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2-05吴万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桂枝黄芪神经

吴万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肿胀、便秘、神经性疼痛等[1]。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糖尿病周围病变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通过药物控制血糖、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改善神经元传导,参与核酸蛋白合成修复受损神经;随着中医药的迅速发展,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病变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黄芪可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蛋白水平。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不同方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42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0 例)和观察组(72 例)。对照组男44 例,女26 例,平均年龄(47.0±11.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5.0±8.4)个月;观察组男48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5.0±12.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7.0±6.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并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对研究药物过敏及伴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糖尿病控制血糖及低糖、低盐饮食护理,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定期检测血糖指标,辅助应用甲钴胺注射液,500 U/d,肌内注射;联合维生素B1片,10 mg/次,3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包含黄芪40 g、桂枝、鸡血藤、花粉、白芍各15 g,红花、牛膝、乳香、生姜各10 g,另加甘草6 g,大枣3 枚煎服,2 次/d。两组患者4 周为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依据回访结果判定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SCV、TCSS[2]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临床效果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神经反射正常,血糖控制良好,神经传导功能恢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改善,血糖水平控制,神经传导速度<5 m/s;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或者加重,神经反射无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足麻木、痛觉过敏、四肢寒冷、腱反射减弱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V、SCV 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MCV、S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MCV、SCV 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CV、SCV 分别为(48.38±5.54)、(43.07±5.57)m/s 高于对照组的(45.54±5.35)、(36.23±5.1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TCSS 评分及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SS 评分(5.54±2.01)分低于对照组的(7.82±3.47)分,总有效率83.3%(60/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4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SCV 比较(,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SCV 比较(,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TCSS 评分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TCSS 评分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病史长,病情程度多样,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西药甲钴胺为内源性维生素B12,通过神经营养作用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状态。该病在中医上属消渴伴痹症、麻木等,其原因主要是消渴长久,脉络失常、淤阻导致血行不畅,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活血顺气,通痹温经,扶正通络为主,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益气扶正,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等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有关,是糖代谢紊乱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治疗也通过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方式;甲钴胺通过参与甲硫氨酸合成,参与核酸蛋白质形成过程,临床可促进神经修复,缓解患者周围神经麻木、疼痛等症状。《金匮要略》[4]中认为该病血气闭阻不通,脉络不通而痛,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温经化瘀为主,黄芪桂枝五物汤内黄芪为主药,具有控制血糖、改善血管功能等功效;辅药丹参、当归等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等功效,地龙疏通经络还具有抗凝及抗血栓等功效;生姜、白芍等固本止痛,益气养血。各药物互相协作,达到温、补、通、调共同作用,研究表明黄芪等可通过减少细胞活性因子调节血糖及改善血管弹性,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生姜还可加强祛风通络能力,加用葛根可健胃益脾,改善糖尿病肾功能等。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抗自由基作用,抑制氧化过程,减轻组织神经损伤,促进代谢。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显著增加,这与孙枚[5]的研究结果一致。该药物还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黄芪等药物还可通过抑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减轻因氧化应激造成神经损伤,改善神经营养障碍,提高患者治疗后功能。本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足麻木、痛觉过敏、四肢寒冷、腱反射减弱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MCV、SCV 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CV、SCV 分别为(48.38±5.54)、(43.07±5.57)m/s 高于对照组的(45.54±5.35)、(36.23±5.1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SS 评分(5.54±2.01)分低于对照组的(7.82±3.47)分,总有效率83.3%(60/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4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基础上增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正中神经等感觉运动速度显著升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也显著增加。

猜你喜欢

桂枝黄芪神经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喊魂
我的发现
“神经”病友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