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六维度路径

2021-02-13唐后乐

关键词:五四运动思政精神

唐后乐

(邵阳学院 城乡建设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融入”)是历史、理论、实践对高校思政工作者发出的责任状。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认领任务、积极担当作为,要从坚定“四个自信”入手,提升“融入”的认识高度;要从梳理“四大经验”入手,挖掘“融入”的历史厚度;要从坚持“四个原则”着手,把握“融入”的方向信度;要从实施“四大工程”着手,注重“融入”的实践向度;要从联动“四个课堂”入手,拓展“融入”的平台宽度;要从构建“四个机制”入手,凸显“融入”的实际效度。

一、坚定“四个自信”,提升“融入”的认识高度

我们要从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来认识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五四精神激活与增强了中国人的精神自主性、自由性、自强性、自尊性、包容性与丰富性,蕴含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与思维底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义无反顾地迈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遵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走上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的深刻内涵,增强了道路自信的豪气。五四运动爆发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它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很好地解答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人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等重大课题,增强了理论自信的底气。五四运动助推了中国对政党制度的了解、理解与选择,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让中国制度优越性有了坚实的保障,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的时代之问,增强了制度自信的胆气。“五四精神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面貌,实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重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1],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勇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五四精神这个提振“四个自信”的宝贵精神资源,激发青年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梳理“四大经验”,挖掘“融入”的历史厚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是高校思政传承五四精神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五四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传扬者。梳理五四精神传承的经验,就要正确把握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和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主题、使命。党是青年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支持者;青年运动的主角——青年,是党的纲领、党的主张、党的意志、党的路线的拥护者、捍卫者、执行者和落实者。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青年的政治引领,把五四精神熔铸进青年灵魂,引领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

(二)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厚植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传承五四精神的优良传统

第一,要教育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之情。爱国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是发自肺腑的、从心底自然流露出的最真挚、最纯洁的感情。要教导青年保持对祖国持久的爱,永远保持五四运动培育出来的为了祖国繁荣昌盛而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自信从容,爱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将爱国主义植入我们内心,浸入我们灵魂,熔铸入我们血液里,对我们的祖国爱得深沉,爱得无怨无悔。

第二,要鼓舞青年学生许下强国之志。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重,以爱国为荣,以奉献为乐,以吃亏为福。青年就是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勤于担当;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典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奉献祖国的行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存在感,在为祖国奋斗的汗水中收获喜悦、收获快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顾全大局,胸怀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第三,要激励青年学生践履报国之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2]。爱国最终要体现在报国之行上。要激励青年学生勇做时代先锋,勇开时代先河,勇发时代先声,勇捕时代先机,勇当时代先导。青年要勇挑时代重任,将青春燃烧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冲锋在前,永葆奋斗的激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畏艰难,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顺应时代要求,倾听时代呼声,把握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传达好中国声音,反映人民心声,点赞中华复兴的生动实践,讲述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定力,敏锐睿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握机遇,勇于挑战;勇立时代潮头,挺身担当,引领时代风骚。

(三)倾听人民呼声,关切人民利益是高校思政传承五四精神的优良作风

五四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五四精神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传承五四精神的同时,也在不断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终极问题。正因为分给群众半床棉被,正因为“上门板,捆铺草”,正因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正因为“让群众先走,我来断后”,正因为有毛泽东的补丁衣服、周恩来磨坏鞋底的皮鞋、朱德的破旧被褥、仁弼时的断腿眼镜,正因为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中国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勤务员”,中国共产党才换来群众“最后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破棉被盖在担架上”,才换来全国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同筑中国梦”。因此,高校思政传承五四精神,就要继承倾听人民呼声、关切人民利益的优良作风,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

(四)学习德先生、赛先生,更要信奉康先生,是高校思政传承五四精神的价值取向与信仰选择

五四运动高喊“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的口号,形成了包含“民主”“科学”在内的五四精神,这是五四运动不朽的功绩之一。五四运动在中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为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Communism,即“康先生”)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坚持五四精神,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坚持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更要信奉共产主义(康先生)。共产主义(康先生)是我们“四个自信”的理论支点,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与坚定信仰,理所当然也是中国青年所要高扬的光辉旗帜。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争做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坚持“四个原则”,把握“融入”的方向信度

(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总书记的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刻领悟五四精神的时代意蕴,认真挖掘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让五四精神与“四个自信”相向而行,与中国梦相依相生,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得益彰。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把握规律、因势利导原则

高校思政工作者传承五四精神,要遵循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深刻把握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紧跟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运动规律,正确引导新青年紧跟中国共产党,建功新时代。

(三)全员参与、协同融合原则

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大功告成的,必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坚持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坚持教师教育教学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部门、各教学院系等协同融合,形成合力,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

(四)科学谋划、层层推进原则

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大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层层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周密部署,在融入的实践中不断解决为什么要融入,以什么去融入,在哪些方面融入,以什么手段、平台、方法、形式、载体、机制去实现融入,融入的目标如何设定与达到,融入的原则有哪些,融入的质量如何保障,融入的长效机制如何构建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还要处理好有的放矢、分类实施的问题以及“四课堂”联动配合、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

四、实施“四大工程”,注重“融入”的实践向度

(一)实施“铸魂补钙”工程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人生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3]。五四精神包含了伟大梦想与共同理想的初心,五四精神折射出中国先进青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上下求索、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特质。我们继承五四精神,就要将五四运动中有志青年为了民族解放义无反顾、无惧牺牲的精神发扬光大。要继承五四精神,学习五四运动史,追寻五四运动以来一代代有志青年为民族复兴大业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与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真切感受信仰的力量、理想的光芒和奋斗的艰辛,以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为中国梦注入精神动力。要引导青年学生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

(二)实施“价值引领”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五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二者有“同曲同工”之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彰显五四精神的价值引领功能,不忘五四历史,坚守五四精神,追寻五四足迹,厚植五四情怀,放飞五四梦想,以五四精神端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唤起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人生定向导航。

(三)实施精神光大工程

“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6]。五四精神光大工程不能停留在纪念活动的表面,不能满足于参观参观、讨论讨论,要多从五四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五四精神与时代使命,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命运,五四精神与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等深层次问题上去思考、去关注,要按照“四个讲清楚”的要求,在理论上、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

(四)实施思政提质工程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教育体系的全过程。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要发挥五四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新机制,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不断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传承五四精神,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工程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生动性、实效性,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理于事、寓理于情,建设快乐思政、多彩思政、魅力思政,让思政炫起来、让思政活起来、让思政火起来。

五、联动“四个课堂”,拓展“融入”的平台宽度

(一)发挥课堂教学这个“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传承五四精神,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要从注重思想引领,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做起,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注重思想引领就是要高扬五四爱国主义旗帜,教育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加强课程建设就是要根据各校自身的人文底蕴、学科优势、教学特色、优秀传统建构起与五四精神相契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就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五四运动、五四精神资源,将课堂作为“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讲坛。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要构思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等专题,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与必然性。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要设计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专题,让学生体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逻辑,明白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改革教学方法就是要做到教学相长、学习并进、知行合一,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以五四精神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大学生传承运用五四精神的主体作用;既要带动学生学会五四运动相关知识,了解五四运动的内涵,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深入思考五四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当代价值;既要通过多维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相关知识,使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又要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发扬五四精神,自觉将五四精神外化于行。

(二)发挥校园文化这个“第二课堂”的自我教育优势

校园文化被称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校园文化是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载体。高校应做好五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第一,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校内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博物馆、校史馆、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广场、体育场馆等相关教学资源的教育作用,建设五四精神主题雕塑或宣传长廊等校园景观,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真切感知、认知五四精神的磅礴之力。第二,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使五四精神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的建设与构建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可以在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中举办学术讲座、征文比赛、诗歌朗诵、读书活动、艺术展演、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创设一种传承五四精神、继往开来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激发当代大学生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传统。第三,将五四精神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加强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将五四青年热爱国家,追求进步、民主、科学的高尚品格有机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使校园制度文化成为助推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保障。

(三)发挥网络教育这个“第三课堂”的信息化优势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传播和共享五四运动信息资源的主要平台,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五四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第一,建立五四运动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为帮助学生便于获取各类五四精神资源,高校应在网络共享平台开设五四运动专题,推送与五四精神主题相关的 “微课”“慕课”“网课”等。第二,运用新媒体广泛宣传五四精神。充分利用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校园新媒体,通过发微博、写微信、录视频、拍抖音、录快闪等形式,发布五四精神的有关信息,传播主旋律、营造主流舆论场,大力推介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事迹,通过进行“五四青年”评选等多手段宣传五四精神。第三,在打造“智慧校园”中助推五四精神的传承。顺应青年学生接受特性与接受规律,将五四精神相关的教学资源改编成有意义有意思的微视频、影视剧、小话剧、小故事等。利用大数据采集、分析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传承五四精神时的困惑与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五四精神宣传教育。

(四)发挥社会实践这个“第四课堂”的体验式功能

传承五四精神要注重实践育人,精心打造社会实践这个“第四课堂”,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中以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为指向的实践品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感受民情、了解社情、掌握国情、认识世情,增强青年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第一,要继承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与工农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青年大学生应走出象牙塔,到更加广阔的社会学校中去锻炼、历练与淬炼,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机关去,到部队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4]。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领悟五四精神蕴含的思想价值和巨大魅力。第二,利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青年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悟、践行五四精神。第三,让学生在瞻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实践中接受思想洗涤和精神洗礼。第四,让学生在社会调查中认清社会现实与时代使命,培养其敢于担当的勇气与能力。

六、构建“四个机制”,凸显“融入”的实际效度

(一)构建领导机制

为确保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各高校党委与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要加强领导,确保融入工作落小、落细、落实。第一,要发挥决策中心的作用,让其负责融入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第二,要落实领导责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高校相关负责人要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深入联系单位与服务单位搞好宣传宣讲,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第三,要发挥咨询系统、执行系统的作用,强化督促指导,提升融入质量。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分类指导、宣传引导、协调督导。第四,要发挥监督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的作用,加强融入工作的督促落实,深入师生当中了解并逐一解决融入工作的难点、疑点、痛点,确保融入工作顺畅无阻。

(二)构建保障机制

搞好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好组织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要加强融入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做好融入工作的方向指引。要加强对五四运动相关纪念场馆、主题雕塑、宣传长廊、资料库、文化艺术活动、智慧工程、“慕课”等方面的经费支持。要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建设,确保五四精神融入工作有精兵强将。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融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构建激励机制

搞好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是非分明、功过分明、奖罚分明。要加强对致力于融入工作并卓有成效的单位与个人的奖励,树立融入工作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对融入工作不力、甚至导向错误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行为归化,一方面对他们进行组织同化,另一方面对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和教育。

(四)构建考评机制

搞好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评估,应通过“五察看”“五结合”“五倾听”的方式进行。“五察看”即看计划、看思路、看活动、看影响、看成果。“五结合”即结合课堂上与课堂下、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社团活动与学术活动、理论与实践进行考核评估。“五倾听”即听学校领导汇报,听学生反映,听老师反响,听课堂教学(含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演讲、辩论、谈论会、读书会等),听师生座谈。通过效能评估,探索形成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的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形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校一品”或“一校数品”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思政精神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