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与6月龄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同等重要

2021-02-11卢友锋荫士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辅食母乳月龄

王 杰,黄 妍,卢友锋,荫士安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100050;2.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北京100000)

生命最初1 000天(从怀孕开始到生后2周岁)是人的成长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营养改善的窗口期),也是智能发育(如感知觉、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对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潜能造成不可逆且无法弥补的影响[1-2]。因此,2岁以下儿童的喂养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从而影响儿童的生存能力,还会影响其后续的发育潜能,最终会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后续优质人才的储备。我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将“生命早期1 000天营养健康行动”列在“开展重大行动”的第一条。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与6个月后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辅食)的及时合理添加将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1纯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首选的最佳喂养方式

根据人类进化的推理,有人类存在就应该有母乳喂养,人类的母乳喂养是从哺乳动物延续而来的基本生理现象。妇女分娩后用乳汁哺育婴儿,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基之一。因此,没有母乳喂养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母乳及母乳喂养仍然在母子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这也是任何其他动物乳汁或喂养方式无可比拟的。母乳是婴儿的最优质食物,在出生最初的6个月,纯母乳喂养完全可以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UNICEF)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倡导、鼓励、支持出生后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婴儿,之后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更长时间,同时应及时合理添加营养丰富、安全的辅食[4],母乳喂养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是互为补充的统一体。

1.1我国的母乳喂养状况

我国目前的母乳喂养状况仍不十分理想。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0.8%,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9.6%和22.3%;6月龄内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为48.3%,城市和农村分别为43.0%和54.1%;4月龄内婴儿基本纯母乳喂养率为56.5%,城市为51.9%,农村为61.1%[5],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母乳喂养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我国在制订婴幼儿喂养长期发展战略时,应加大力度宣传、倡导、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包括6月龄内纯母乳或基本纯母乳喂养率和6月龄后继续母乳喂养率)。

1.2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对母子双方均有巨大的健康效应,特别是在婴儿方面,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抗感染因子和其他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喂哺时母子之间密切的情感交流,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育均非常有利,例如在婴幼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预防肥胖症等不良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降低患感染性疾病(如腹泻、肺炎等)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和死亡风险。

1.2.1母乳喂养的近期影响

刘一心等于2006年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非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纠正月龄12个月时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6]。哺乳时,通过母亲对婴儿的爱抚、目光交流、语言交流等,可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促进婴儿大脑和智力发育,使乳母和婴儿的情绪稳定。

除了母乳中富含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牛磺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oenoic acid,DHA)等]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外,母乳喂养行为和过程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母乳喂养的方式可使母子之间有更多和持久的情感互动交流,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婴儿的语言发育[7]。母乳喂养的儿童比人工喂养的儿童认知表现、行为气质和运动能力更为优秀,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问题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7-10]。母乳喂养(尤其是初乳喂养)是婴儿接受的“第一次免疫”,有助于免疫器官(如胸腺)的早期发育[11],也是保护儿童生命和降低死亡率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1.2.2母乳喂养的远期影响

6月龄内的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可以使其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身心发育均优于混合喂养的婴儿,母乳喂养的这些作用具有远期持续效应。婴儿期母乳喂养对儿童远期认知发育和行为能力的影响,母乳中富含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NA和AA等,有利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12-13]。

生后早期的喂养方式及持续时间除了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外,还与儿童对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14-16]。近年来,很多研究证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与成年时期罹患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有关[14,17-19]。

2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2.1辅食添加是婴幼儿科学喂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婴儿6月龄后的辅食添加是婴幼儿科学喂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婴幼儿辅食的营养与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视[20],我国政府对此历来也十分关心和重视,将婴幼儿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列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中。2009年,中国发布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即营养包)通用标准(2014年上升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这类产品可用于营养干预,预防和控制婴幼儿铁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的缺乏。2013年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数据显示,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从2010年的12.6%下降至2013年的10.9%。在贫困地区,国家使用营养包的干预取得的显著效果也证实了营养包不仅可以改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而且对儿童的发育商和智商也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2.2辅食添加的重要作用

辅食添加是婴儿从完全液体类食物逐步转化/过渡到普通固体食物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这个过程基本在6~24月龄完成。辅食添加不仅为婴幼儿提供了营养,还与儿童的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牙齿萌出、消化系统对食物的适应性、手眼口协调动作发育、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对食物的感知、心理行为发展等密切相关。

2.2.1满足婴幼儿不断增长的营养需求

随着婴儿月龄增长到6个月,母乳所提供的营养,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铁和其他微量营养素,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辅食添加不足(质量和数量)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21],而且其不良影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影响成年时体质状况和对慢性病的易感性及未来的劳动潜能发挥。因此,为6月龄婴儿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有助于预防其生长发育迟缓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也是预防其成年后罹患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机遇窗口期。

2.2.2促进进食、消化能力发育及牙齿萌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时添加辅食,使婴儿能够逐渐适应不同的食物和对食物的感知,促进味觉发育,锻炼咀嚼、吞咽功能,促进牙齿萌出,增强消化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且对避免挑食、偏食等都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适时添加多样化的食物,能帮助婴幼儿顺利实现从哺乳到家常饮食的过渡。

2.2.3促进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

从被动的哺乳逐渐过渡到婴幼儿自主进食,是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辅食添加发挥了基础作用。同时,喂食、帮助婴幼儿自己吃饭及与家人同桌吃饭等过程都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婴幼儿情感、认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发育。

2.2.4促进动作协调能力发育

通过不同质地辅食添加过程和培养婴幼儿自己进餐,使用勺、碗、杯子等进餐工具,锻炼婴幼儿的眼、手、口的动作协调性,将有助于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2.3市售多样化辅食有助于改善婴幼儿的辅食质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独生子女的比例日益增高,婴幼儿辅食已经从传统单一家庭自制向购买市售多样化辅食转变;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婴幼儿辅食品牌进入我国或加速本土化生产,以及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使婴幼儿配方食品(奶粉)市场趋于饱和,促使这些生产企业加大了婴幼儿辅食研发投入和市场竞争,这些都将促使我国婴幼儿辅食产业步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可为婴幼儿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多样化优质辅食。

2.4不同辅食的功能作用

给婴幼儿添加辅食,除了前面提到的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不同质地的辅食对不同月龄段的婴幼儿还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见表1。

表1 添加不同辅食的功能作用Table 1 The functional effects of introducing different complementary foods

3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是互为补充的统一体

虽然人们对于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已有广泛了解,但对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却关注的很少[22]。需要特别强调婴幼儿辅食并不是起辅助作用的“辅食”,自婴幼儿6月龄开始及时合理添加的辅食是与之前纯母乳喂养互为补充的统一体。根据2013年我国0~5岁儿童辅食添加时间的调查结果,儿童过早添加辅食和添加辅食不及时的问题同时存在,并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地区过早(<4月龄)和过晚(>9月龄)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城市[23]。

3.1辅食添加期间继续母乳喂养的作用

母乳可为生后6月龄之内的婴儿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对于6~12月龄的婴儿,母乳仍能满足其一半或更多的营养需要;而对于12~24月龄的婴儿,母乳仍可满足其1/3的营养需求。已有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支持充分的母乳喂养和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以延缓儿童体质量指数增长速度,降低发生肥胖的风险[24-27],而且对成年期肥胖和超重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显著降低青少年期及成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28-29]。母乳喂养及持续较长时间的喂哺过程可能在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30-31]。

3.2过早添加辅食的危害

过早添加辅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量;因为给予方便喂养的稀粥或汤而导致婴儿能量和营养素摄取不足;婴儿的肠道免疫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摄取母乳量减少使婴儿通过母乳获得的保护因子减少而增加其患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的风险;辅食不如母乳清洁或难以消化而增加了发生腹泻的风险,导致婴儿生长发育迟缓[23,32];婴儿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非母乳蛋白而增加了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等。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4~6月龄相比,在4月龄之前添加辅食与儿童期发生超重(RR=1.18;95%CI:1.06~1.31)或肥胖(RR=1.33;95%CI:1.07~1.64)的风险增加有关[33]。

3.3过迟添加辅食的危害

过迟添加辅食,错过婴儿味觉发育敏感期,导致婴儿更多地依赖母乳获得其所需的能量和营养,除了发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和贫血的风险明显增加[23,34],而且以后还容易发生喂养困难,甚至吞咽与咀嚼困难。例如,婴幼儿没有得到所需要的额外食物(如能量)来满足生长发育,导致生长发育减慢/迟缓;婴幼儿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发生营养缺乏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病等;由于缺乏对食物的认知或对食物的接受性差,学龄期和成年期容易发生社交功能障碍等。

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辅食期间的健康喂养方式对取得最佳的生长、身体成分、神经发育、健康的食物偏好及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等均具有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影响;而且充足和健康的辅食还可以降低感染、过敏、1型糖尿病、乳糜泻和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婴幼儿喂养策略的设计应鼓励父母为其后代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优化添加辅食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还有必要探索生命早期以辅食为目标的健康促进策略(如食欲调节、膳食模式、饮食行为、肠道菌群失调等),以预防生长/肥胖结局、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或成年期非传染病。

因此,婴幼儿“辅食”不“辅”,对于6月龄之后的婴幼儿喂养,辅食添加与母乳喂养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辅食添加是训练婴儿“学习自己吃饭的过程”。同时还提示应重视对儿童保健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及时合理添加辅食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和运用指导添加辅食的技巧等[35-36]。

[致谢:中国婴幼儿辅食产业发展报告—2020编写组企业成员: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亨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阳光麦田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小皮),湖南英氏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喜宝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沈阳爱优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人之初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元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专委会成员企业等。]

猜你喜欢

辅食母乳月龄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宝宝教你判断辅食何时添加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宝宝添加辅食出现呕吐还能继续吗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