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基础、问题与路径

2021-02-18曹连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临沧

摘要: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中缅共赢共生发展提供了顶层方案。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与缅甸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下,应积极主动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临沧市以“四个先行”着力推动对缅开放“五通”的开放模式不断提升对缅开放水平和能力,在对缅开放中不断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对我国其他地方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也具有重要启示和示范意义。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缅命运共同体;对缅开放;临沧

一、引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次性是非常丰富的,它由小到一户家庭、一个家族、一家企业到社区层级、乡镇层级、县域层级、地市层级、省域层级,再到国家层级、洲际层级等不同层次的命运共同体相互嵌套组成,最终构建起全世界、全人类层级的命运共同体。[1]2020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首访缅甸,中缅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打造中缅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缅关系进入新时代。[1]因此,从地市层级来看,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临沧市也是推动中缅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临沧与缅甸北部接壤,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一带一路”中缅国际大通道建设上的关键节点,从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经缅甸腊戍到皎漂港,是我国通往印度洋最近的陆路通道。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将推动临沧对缅开放迈进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缅甸政局突变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对临沧如何通过对缅开放推动中缅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开展研究,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因素明显增加的背景下,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将极大加快对缅开放的步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既是国家组成的一部分,又是对缅开放的重要参与主体,更是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直接力量。笔者认为,临沧对缅开放的将在当前乃至未来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地缘基础

中緬山水相连,世代比邻而居,在缅语中,“胞波”意为一母同胞的兄弟,两国人民自古相亲相融,“胞波”情谊源远流长。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其中耿马、镇康、沧源三县与缅甸北部接壤,有着290.791公里的边境线,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大通道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关键节点。从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经缅甸腊戍到皎漂港888公里,比经德宏瑞丽口岸出境到缅甸皎漂港的公路近120多公里,是我国通往印度洋最便捷、最平坦、最短的陆路通道。临沧与缅甸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在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有着天然优势。在历史交往和现实交互中,联系的客观普遍性使得临沧与缅甸存在很强的依存性、复合型、联动性,因而临沧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对缅开放等方面就是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中缅双方兼顾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基础上协调不同区域、民族、利益群体的诉求,所以中缅双方共建命运共同体是国家宏观层面上原则性、框架性的合作与互动,在微观上国家层级之下的交互主体在数量上是非常多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对缅开放的地缘优势,更容易找到适合互动的对象和时机,通过不断扩大对缅开放迅速在项目、平台、企业、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落实到位,积极参与和推动中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根本驱动力。“十三五”时期,临沧市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缅开放的步伐日益紧密。2020年临沧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1.32亿元,比2015年增加318.8亿元,年均增长8.3%,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3.45亿元,同比增长7.9%。自2011年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启动以来,外贸进出口总额由6.5亿元增长到54.88亿元,增长了8.4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脱离血缘、地缘、人缘等纽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于沿边优势,地方经济活动更容易、更深入、更全面的与世界经济体系对接,而且临沧作为沿边开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有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有19条贸易通道、13个边民互市点和5条通缅公路,优势在边,出路在边。“十三五”期间,困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临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跨越”。因此,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对缅开放的力度、深度、广度,这既是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第二次跨越”的要求,也是参与和推进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最主要途径。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指导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进入21世纪以来,中缅关系飞速发展,在中缅新老政治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和缅甸已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中缅建交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缅取得丰硕成果,中缅双方将秉承平等、互利、共赢精神,携手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标志着中缅关系进入新时代。中缅命运共同体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缅甸地方政府实现共商共建、共赢共享、共荣共生提供了行动纲领。因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将会受双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内在需求的影响,同时也会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已写入联合国文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在国家与国家层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其他因素的冲击。因此,基于中缅政治上的高度互信,其它层级将会是落实中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也将推进双方地方政府之间不断深化交流、沟通与合作。故而,笔者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对缅交往的目标追求相对简单,就是不断推进对缅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临沧对缅开放向全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转化,在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多层级参与到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

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正逐渐成为全球性共识,与政治转型存在不确定性、民族和解进程缓慢、贫穷与落后的缅甸共建命运共同体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环境、缅甸政局的走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对缅开放的存在的问题深深影响其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

(一)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环境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冲击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加速了全球治理格局和治理体系的变革。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力量在上升,发达国家的经济力量在下降,全球经济中心逐步在向发展中国家偏移。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广,中国有能力、有信心、有意愿为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疫情的冲击让世界看到,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全球性问题。虽然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的国际环境日趋变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能顺理成章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受国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受到诸多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仅仅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处处设限,而且以“新冷战”的方式不断对中国制造事端,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问题上抹黑中国,企图把疫情政治化。后疫情时代,中美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温,中国的正面形象持续受到国际舆论的冲击,比如“新疆棉花问题”、“中国瘟疫论”等等。这使中国所面临的外交环境挑战不断,严重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脚步。

(二)缅甸政局的不确定性

缅甸政局的不确定性对自身乃至东南亚周边国家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缅甸2010年开始民主化进程,但这是在西方国家打压制裁,缅甸军方的监管下进行的,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执政后在这样的制约下政治转型难有作为。一方面民盟政府執政后,中缅关系持续向好,双方高层互动频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缅经济走廊、皎漂经济特区等项目得到顺利推进和落实,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前景趋好;另一方面,2021年2月初,缅甸军方以选举舞弊为由发动政变,将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民盟高层扣押,重新接管国家政权并宣布缅甸实施一年的紧急状态,在本就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直接导致缅甸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从目前情况看,缅军与民盟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国际社会推动民盟与缅军握手言和的可能性不大。 缅甸政局动荡使中缅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合作与交流受到冲击,对中缅关系的良好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仰光数十家中资企业遭到极端分子的打砸抢烧、“中国在背后支持缅甸军事政变”等谣言。缅甸政局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伴随着疫情冲击和西方国家的制裁使得缅甸对外贸易下滑。数据显示,缅甸2020至2021财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95.85亿美元,比上财年下降19.5%。从长远来看,缅甸军方重新执政并不意味者缅政治转型的结束,缅甸局势的走向要依靠军方和民盟之间的政治博弈而达到平衡点,但双方之间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未来不间断的冲突仍会持续影响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

(三)临沧对缅开放自身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逐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临沧的对外开放相较于全国全省起步较晚,虽然有着对缅开放的区位优势,但从国内来看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远离国内中心市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临沧在对缅开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对缅开放的“前沿”并不突显,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除了因缅甸政局造成的影响外,临沧在对缅开放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对缅开放的后发优势缓慢。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对缅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尚未真正成型,高速公路、铁路的发展较慢,大部分还在建设中,运输成本较高;在口岸建设上,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还需完善,且3个口岸发展不均衡;在人才上,缺乏新开发项目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新技术的进入和应用都存在困难;在经济上,总量、底子薄、市场小,对缅贸易多集中在原材料、生活日用品等等这些问题都对临沧对缅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临沧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四、临沧市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因而各参与主体因地区差异有许多可选路径。临沧市创新对缅开放模式,通过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的“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对缅开放,积极主动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以地方先行推动对缅开放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临沧对缅开放最重要的平台,也是临沧参与中缅命运同体建设的最关键的抓手。近年来,临沧市积极推动对缅开放,不断加强与缅甸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如支持临沧边合区与缅甸商务部清水河边贸局建立定期互访机制,牵头成立并派员常驻临沧驻缅甸滚弄办事处,与缅甸地方政府、军警部队和民间团体建立起友好关系,深化与缅甸商务部贸易促进局、腊戍政府、果敢自治区沟通协商、设立中缅商务理事会云南联络办公室临沧工作站等。2021年10月,缅甸驻昆明总领事吴多达昂一行到临沧进行友好交流访问,地方高层的互动有力推动对中缅新通道的建设、共建清水河边经济合作区等项目建设。10月22日,“中缅商务理事会云南联络办公室临沧工作站”成立,这是临沧对缅经贸交流合作史上又一个标志性成果,是临沧对缅经贸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和抓手。 8月27日,中缅新通道试通首发专列抵达终点站——成都。至此,中缅印度洋集装箱海公铁联运新通道第一批货物集装箱试运工作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临沧市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缅新通道在缅甸政局动荡和疫情叠加冲击的背景下试通成功对临沧意义重大,极大加快临沧对缅开放进入新阶段,成为临沧参与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抓手。

(二)以企业先行推动对缅开放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

受疫情影响,20220年临沧市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4.88亿元,比上年下降9.6%。虽然对缅贸易因疫情原因有所下滑,但对缅开放的趋势不会变,对缅贸易的道路不会变。临沧市支持企业主动服务和融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引入一批战略合作企业,同时瞄准缅甸重点招商。2021年8月,举办第二届中国(临沧)—缅甸(腊戌)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在中国“云上南博会”线上展会平台设立“第二届中缅(临沧)边交会”专馆进行中缅企业商品线上展示。线上“双展同步”平台加快了临沧与南亚、东南亚企业的交流合作,使临沧与缅甸的经济来往更为密切。

在资金融通上,临沧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如临沧边合区基础设施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历时5年完成申报,共获准贷款2.5亿美元。同时临沧市不断加快沿边金融开放,推动金融机构跨境合作和设立货币结算中心;推动国内金融机构到缅北地区和孟定(清水河)口岸设立分支机构,引进有实力的缅甸金融机构或企业到口岸开展货币兑换业务;推动中缅跨境金融合作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现有民间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人民币和缅币兑换业务,促其合法规范经营。

(三)以文化先行和民心先行推动对缅开放民心相通

临沧与缅甸比邻而居,“胞泼”情谊源远流长。中缅新老政治家建立的以“胞波”为特征的传统友谊是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 临沧充分利用地缘、人缘、文缘优势,举办“边境之窗”文体活动、四届迎新春文艺晚会和泼水节等活动,不断加强临沧边合区和各驻孟单位、企业、中缅边境各族群众、缅甸在华各界人士的联系,切实中缅胞波情谊,为共同推动中缅经贸合作汇聚强大正能量。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成效世界有目共睹,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大国担当。据卫生部宣布信息,中国向缅甸捐赠的300万剂科兴(Sinovac)新冠肺炎疫苗中的第二批100万剂疫苗已抵达仰光国际机场。临沧作为地方政府,全面开展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定期与缅方召开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加强口岸一线防疫人力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排查,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制作中缅双语的疫情防控指南宣传视频,在孟定清水河口岸联检楼循环播放,制作了中缅双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手册》和宣传单,向在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人员和边疆民族群众发放,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有效地保障了边疆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依托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职业教育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教育基地,举办缅籍人员综合知识培训班,向中缅边境地区各族群众讲授中文知识(实用汉语)、中国民俗文化、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疾病防控和实用职业技能等知识。

中缅国际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试通成功,标志着临沧的对缅开放即将跨入新时代,实践证明临沧市以“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五通”硕果累累。在“十四五”时期,如何有效处理好推动中缅新通道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智慧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将会是临沧构筑面向印度洋最便捷通道的前沿窗口关键,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落实中缅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文革、杨志文:《我国地方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机理与路径——基于义乌案例的分析和启示》,《浙江学刊》2019年第2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20年1月19日第2版。

[3]习近平:《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习近平在缅甸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人民日报》2020年1月17日第1版。

[4]李晨阳:《缅甸政局何处去》,《世界知识》,2021年第8期,第73页。

[5]《临沧日报》,2021年10月24日A1版。

[6]《临沧市中缅新通道试通首发成功》,《临沧日报》,2021年8月29日A1版。

[7]张颖:《中缅命运共同体及其示范意义》,《当代世界》,2020年第5期第61页。

作者简介: 曹连刚(1987-),男 ,籍贯:山东博兴,民族:汉族,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本文系2021年度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基础、问题与路径——基于临沧对缅开放的分析和启示”(課题编号:2021ZS0049)。

猜你喜欢

临沧
临沧冰岛、昔归、忙肺普洱茶水浸出物含量的研究
临沧茶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对临沧建设“桥头堡前沿窗口”的思考
临沧农村消防安全形势及火灾防治对策探究
大理至临沧铁路GSM-R系统网络覆盖方案分析
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因素研究
临沧市:建设红茶之都
论冷战以来西南边疆安全环境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