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思《对歌》民族音乐元素及创作研究

2021-02-03陈梦琳

大观 2021年12期
关键词:陈思对歌

陈梦琳

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音乐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家开始从民族音乐中寻求创作灵感,然后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当代音乐创作。结合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分析作曲家陈思作品《对歌》的结构布局以及其中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并对作品节奏特点、多调性复合的运用、作品纵向音高关系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陈思;《对歌》;民族音乐元素

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要继承并发展传统民族音乐的遗产,利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元素。为了适应现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中国音乐家需要将现代技术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制作技术的结合,是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利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既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推动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高效方式。

一、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现代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期,泛指20世纪初直到今天的全部专业音乐创作。中国现代音乐主要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一是萌芽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前,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音乐人尝试以西方的作曲技巧来创作现代音乐,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与中国音乐相结合;二是持续发展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音乐的演奏技巧、演奏方式唱法都含有当时明显的时代特征,受到了一定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三是初期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音乐人开始采用全新的创作思想、观念、视角进行中国现代音乐的创造;四是快速发展阶段,从1985年到1987年,中国作曲家为现代音乐创作注入新活力,音乐创作风格和创作技巧丰富多彩;五是“隐形”发展阶段,1989年至1998年,中国音乐界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反思中国音乐是否过于西化,中国的音乐人处在选择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还是本国音乐的焦虑状态中;六是“回归”发展阶段,从1998年起,中国的音乐人开始摒弃西方音乐和本国音乐之分,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现代音乐的创造,以人们的音乐感受为创作准则。

二、作品《对歌》的结构布局

作品《对歌》是为古筝和钢琴而作。《对歌》采用了传统的三部性结构原则。

前3小节是引子,前4到14小节是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每句有5小节,第14节开始进入作品的第一部分,主题更加活跃,两种乐器的对比更加鲜明突出。第51节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作者没有使用原型再现,它也包含两个乐句,分别是第51—60节和第61—65节。

第66—99节构成了作品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个散板,逐步阐释主题音调;第二阶段,在67—80小节中,以不同的音色和音高上表现主题音调;在第三阶段,80—99小节,古筝开始快速演奏,而钢琴保留之前慢板的主题音调,这两部分形成一种紧打慢唱的效果。

歌曲的第三部分为第100—162节,这部分是整个作品的再现,作曲家采用了变化再现的技巧。这一部分的第一乐段是100—111行,前两句是引子,之后两乐句,每句5小节,从第111节进入展开部分,第137节为再现段,最后在第163小节戛然而止。

三、作品《对歌》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陈思出生于音乐世家,初一时即被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录取,在沈阳音乐学院学习了11年。沈阳音乐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在校期间陈思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民族民间音乐,之后到中央音乐学院读硕士和博士,跟随作曲家叶小纲学习。其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自身较为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基础。陈思作品《对歌》具有典型东北地区的音乐风格特征,本文分析了其中东北音乐风格与20世纪创作手法的简要结合。

(一)作品定弦的特点

钢琴有利于演奏不同的音乐风格,但古筝在创作技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古筝作品在定弦上大多采用同一调式的音高,而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在不同音区采用了不同的调式。很明显,在定弦上,从低到高采用了#F宫调式、bA宫调式和C宫调式。这样不光在某種程度上拓展了乐器的音域,而且还能够去满足现代音乐频繁变化的要求。

(二)主题材料的民族性

作曲家在创作这首歌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东北民歌的固定形式,但作品中满满都是东北音乐的元素。东北民歌融合了东北方言的特征,旋律具有明显的丰富多彩的特点,速度快,节奏活泼,展现了东北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性格。在这部作品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作品呈现出节奏快、节奏匀称的特点,同时,随着情节的发展,作品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特色。作品既体现了东北民乐的乐观风格,又运用了许多东北民间音乐的音调素材进行创作。经分析可知,东北民歌《摇篮曲》和《正对花》的分段音阶集与两首民乐的音阶集是主题音阶集的子集。相比之下,作品的主题音调为《摇篮曲》的不严格的倒影形式,民歌《正对花》的简化主基调与主题基调相似,在作品《对歌》中,中心主题音阶集和时间间隔函量与作品主题是一样的,但作曲家在节奏上运用了宽放的技巧。

四、作品《对歌》的节奏特点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传统音乐作品中,重复与统一为节奏的主要特征,20世纪音乐作品中,节奏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组合方式越来越丰富。通过总结和分析可知,从第五小节开始,这首歌的记谱是4/4和4/3拍,部分古筝声部为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虽然钢琴部分的和弦不是按正拍正位进入,这使得音乐的节奏不规则,并加强了作品的动力性,但在歌曲的80小节,古筝部分开始演奏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的音型,在96小节钢琴增加了一层声部。这一声部的律动,按照律动判断节拍分别是6/16、6/16、3/16、6/16、4/16、6/16、6/16,这种节奏在有规律的节奏中突然中断,造成音乐的突然变化,产生新的动力。

五、《对歌》中多调性复合的运用

在20世纪的现代作品中,调性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复调同时存在。在《对歌》这首乐曲中,作曲家也运用了这一技巧,可以发现,古筝的那部分声音,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调性。按照宫调不能省略的原则,此四音组可以被认为是宫调G,根据同样的原理,钢琴上声部的四音组可以被判断为A宫调式,而钢琴下声部可以被评价为D宫调式,在古筝部分,当散板主题刚刚出现时,底部出现的主题段是#F宫调式,而上声部出现的主题旋律是bA宫调式,形成了一种复调关系,三个调式同时发出,两个不同调性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使得不同调性的声音互相交错,变得更加精彩。

六、作品《对歌》的纵向音高关系

作品的纵向音高主要由纯四度和高二度叠加构成。该作品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是高度统一的。特别是应用方面,作曲家也精心设计,通过观察作品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应用的是原型或简化形式,在作品的第二部分,纵向音高更多地使用了垂置形式,使得中段的纵向音响与两端部分的纵向音响形成对比,突出了中段的和声色彩性和音响紧张性。

七、结语

陈思作品《对歌》不是具体的民歌,然而,作品在旋律、和声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是民族音乐元素与20世纪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的一个有效范例。因此,认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这部作品对教学有着极其关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焱.对陈思《对歌》中民族音乐元素及创作技法的研究[J].音乐生活,2016(9):65-67.

[2]王伟.《云山》组曲中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演奏技法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3]趙若男.浅谈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创作方法的结合[J].北方音乐,2015(4):181.

[4]周婷婷.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44-648.

[5]钱成.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探讨[J].艺术研究,2015(1):170-171.

[6]王一冰.《在青翠的山谷里》中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及彰显[J].黄河之声,2016(15):83.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陈思对歌
新媒体技术视野下民间对歌民族志研究
相似与差异
对歌趁年青
黄文麟
n the Practice of Effective Class Teaching
陈思:南京长江大桥上的“生命守望者”
安溪茶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探究
民俗活动中的“聚戏”对非遗保护的思考
对歌
跳跳龙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