都尔乳油120~130 mL兑水40~50 kg均匀喷洒除草。在大豆苗期,对杂草过多的地块,要采取化学除草方式。将60 mL克阔乐与60 mL盖草能乳按照1∶1的比例混合,兑水40~50 kg喷洒除草,也可以防除单叶子和双叶子杂草。注意控制好用药时间,15:00以后用药,有利于杂草吸收,提高用药效果[4]。

4.3 化学调控

使用康普施豆宝进行化学调控,可以增产10%左右。在大豆盛花期或者结荚鼓粒期,667 m2使用康普施豆宝125 g兑水30 kg进行叶面喷施,能控旺促壮,促进大豆生长。此外,通过化学调控能保证大豆茎秆健壮,避免徒长,提高抗倒伏能力,也能提高结实率,增加大豆荚粒数。

4.4 水分管理

在多雨季节,要重视田间排水工作,保证沟渠疏通,防止田间积水影响大豆生长。大豆幼苗期的需水量较少,在轻度干旱的条件下不需要浇水,根系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并且保证水资源供给充足。在大豆鼓粒成熟期,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5],满足后期大豆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提高大豆产量。

4.5 科学施肥

第一,苗期。苗期根瘤菌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应结合大豆的生长情况适当追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如果土壤肥力较差或者大豆长势较弱,需要667 m2施尿素5 kg。第二,花粒期。开花初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该时期的施肥工作能促进结荚和鼓粒,可以667 m2施尿素10 kg,可以增加单株的有效荚熟和粒数。第三,鼓粒中后期。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在鼓粒中后期可以667 m2施磷酸二氢钾150 g,兑水后叶面喷施,目的是延缓大豆叶片的衰老,减少花荚脱落,提高大豆产量[6]。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第一,对于大豆花叶病,除了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和合理轮作之外,还应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采用药剂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和70%百菌清等药剂。需要注意的是,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要做好蚜虫的防控工作[7]。另外,要集中焚烧或者深埋病株,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如果植株长期发病,必须拔除。第二,对于大豆霜霉病(危害症状见图1),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种子用瑞毒霉拌种,或使用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等拌种剂;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铲地时可除去病苗,消减初侵染源,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第三,对于大豆黄叶病,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多施农家肥、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益菌,平衡土壤中菌群失调的问题;平衡配方施肥,多增加中微量元素比较全面的肥料,解决土壤中养分失衡的问题;发病时可喷施微肥锌、铁,或杀菌剂18%咪鲜·松脂铜,喷后3 d恢复正常。

图1 大豆霜霉病

5.2 虫害防治

常见的大豆虫害有蚜虫、食心虫、豆天蛾、螟虫和小地老虎等,针对不同的虫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提倡采取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情况下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第一,对于蚜虫(见图2),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源;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蚜虫发生量大、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喷洒防治。第二,对于食心虫(见图3),在花期和结荚期使用化学药剂灭杀成虫,减少幼虫繁衍,如将杀螟硫磷乳油和水按照1∶1 000的比例调配后喷洒防治;利用食心虫的天敌赤眼蜂防治;在田间安置食心虫性诱捕剂捕杀食心虫[8]。第三,对于豆天蛾,使用2.5%敌百虫粉剂兑水喷洒,或者使用青虫菌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调配后喷洒防治,效果显著。第四,对于螟虫(见图4),在螟虫高发地区,用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或甲氰菊酯或联苯菊酯或百树菊酯或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效果较好[9]。第五,对于小地老虎,播种前使用敌百虫粉拌细土均匀撒在地面上,可以有效预防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图2 蚜虫

图3 食心虫

图4 螟虫

6 适时收获和贮藏

可以采用人工收获和机械收割的方式,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收获,在露水干燥后进行机械收割。需要注意的是,大豆收割机要配备大豆收获的专用割台,割台的高度不能超过15 cm,以减轻对大豆荚粒的损害。此外,要做好大豆贮藏工作,大豆的籽粒不易储藏,大豆含水量超过10%时易影响大豆的发芽率,不利于第2年选种。因此,大豆入库之前需要做好干燥工作,保证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避免发霉。

7 结语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如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地和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等。例如,在大豆栽培中尽量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因为化肥的使用而造成土壤板结和硬化情况的出现;在耕地过程中尽量选择大型机械设备,减少农用机械设备对土地的碾压,确保耕地的深度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保证土壤酸碱度平衡。此外,相关的科研部门应加大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将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真正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推动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满足社会对大豆需求的同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菊酯蚜虫除草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蚜虫婆婆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欧盟拟禁止联苯菊酯在温室使用
超高效合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