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高校教职工人群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的差异研究

2021-02-04孙丰艳郑伊能郭兴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2期
关键词:青年组纤溶教职工

孙丰艳,郑伊能,郭兴明

(1.重庆大学医院检验中心,重庆 40004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6; 3.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人体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测在临床诊疗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凝血功能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1]。凝血四项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开展的常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2]。凝血四项在常规术前检查、出血风险评估及监测抗凝药物治疗患者的用药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标记物,对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4]。凝血功能相关因子的合成与D-二聚体清除都在同一个器官进行,因此,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体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水平,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提供重要指导。本研究通过分析重庆某高校教职工体检项目中的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探讨健康人群血浆中PT、APTT、TT、FIB和D-二聚体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提供指导,也为高校教职工在其不同工作时期的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测与评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重庆某高校2019年参加体检的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对975名职工健康体检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纳入539名体检者,年龄 23~97岁,平均(44.74±15.16)岁;男288例(53.43%),女251例(46.57%)。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23~40岁为青年组(112例),>40~60岁为中年组(296例),>60~97岁为老年组(131例)。

1.2方法 受检者空腹8 h以上,常规采取肘静脉血3 mL于抗凝试管(109mml/L枸橼酸钠0.3 mL 抗凝剂)中,在3 000 r/min的转速下离心15 min,然后对所得样本实施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指标检测。采用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其中,凝血四项采用凝固法检测,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检验均在24 h内完成。

2 结 果

2.1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研究对象不同性别间血浆PT、APTT、TT和 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4、0.42、0.65、0.18,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凝血四项指标比较[M(P25,P75)]

2.2不同年龄研究对象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各年龄组PT、APTT和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7.15、9.89、5.49,P=0.185、0.071、0.328),而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青年组与老年组之间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84、0.81,P=0.013、0.029)。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研究对象凝血四项指标比较[M(P25,P75)]

2.3不同性别研究对象D-二聚体水平差异 研究对象中男性和女性D-二聚体水平比较[0.15 (0.12,0.23)mg/Lvs.0.18 (0.11,0.2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9,P=0.264)。

2.4不同年龄研究对象D-二聚体水平差异 青年组和中年组D-二聚体水平[0.13(0.10,0.19)mg/Lvs.0.15(0.11,0.20)mg/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P=0.321),老年组与青年组之间D-二聚体水平[0.18(0.12,0.23)vs.0.13(0.10,0.19)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86,P=0.011),且老年组与中年组之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75,P=0.032)。

3 讨 论

正常代谢情况下,凝血功能和抗凝功能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调控机制,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对PT、APTT、TT和 FIB四项凝血常规指标的监测,可为凝血功能评估、临床疾病诊断及监测抗凝血治疗等提供重要参考。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反映纤溶状态的分子指标,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功能平衡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保障[5-7]。本文对重庆某高校539名职工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的差异,证实了高校教职工在不同工作时期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差异,也说明体检时,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重要性,对于辅助临床医生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凝血四项的检查结果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异,这也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8-9]。此外,本文探究了PT、APTT、TT和 FIB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发现TT在老年组与青年组及老年组与中年组间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TT平均值在老年组最高,达15.2(13.6,15.9)s;中年组次之,为14.0(13.2,15.2)s;青年组平均值仅为13.7(13.1,14.2)s。而其他三项指标不存在年龄段间的差异。TT在老年组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与高校教职工科研工作压力较大,熬夜多致使肝功能减退相关。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D-二聚体水平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10-11],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差异,但其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无差异。此外,老年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这可能与老年人血管硬化,纤溶功能受抑制,易形成血栓倾向有关,也可能与老年人肾功能下降,代谢较慢相关[12-13]。

由于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教职工工作压力较大,加之工作多以脑力劳动为主,使其相对其他职业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此类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代谢疾病的发病风险将增大[14]。因此,工作之余,适当的体育锻炼可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身体负荷,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针对高校教职工的体检项目,应该纳入并重点关注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15],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青年组纤溶教职工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