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2021-02-10

华夏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角型小梁眼压

刘 倩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河南,郑州 450000)

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因房角关闭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压急速上升而致,急性发作时前房角突发性关闭可致晶体虹膜隔移位,使眼压突增而引发恶心、眼痛、偏头痛和视力模糊等临床症状[1-2]。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群体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眼部结构退行性改变,导致多数闭角型青光眼病患同时伴有白内障,从而增加其致盲概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首选方法,通过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帮助病患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视力恢复,是比较传统的手术方式。但是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4]。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避免上述弊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控制术后眼压,安全性更高[5]。本文就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8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9~82岁,平均(63.7±5.7)岁;术前眼压23~32 mmHg,平均(27.8±1.6)mmHg。实验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0~82岁,平均(64.1±5.5)岁;术前眼压22~32 mmHg,平均(28.1±1.2)mmHg。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入选标准:达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诊断标准[6],并经房角检查和超声检查确诊;患者知晓本研究事宜,且自愿参与研究。

剔除标准:本研究所用术式禁忌证;合并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和沟通障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曾接受过手术治疗。

1.2 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接受常规检查,包括眼底、祼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视野、眼压、房角、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等检查。予以0.5%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2次/d,口服乙酰唑胺250 mg/d,术前1.5 h静脉输注20%甘露醇250 ml。术中散瞳应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表面麻醉应用0.5%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实验组接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即麻醉后从透明角膜10点钟处作隧道切口,于前房处注入粘弹剂,使用撕囊镊作环形撕囊,直径约0.5 cm,于截囊口、皮质内注入平衡液使水分离,将晶体核超声乳化吸出并去除残留皮质,然后注入粘弹剂,并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缩瞳使用卡巴胆碱,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内,并用针头轻缓按压虹膜根部使前房角钝性分离,吸除粘弹剂,确保切口呈水密封状态后关闭切口[7]。

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与实验组相同)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即成功植入人工晶体后于前房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缩瞳,于角膜缘后约3.0 mm处做梯形板层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切除小梁组织和相应位置四周的虹膜,后间断缝合巩膜瓣和结膜,常规包扎[7]。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和视力,围术期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眼压应用非接触式眼压计进行测量;房角宽度应用前房角镜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应用带图像分析系统的裂隙灯测量;视力应用国际标准“E”视力表测量;心理状态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分值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生活质量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QOL评分量表包括食欲、精神及体力、睡眠等12项,总分6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和视力

治疗后,实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和视力比较

2.2 SDS、SAS和QOL评分

治疗后,实验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AS和QOL评分比较(n=41)

2.3 并发症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9,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常见类型,是患病率及致盲率均极高的眼科疾病之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时房角会关闭,致使房水排出受阻,从而造成眼压突增,进而影响视功能[8]。白内障同样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致盲率,其患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为高发群体,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白内障同样可引发房角狭窄或关闭,从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病概率[9]。当两种疾病同患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致盲概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也明显增加。

当前,临床多联合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常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通过根切孔的方式来改变房水流出方式,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力恢复的目的。但是手术会损伤小梁并切除虹膜根部,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如前房积血及浅前房、眼压波动大等,不利于术后恢复[10]。研究发现,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能提升临床疗效,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12]。笔者研究结果揭示,治疗后,实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9.27%;术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有利于改善前房结构,确保前房深度,提升视功能。同时,因其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能更好地改善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超声乳化通过吸出混浊晶状体,再植入人工晶状体,可有效解除前房拥挤状态,增加前房深度,从而改善瞳孔阻滞现象。另外,术中灌注液体可使房角开放,扩大小梁网网孔,从而促进房水流出[13]。再结合房角分离术可通过钝性分离虹膜周围粘连来提升小梁网的通透性,有利于房水流出,并且还能促使房角充分打开,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此外,应用房角分离术还能有效保护小梁和虹膜,降低术后浅前房、前房积血等发生。因此,可达到降低并发症、控制眼压和提高视力等多重效果[14-15]。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更有利于控制患者术后眼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角型小梁眼压
小梁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兔小梁切除术后奥曲肽对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