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知觉学习治疗单眼弱视患者的临床综合优质护理体会

2021-02-14黄艺彬谢雅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单眼弱视家属

黄艺彬 谢雅婷

单眼弱视主要是指由于在视功能发育期间一眼发育正常而另一眼发育迟缓造成的弱视,且单眼弱视大多因为一眼视力正常而很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1]。单眼弱视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有视知觉学习治疗,该治疗方式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技能训练的弱视治疗方法[2]。但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因为观察事物不清晰需要仔细观察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治疗的期间应当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治疗的效果[3]。因而本次研究以者96例在我院接受视知觉学习治疗的单眼弱视患者为例,采用对比的方式对视知觉学习治疗单眼弱视患者的临床综合优质护理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6例单眼弱视患者,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不同组别(对照、观察)。观察组:由23、25例的男性和女性组成;最小年龄5岁,最大10岁,平均(7.50±1.25)岁;对照组:由24、24例的男性和女性组成;最小年龄6岁,最大13岁,平均(9.50±1.7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单眼弱视诊断标准;已经接受视知觉学习的治疗;家属对研究的内容有着充分了解并自愿参加和配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

1.2 方法

两组均展开视知觉学习治疗,即:指导患者根据医嘱对合适的眼镜进行佩戴的同时展开遮盖治疗,训练过程使用账号通过连接网络的电脑登录视知觉感知学习个性化训练系统,对个人的训练方案及时了解;训练开始时指导患者眼镜与屏幕距离保持在50 cm,保持端坐,按照任务的要求开始训练;每天进行2次训练,每次训练2个项目,间隔为30 min,每个项目具体训练的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一般在10~15 min;训练内容包括单眼强刺激、双眼分视脱抑制、单双眼位置、单双眼噪声、融合+阶度立体视。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护理期间进行常规的训练指导,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根据医生的嘱托展开相关护理干预内容。

观察组展开临床综合优质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成立由护士长作为组长的护理小组,然后了解患者临床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的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比较科学的护理方案,并在实施之前对这个方案进行讨论,最大程度上保障其科学性和有效性。(2)个性化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包括患者的年龄、视力情况以及屈光检查结果;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眼部距离屏幕50 cm,并保持端坐姿势,每天2次;在对患者展开训练的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有效改善患眼高级知觉功能。(3)健康教育: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讲解弱视的基本知识,并区分弱视与近视的区别,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充分认识到弱视的危害性;患者在展开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家属在一旁学习操作流程,方便出院后可以在家使用电脑进行治疗;及时了解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存在的疑惑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回答;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讲解视知觉学习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认知程度;向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并定期开展弱视科普讲座;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还有对事物的认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沟通,提高和患者之间的互动程度,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信任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时候应该多鼓励一下患者,然后使用通俗的方式讲解相关的疾病;可以采用注册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指导患者还有家属及时关注相关的公众号,使得其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里面发布的内容;除此之外,可以将相关的知识采用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进行推送,使患者和家属能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先了解患者的文化层次,然后对不同的层次采用更好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对层次比较低的患者可以使用更加直白的形式,使得患者可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4)心理护理:患者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情绪与机体疾病反应,其信念和想法为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且认知与情绪以及疾病存在互联影响的作用,负面认知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所以在展开护理期间需要纠正患者认知,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缓解心理情绪。护理期间可以通过间接且含蓄的方法对患者情绪以及心理进行影响,诱导患者转变其原本情绪或心理,指导患者进入一种安静的环境中,告知其放松心理压力,缓解不良心理情绪,进一步缓解患者烦躁、失眠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患者在接受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烦躁以及焦虑的消极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语言的方式鼓励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而且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应该及时了解患者内心的感受,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更好地疏导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在护理的时候需要有效了解患者还有其家属存在的相关需求,然后对其进行交流,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程度,鼓励患者树立开朗的心态;与患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语气和肢体动作,更好地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护理期间,应当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并向患者讲解良好心态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鼓励患者放平心态。此外,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当使用合理的沟通技巧,比如使用平易近人的话语,并简单做自我介绍使患者能够消除顾虑,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护理期间可引导患者适当发泄情绪,有效减轻其身心压力,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其中显效为患者矫正视力提高到0.9或者以上;有效为患者的视力提高2行或者2行以上;无效为患者的视力未发生变化或者退步。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的总和[4]。(2)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和舒适程度,分别采用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与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进行比较,前者的评分包含了心理和肌肉疼痛等项目,共100分,分数值和生活质量呈正比;后者的评分包含了环境和社会等项目,根据1~4级的评分法进行评定,分数最低是28,最高是112,分数值和舒适状况呈现正比。(3)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100分,其中满意的分数是大于85分,比较满意的分数是60~85分;不满意的分数是小于60分。总满意度: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总和除以总例数之后再乘以100%[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SF-36、GCQ评分

护理之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SF-36、GCQ评分比较(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SF-36、GCQ评分比较(分,)

GCQ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8) 43.55±8.22 88.61±11.31 50.27±5.28 89.74±8.32对照组(n=48) 43.34±8.31 71.67±10.39 50.35±5.36 79.66±6.13 t值 0.12 7.64 0.07 6.75 P值 0.45 0.00 0.47 0.00组别 SF-36

2.3 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满意10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27例,总满意度为43.75%(21/48);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23例,比较满意2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7.92%(47/48)。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1)。

3 讨论

单眼弱视具有发病率高以及危害较大的特点,其症状主要有屈光异常、分度困难以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6]。单眼弱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有屈光矫正以及遮盖疗法,其中视知觉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形式,主要是指直觉能力随着直觉训练或者经验而逐渐改变的现象[7]。视知觉学习治疗主要分为视觉生物信息刺激训练、双眼分视训练以及双眼高级知觉功能训练,主要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以及学习,使患者的视觉信号能够得到有效激活,并使患者的大脑神经系统所具备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得好更好地矫正与改善,有效治疗单眼弱视[8]。不过单眼弱视患者在接受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治疗时候的依从程度,所以应该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科学的护理方式,使得患者能够在治疗的时候积极配合,并促进治疗效果[9]。

临床综合优质护理,可以先了解患者的基础资料还有病情,然后根据已经得出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之后再通过小组的方式对这个方案进行讨论,最大程度上保障护理的质量[10]。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降低以及心理压力增大与认知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护理的时候需要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向家属进行讲解,在此期间应该了解家属的不同文化层次,比如对于层次比较低的可以使用更加直白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家属能够充分理解,并使患者以及家属明确疾病的状况,掌握自我护理的措施,提高治疗信心[11]。通过个性化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提高训练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在训练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患者疾病的改善情况。在这次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都要比对照组的更低,而且满意的程度要比对照组的更高(P<0.05)。主要因护理期间通过心理护理及时纠正患者认知,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缓解心理情绪,并鼓励患者以及家属,对患者和家属的内心状况展开评估和疏导,使得患者能够自我缓解内心的不安情绪,从而在治疗的时候保持开朗的心态,使患者以及家属树立治疗信心,更好地缓解患者以及家属的消极情绪[13-15]。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表明,该护理的方式在临床中有着良好的价值,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综合优质护理在促进视知觉学习治疗单眼弱视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消极情绪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单眼弱视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外伤致单眼盲者健侧眼视觉功能受损的法医学鉴定1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食肉动物眼睛向前,而食草动物长两边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单眼视设计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