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的问题研究

2021-02-16刘静媛闵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养老群体老年人

文/刘静媛 闵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已基本得到保障,城市中大量的退休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回归到家庭,渴望得到更多的精神关怀。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63%的老年人感到孤独空虚,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1]。这正凸显了当代老年人强烈的精神诉求,体现了文化养老相较于传统的物质养老而言,能给予老年人精神关怀的突出优势。“文化养老让老年群体从养老到享老”,是2020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养老的热点话题[2]。城市社区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够在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需要的同时,将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搭建在人民群众的家门口。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是中华民族最传统、最易于接受的养老方式,社区文化养老的服务工作切实关系着老年群体的乐龄生活。

一、实施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的必要性

(一)弥补“孝养”文化和“自助”观念的缺失

家庭代际养老主要依托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而扎根,“孝养”文化是指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根本理念,提倡对老年人实现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的双重供养,让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乐;“自助”观念是指老年人要具备自我保障意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乐享老龄生活。“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言表明家庭养老仍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础、最稳固、老年人最倾向的养老方式之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国人对“孝”的外在约束和内在道德意识都在逐步弱化,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都需要国民心中厚植“孝养”观念。社区作为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组织,通过开展文化养老活动,可以有效分担家庭养老压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逐渐将“自助”意识扎根于老年人的心中,这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二)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

城市中退休老年人群体相对较多,退休金可以保障他们的物质需求,但是大多数老人退休后往往会帮助子女分担孙辈的照护义务,家庭琐事占用了他们较多的闲暇时间,致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如今的老龄群体是具有新观念的新时代老年人,他们渴望与时代接轨,更倾向于追求情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社区作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更应做好文化养老的相关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内外的文化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

(三)充分应用城市社区文化养老设施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51.1万个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29.1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高达100%。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综合服务设施在城市社区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各类养老机构与设施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城市社区开展文化养老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良好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3],从休闲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到城市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艺术团体,到处充斥着老年群体文化活跃的氛围,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自觉发挥出文化养老主体的参与意识,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地开展着文化活动。目前,社区主要以娱乐老年人的身心为宗旨,开展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养老活动。城市社区内的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组、象棋组、太极队等文化团体发展之势十分蓬勃,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已初具规模,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二、城市社区文化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活动多样性和层次性有待提高

城市老年人在离退休以后,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更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就需要社区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调节及弥合他们在身心上的不适应。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多数有退休金保障物质需求,使他们更加渴望追求较高层次的文化与精神生活,可绝大多数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虽设有健身设施、图书阅览室,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但是诸如书法、绘画、剪纸、太极等高质量的教学课程整体较少,老年人的文化学习类服务供给不足,可见社区在文体活动的供给内容层面缺乏多样性。此外,由于老年人所处的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健康状况不尽相同,造成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与受众的多元需求相比,社区在文化养老方面的供给能力略显不足,未能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个人情况系统地对区域内文化养老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而是更多地呈现给老年群体大众化的服务供给,这影响了社区在文化活动供给上的层次性。

(二)文化养老的宣传组织工作不够到位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地纵深化,国民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但是目前我国老年群体的受教育水平却并不理想。学者李军、王丽民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受教育程度非常低, 其中未上学老年人的比重达到了29.2%,小学文化程度者占41.7%, 初中文化程度者占19%,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包括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 者仅占约10%[4]。基于老年群体受教育水平普遍不太高的现实情况,文化养老作为近些年萌生的新兴事物,应大力推广大。但部分老年人文化养老的主观意识淡薄,养老观念仅停留于闲暇自娱的层面,且中国传统家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家庭照顾型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帮助子女承担家务和照看孙辈的义务,这给拥有文化养老参与意愿的老年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参与障碍。特别是一些文体汇演活动,可能需要老年人时常外出参加排练,子女们考虑到这些外出活动带来的不便与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往往不支持老年人参与这类文化活动。社区作为与广大群众距离最紧密的基层组织,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向社区居民普及文化养老理念的社会责任,老年群体自发的打麻将、跳广场舞等零散的娱乐行为侧面反映了社区在宣传、组织、引导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上存在功能性缺失,文化养老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三)缺乏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人员

城市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由于所需处理的日常事务细碎繁杂且能为从业人员提供的经济报酬有限等原因,对于高素质的文化养老服务人员而言缺乏吸引力,然而具有多学科复合知识的养老服务业人才正是提供高质量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拥有专业知识的老年文化养老工作者才会准确识别老年人的潜在需求,例如心理咨询师,在老年人感到孤独时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心理辅导,守护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现有的养老工作人员大多都是非专业人员,既不擅长于组织开展文化养老活动,又不精通管理工作,服务能力与专业性有所欠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不仅受制于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实际扎根于社区从事文化养老的工作者数量也略显匮乏。总的来说,从事文化养老服务的人员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的服务水平,关系着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三、优化城市社区文化养老的建议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供多样化的文娱活动

社区是文化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城市社区的工作人员应针对老年群体实行精细化分类管理,建立智能化的社区老年人档案库,对社区内老年人的个体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个人兴趣的差异等个人因素纳入社区文化活动的统筹设计中。城市社区开展文化养老的具体工作应从组织文娱活动与赛事、引导与支持老年社团的发展、开设老年课程与健康讲座等三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定期开展老年人文化艺术节、趣味智力运动会等活动,提高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发挥社区工作者的组织管理能力,鼓励老年人培育文体爱好,支持各类老年文化社团的成立,通过举办文艺汇演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情感交流、自我展示的舞台。最后,依据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引导各种非遗项目传承人以及文艺协会的优秀成员到社区进行展示教学,并开办例如智能手机的使用、健康保健、投资理财等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或讲座,满足老年人想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求知欲,让老年人在社区能安享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养老红利。

(二)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拓宽文化活动形式

城市社区文化养老工作能够有序健康开展的关键在于社区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是否能被高效整合,并且将社区外部资源有效融于自身的管理与发展。以建造一个老年友好型社区作为社区开展文化养老的目标,充分发挥好社区基层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在内部资源管理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最大化地利用社区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场地与设施,例如重阳节可在日间照料中心开办茶话会。其次,在外部资源利用方面,加强与心理咨询师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使更多的文化资源辐射到社区,将单一的体育娱乐项目拓展到运动健身、投资理财、休闲旅游、智能产品教学使用等多样化项目。最后,针对不同老龄群体进行差异化的活动项目设计,联合老年大学开设多样化课程,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老年人的劳动年限将不断延长,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5],老年群体同样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身体健康程度较好的低龄老年人,丰富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具备独特的工作能力,社区也应为他们提供就业、教育培训等服务,帮助老年人提升职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发挥好人口二次红利。

(三)加强文化养老宣传,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等方式在城市社区进行文化养老的宣传,鼓励具有较强文体活动参与意愿的老年人向同龄人传输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的积极养老观,让文化养老的理念厚植于老年人心中。拥有一支善于组织老年人文体活动的精英团队是社区有效开展文化养老宣传的必要保障,城市社区的工作人员往往在年龄、教育结构上配备不合理,需要进行改革以提升其文化服务能力。除此之外,城市社区内外具有组织管理和文体教学特长的人员参与志愿工作也可以弥补社区人力资源的匮乏,尤其是鼓励社区内具有文艺特长的老年人参与文化养老服务,既可调动老年人加强社会参与,又能弥补社区文化养老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城市社区应密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鼓励社会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大学生到社区实习与就业,让高素质人才深入基层工作,通过加强文化养老的宣传和人才保障,真正实现文化养老服务的可达性。

综上分析,作为一种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的新养老方式,社区文化养老以文娱活动为媒介,侧重于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关怀,能够帮助老年人重新自我定义社会角色,实现健康养老。基于城市社区开展的文化养老面临着文化活动多样性和层次性有待提高、文化养老的宣传组织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文化养老服务人员等现实困境,城市社区应针对性地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切实提升其服务能力:首先,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供多样化的文娱活动;其次,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拓宽文化活动形式;最后,加强文化养老宣传,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不断健全社区的文化养老服务,老年人便能安享乐龄生活,积极的老龄化理念也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猜你喜欢

养老群体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