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1-02-18魏羽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四史爱国党史

摘要: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这是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宏伟蓝图战略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之一。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当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们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壮志。

关键字:“四史”教育  大学生  爱国情怀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志愿服务队师生党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同时,爱国情怀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爱国情怀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与决心,更好的践行初心与使命,为祖国建设奉献知识才干。推进“四史”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举措。

一、“四史”教育的内涵及其形成脉络

(一)“四史”教育的内涵。四史教育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讲,加强高校的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既非常重要,又非常迫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四史”教育的形成脉络。“四史”这一概念的形成,同样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史和国史是首先提及的应该被学习的内容。最早提出在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接下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改革开放史”与党史、新中国史并列作为学习内容,便由“两史”拓展到了“三史”。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以上发展脉络,“四史”这一概念正式形成。学习“四史”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四史”教育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以“四史”教育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辛的奋斗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党建经验、斗争经验、执政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都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宝贵的财富。这些经验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是治党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认真学习党史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通过学习必将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2021年恰逢建党100周年,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史中蕴含着丰富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党的精神,始终铭刻在日复一日的实践里,彰显于久久为功的行动中。当代大学生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于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回首来路,老一辈革命家在荆棘中踏出一片光明;着眼新时代,年轻大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爱国信念,我们的国家才能在“新长征路”上走得踏实稳健。

新中国史是指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起,前后以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分为毛泽东时代(1949年至1978年)、与以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邓小平及后邓小平时代(1978年)。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社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這是中华民族整个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国家的各项制度实现从无到有,日臻完善,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再次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代大学生学习新中国史,见证自开国大典以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见证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新中国史的学习,坚定大学生以青春才干建设祖国的决心,令爱国情怀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改革开放史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中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过程,被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主要历程为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和改革开放起步的过程;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主要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和取得的不朽成就;第三阶段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始到20世纪末,主要为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我国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总体实现小康目标的过程。这一阶段到20世纪末结束,从21世纪开始,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亦是新中国逐步走向富强的真实写照,对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有重大的意义,学习中国从此真正走向繁荣和昌盛的历史进程。学习改革开放史,能过坚定大学生对党的领导和正确决策的信念感,只有从内心真正认同,认同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给每个国人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断为改革开放作出贡献,深化巩固改革开放伟大成果。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记录社会主义成长的历史。1516年起至今,五百年的时间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由圣西门、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从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国家遍布世界的发展历程。通过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看到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结果,使大学生认识到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习到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并且立足本国社会发展实际,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才能够在坚定爱国情怀的基础上找到为祖国努力奋斗的方向。

(二)以“四史”教育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意义。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历史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成果,又是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因此,大学生以学习“四史”为指引,能够与时俱进地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怀,准确的把握中国发展现状,激励学生自觉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使大学生在对待不了解领域的学习时,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取“扬弃”的原则,能够深化大学生对历史发展所存在的必然逻辑的认识,并且培养大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四史”当中各个部分的时代性。

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四史”教育,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活教材,能够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通过“四史”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四史”教育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路径

(一)培养高质量“四史”教育师资力量,给予坚定爱国导向。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其理论水平知觉影响“四史”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从客观来说,高校应加大对“四史”教育师资队伍的筛选、培训、定期考核等等,并且给予“四史”教师高度的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从主观来看,“四史”教育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以史育人的教学意识,而且要有准确分析、理清历史发展中何处能给予学生爱国教育的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理论知识,而且要政治站位高、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且教师本人要有高度的爱国热情、拥护党的领导,能够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爱国价值导向。

(二)建设全面的“四史”课程公共平台,打造爱国情怀的有力支撑。目前,诸多高校缺乏针对“四史”教育的课程公共平台,并且与“四史”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主要分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如思修、马原、近现代史相关课程)之中,并且中大部分内容局限于党史。从授课内容看,大多集中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反映党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会议为主。党课课程仅仅针对特定对象和群体,即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课程中常常以专题、章节分散讲解,没有遵循整体性、联系性原则来讲解“四史”。建设全面的“四史”教育课程公共平台,不但能够激发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对“四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鼓励高校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学习以培养爱国情操,通过各个专业多样化的角度对“四史”教育进行独特的思考和总结,不断的吸收新观点和新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从而更好的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主动性,自觉坚守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起,多次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红色故事。善于运用红色传统教育,分清主流和支流、讲好重点和难点。激励学生在“四史”学习中不断感悟;激励学习的主动性,塑造和升华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鲜活的爱国故事打动学生,实现教学与爱国情怀培养的有机融合,使学生通过“四史”的学习内生动力。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用先贤们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感召高校学生,用专家学者们献身科研的赤子之心激励高校学生,用实干家们的拼搏精神鼓舞高校学生,多层次、高效的提升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高校学生坚定报国志向,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向升华的教育目的。并且以此作为一个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历史人物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挫折时的爱国情怀,将历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烙印在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从而更加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学生坚守爱国情怀的精神氛围。

将“四史”教育融入爱国情怀教育当中,要注重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教学与活動,党史知识在实践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升华。推广学生讲、学生议、学生辩等多种方式课堂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形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大学生“走出去”同样是学习“四史”的有效方式,以实地调研历史文化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的方式,将爱国情怀的培养与高校当地的地方史、校史结合到一起,使大学生有历史代入感,在历史场馆讲述“四史”,提高大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度,使爱国情怀更好的入眼、入心、入脑。

利用两微一端、自媒体等平台,丰富“四史”教育爱国情怀培育形式。定期推荐爱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相关的视频片段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感。也可以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有奖竞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四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引导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冯俊.学习和研究“四史”的理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J].红旗文稿,2021(03):4-9.

[2]姜丽华.学习“四史”筑牢信仰之基[N].青岛日报,2021-02-12(003).

[3]王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史”教学的整体性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123-127.

作者简介:

魏羽洁(1998年—),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四史爱国党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党史篇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