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2-12施伟伟

医药前沿 2021年36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急性期皮损

张 琪,施伟伟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1],它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身心障碍,如焦虑、失眠、抑郁等[2]。有研究显示,50.5%的PHN 患者有失眠症状,其中30.6%为中度至重度失眠,与疼痛强度呈正相关,说明PHN 患者的疼痛程度是失眠的高危因素[3-4]。此外,PHN 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长期的慢性疼痛和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抑郁和自杀等严重的后果[5-6]。因此,预防PHN 的发生发展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PHN 发生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5 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患者有无PHN 发生情况,分为PHN 组(n = 54)和无PHN 组(n = 91)。纳入标准:①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性病学》拟定的带状疱疹诊断标准;②皮疹愈合后仍持续疼痛超过3 个月判定为PHN;③年龄超过14 周岁;④无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⑤愿意参加调查研究,且能够提供完整信息。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②其他原因导致疼痛;③资料不完整或是患者和/或家属不愿配合,拒绝调查。其中PHN 组男性24 例,女性30 例;50 岁及以上患者49 例,50 岁以下患者5 例。无PHN 组患者男性43 例,女性48 例;50 岁及以上患者62 例,50 岁以下患者29 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1)通过病历资料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体征、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治疗药物等信息,通过全面调查与统计分析,明确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特点。(2)对PHN 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由同一组医护人员通过表格、咨询、问诊与观察多种形式收集所有带状疱疹患者的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轻、中、重)、皮损面积(<3%、3%~5%、>5%)、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3 d、3 ~7 d,>7 d)、前驱痛(轻、中、重)、合并慢性疾病、C 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以及有无PHN 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影响PHN 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年龄、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皮损面积、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以及前驱痛、合并慢性疾病、C 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异常与PHN 发生有关(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单因素分析

2.2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皮损面积、前驱痛、合并慢性疾病、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异常,是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 的风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 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其作为病毒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多由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引发。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红斑等症状,对皮肤、神经节等有侵犯性的影响。流行病学显示,带状疱疹的发病无性别差异,该疾病的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若不及时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治疗,可能会引发脑膜炎、肺炎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症主要表现为阵法性、持续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掌握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因素尤为必要。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皮损面积、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以及前驱痛、合并慢性疾病、C 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异常,与PHN 发生有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皮损面积、前驱痛、合并慢性疾病、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异常均是影响PHN 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1)年龄是PHN 唯一公认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PHN 发病率越高。本文结果显示,PHN 组患者≥50 岁的患者占比达到90.74%,显著高于无PHN 组的68.1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0 岁以上患者PHN 发病率为10%~20%,80 岁以上患者PHN 发病率高达30%。PHN 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疼痛缓解时间和治疗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7-8]。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会对PHN 的发生产生影响。(2)在皮损类型方面,PHN 组中坏疽型的皮损患者发生率(46.3%)明显高于无PHN 组(27.47%)。该结果提示,坏疽型的皮损更容易使患者发生PHN。主要原因在于,坏疽型的皮损病情比较严重,容易反复且不易康复。(3)在急性期疼痛方面,PHN 组中重度患者发生率(55.55%)显著高于无PHN 组(29.67%)。说明急性期疼痛越严重,PHN 发生率越高。急性疼痛是由神经炎症反应和皮肤损伤引起的,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坏死,受累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破溃[9]。本研究发现,急性期疼痛会增加PHN 的发生率,这与既往论证[10]一致。临床上应重视重度急性疼痛患者,预防PHN 的发生。(4)在皮损面积方面,皮损面积>5%的PHN 组患者达到53.7%,而无PHN 组的患者仅为28.57%,说明皮损面积会影响PHN 的发生。严重的皮肤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急性期感染的加重,皮损面积越大,提示炎症越广泛,神经损伤越严重,因而更容易发生PHN。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严重皮肤病变的患者,以缩短愈合时间,降低PHN 的发生率。(5)在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方面,调查发现PHN 组中有50%的患者治疗时间>7 d,与无PHN 组中诊疗时间>7 d 的患者相比要更高,提示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会对PHN 产生影响。因而,在发生带状疱疹后,患者要在短时间内就医。PHN 组3 d 内治疗带状疱疹的比例低于非PHN 组,提示PHN 的发生与初次治疗的时间有关。早期抗病毒治疗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可以缩短带状疱疹急性期和缓解疼痛的急性期,但只能维持72 h,这可能是由于抗病毒药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水疱形成和现有损伤影响甚微。

综合影响PHN 发生的风险因素来看,要加强对带状疱疹患者的重视,建议如下:(1)加强对就诊患者基本情况的考察。在患者就诊期间,要对带状疱疹的年龄、皮损类型、皮损面积及合并慢性疾病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患者是否有PHN 发生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2)健康宣教[11]。向患者讲解年龄、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皮损面积、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等对PHN 的影响,使患者对其风险性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同时,为患者讲解具体的PHN 预防方案,包括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巡视病房,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患者相应药物,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对于涂抹皮损区域的药物,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如何正确地涂抹用药,患者要认真观察,仔细聆听,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将药物涂抹于皮损部位。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来说,要结合患者合并的慢性病类型,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干预[12]。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则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压药物;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则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降糖药物,同时控制糖类饮食的摄入。(3)定期检测指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要定期检测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若患者水平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告知主治医生。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展开锻炼,若患者的年龄较小,可协助患者跳绳、慢跑等,若患者的年龄较大,可引导患者练太极拳。通过锻炼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实现对PHN 的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患者年龄、临床体征、治疗和合并症情况,对PHN 发生会产生影响,需要临床治疗中针对性防控相关因素,以此预防和控制PHN 发生,改善带状疱疹患者预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病情和体征,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进而降低PHN 发生率。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急性期皮损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