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色彩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

2021-02-05唐颖

幼儿美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颜色教学活动色彩

唐颖

对色彩的分辨与判断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大自然、生活中或艺术作品里,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与感受。人对色彩的感受、认知与表现并不是美术专业人士的专属,它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审美素养。然而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在表现自己对色彩的感受时望而却步。这种现象让我们思考,这些人在童年时期是否经历过认识固有色和平涂颜色等“训练”?如果有,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探索色彩世界的双眼在中途悄悄离开了呢?作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色彩教学真正有效促进儿童的审美素养,值得深思。

首先,我们应对色彩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界定。色彩是美术表现的重要元素,也是美术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来说,如图1所示,教师的色彩教学从学习、观察、运用这三个层面出发,引导儿童认知色彩、感受色彩与表现色彩。以美术表现、创意实践为载体,以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为桥梁,最终建立并提高儿童对色彩的观察敏锐度与感受丰富程度,使得儿童能够大胆自如、富有个性地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并始终保持对色彩的浓厚兴趣。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认知发展、个性塑造和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美术教育为其智力的开发、素养的形成,乃至未来人生精神境界的打造都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色彩教学,不能仅限于把色彩教学视为对色彩知识的记忆和对技能的训练,而应将其视为对世界认知和对情感表达的途径。因此,色彩教学绝不是狭义层面上对颜色的单一认识或对技法的简单描涂,而应关注其广义的内涵,即引导儿童在自然、生活和艺术作品中体验和感知色彩的丰富性与多变性,使其感受色彩传达出的丰富信息(情绪、情感、象征、意趣……),从而进入多元的色彩世界,了解色彩与情感、色彩与文化的关系,并运用色彩进行表现、设计和创造。通过色彩教学,教师逐步引导儿童形成健康而开放的审美趣味,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培养儿童建立持续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与促进儿童自身存在的艺术潜能。

其次,我们在儿童色彩教学中应注意将色彩知识技能与审美素养协调统一。在针对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展的色彩教学活动中,儿童关于色彩知识技能的学习应建立在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和其被激发的强烈表现欲望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此年龄段儿童的科学认知规律,通过多种手段让他们体验对色彩从认知到感受,从感受再到表现的过程,最终达成对色彩知识的掌握与审美素养的建构。具体来说,教师在儿童色彩教学活动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有效实施:

颜色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也被称为固有色,具有绝对性的特征,教师往往在课堂上用色相环来引导儿童认知颜色。但静态的颜色不是色彩的全部,色彩以鲜活、灵动的方式存在于动态的、不稳定的环境色(条件色)中,具有相对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色彩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突破儿童对“颜色”的固有印象,逐步建立起儿童对“色彩”的敏锐、丰富而独特的感受能力。

以“画四季”的色彩教学活动为例。表现季节色彩作为在课堂上经常被教师用来引导儿童认识自然色彩的教学内容,应如何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采用图2这样的示意图,教师对“颜色”进行统一、简单的划分,以此标记四个季节的色彩。其实,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儿童对色彩的认知产生固化的影响。实际上,自然界的色彩丰富复杂、充满变化,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去体会和感知不同季节色彩的多样性。比如秋天的色彩虽然包含黄色、红色、橙色这些主色调,但也包含少量的绿色、蓝色,甚至紫色等,因为有了这些对比色、补色与主色的相互映衬,才有了秋天明艳燦烂的色彩。再比如冬天的色彩多以蓝色、白色为主,但如果仔细观察图3中的冬景图和图4中莫奈笔下的冬景,就不难发现,自然界中冬天白雪皑皑的景象绝不仅仅只有白色与蓝色,更有淡紫色、灰粉色、深褐色、深紫色……相对于自然界中的色彩,画家笔下的色彩更突显了艺术家对色彩的主观创造性,从而使得冬天的色彩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更丰富与生动。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儿童表达个人主观色彩感受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

儿童对色彩表现的学习直接影响其运用色彩的创作表现,同时也是提升其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色彩教学中,教师常以明快鲜艳的颜色作为儿童绘画的主流用色,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眼里,色彩鲜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的确,由于生理年龄与认知发展的特点,对于低年龄段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偏爱鲜艳的颜色,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不能因此忽视引导孩子去关注大自然与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丰富色彩,这些色彩或淡雅或沉稳或清新或浓烈,孩子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也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色彩感受。所以,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顺应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感知真实的色彩世界。如果孩子没有经过观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色彩这一过程,那么最后呈现的作品虽然符合此年龄段孩子对鲜艳色彩偏爱的特点,却会产生色彩运用的单一程式化的问题。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实物,那么孩子再融合自己的主观色彩感受后最终创作出的作品,就可以脱离色彩运用的单一程式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色彩的协调对比、节奏韵律、象征性与装饰性等方面的规律特点,选取多元化的方式来拓展儿童对色彩的认知与感受,由他们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色彩进行画面表现,从而帮助他们提升审美素養。

在色彩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引导儿童采用均匀平涂的方法表现色彩之外,还可以通过带领孩子拓展色彩工具、体验综合材料(水粉、油画棒、粉笔、丙烯、彩墨……)等方式,多重探索表现色彩的方法(点彩、晕染、滴染、渗化、笔触的叠加……),为儿童打开更加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些尝试有时候会出现“意外”,得到令人惊喜的色彩变化、形成独特的色彩效果,从而激发儿童对色彩探究、体验和创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简单色块或点线面的造型元素等色彩表现方法(如图5),引导儿童表达其主观情感与个性……通过这些色彩小游戏来激发儿童打开思路、丰富创意,从而培养儿童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也是帮助儿童审美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儿童阶段经常接触到的中国民间艺术包括泥玩具、年画、布老虎、风筝、花灯、传统挂饰等,其色彩元素无不彰显出“中国风”的特点。然而,仅仅认知这些热烈鲜艳的颜色,无法让儿童感悟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博大与厚重,中国色彩的象征性在于它们是在自然界色彩的基础上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青花瓷的蓝,琉璃瓦的黄,敦煌壁画、传统服饰的色彩,它们无不体现出中国色彩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在中国的传统色彩宝库中汲取营养,孩子的文化自信感也从中油然而生。

总之,儿童的色彩教学需要教师深入思考与实践,借助色彩这一载体,开阔儿童的艺术视野,激发儿童创作表现的热情与潜能,引导其审美素养的可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颜色教学活动色彩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