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松恩院士与《作物学报》的创复刊

2021-02-03谭光万刘旭王雯玥杨建仓祁葆滋

农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刊

谭光万 刘旭 王雯玥 杨建仓 祁葆滋

摘要:《作物学报》是中国作物学会会刊,在推动作物科学研究发展、传播作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戴松恩院士参与创办《作物学报》并担任第一任主编。为理清《作物学报》的发展历史,对作物学科史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查阅史料和专家访谈,叙述了戴松恩院士参与《作物学报》创刊、被迫停刊和推动复刊的历史过程。梳理后认为戴松恩院士在《作物学报》发展初期发挥了肇始奠基和继绝复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戴松恩;《作物学报》;创刊;复刊;中国农学会;中国作物学会

中图分类号:K826.3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055

Dai Song’en’s Contribution to the Start Publication and Resume Publication of Acta Agronomica Sinica

Tan Guangwan1, Liu Xu2, Wang Wenyue2, Yang Jiancang2, Qi Baozi2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Acta Agronomica Sinica is the journal of the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which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f crop science and spreading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Academician Dai Song’en participated in the founding of Acta Agronomica Sinica and served as the first chief editor. In order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crop journals and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crop scie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Dai Song’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founding, suspension and resumption of Acta Agronomica Sinica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and expert interview. It is concluded that Dai Song’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rt publication and resume publication of the journal.

Keywords: Dai Song’en; Acta Agronomica Sinica; Start Publication; Resume Publication; China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0引言

《作物學报》是中国农学和作物学科类的一流期刊,在国内外农学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作物学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1961年,中国作物学会在长沙成立。1962年,作为中国作物学会会刊的《作物学报》创刊。自创刊以来,《作物学报》在推动作物科学研究发展、传播作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作物学报》创立及发展历史的关注较少,亟待梳理相关史料和研究。戴松恩院士是《作物学报》的第一任主编,在《作物学报》创刊及复刊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参与创立中国作物学会,主编《作物学报》

中国作物学会是由作物科教工作者和有关单位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作物科教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国内作物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1]。1961年12月20—28日,中国作物学会在长沙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宣告正式成立。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66人,围绕作物育种问题,从作物育种方向、目标、途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学术讨论;代表大会经过讨论,选出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选举金善宝为理事长,杨开渠、胡竞良、戴松恩、蔡旭、何康为副理事长,戴松恩兼秘书长。理事会讨论决定按作物筹建专业委员会并创办《作物学报》,以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2]。

1962年,中国作物学会会刊《作物学报》创刊,由戴松恩担任主编。戴松恩在办刊之初,提出了“以反映我国作物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编辑方针,希望将《作物学报》办成类似美国的《作物科学》(《Crop Science》)一样高水平的理论性作物学期刊。戴松恩在手稿“关于主编《作物学报》的问题”中写道“编辑方针:以反映中国作物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编辑思想:当初,我想把《作物学报》办成一种理论性比较强,水平比较高的学术刊物,一开始就以美国的《作物科学》为榜样。”[3]他提出的这些办刊思想在《作物学报》的创刊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图1)。在高水平办刊思路下,戴松恩积极联系当时著名的作物科学家在《作物学报》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在《作物学报》1962年第1期上,一共发表了11篇学术论文,作者有金善宝、杨允奎、杨守仁、冯祖寿、崔澄、Ф.Γ.基里钦科院士等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

戴松恩非常关注当时年轻学者的科研成果,不吝对青年学者的鼓励。当时还是青年学者的李振声,至今对戴松恩找他约稿的事情还记忆犹新。李振声回忆:“1961年12月中国作物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我去参加了会议。我在会上作了题为‘小麦-偃麦草杂种夭亡与不育问题的探讨——小麦与偃麦草杂交的研究(二)’的学术报告。这是我到了西北从事研究以后的第二篇文章。当时还有金善宝老先生,我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认识了金善宝老先生,并建立了联系。我把标本也带去了,金善宝老先生看了我的标本。让我没有想到的事情是,我作完报告之后,戴松恩先生说:‘你这个稿子,留下。’要我交给一个编辑,我记不起这个人的名字了。但是,当时我觉得这个稿子还得改一改,我就改了一晚上,还没有改完。在回去的路上,我在火车上继续校对、修改。到了郑州分开的时候,我才把稿子改好给那个编辑。我回西北,编辑回北京。没想到,那篇文章居然发表在《作物学报》的创刊号上。《作物学报》1962年第1卷第1期,戴松恩先生就是《作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的主编。我的文章在第2篇!”[4](如图2)。李振声院士认为,这篇文章能在《作物学报》创刊号的第二篇位置发表是对小麦远缘杂交研究的肯定和鼓励,调动了课题组同志的工作积极性[5]。

1962—1965年在戴松恩的主持下,《作物学报》一共出版了16期,发表文章165篇。据戴松恩统计,这些文章中145篇来自省级以上科学研究单位和人员,占87.9%,来自市、县的只有13篇,占7.9%,其他7篇,占4.2%;理论性的论文138篇,占83.6%,结合实际的研究成果27篇,占16.4%。专家来稿65篇,占来稿总数的9.7%,刊登率为71%。一般科研人员来稿共计544篇,占来稿总数的90.3%,录用率为22.5%[3]。由此可见,在戴松恩创办高水平理论性学术期刊的思路下,《作物学报》在初创的4年间,以刊登作物科学研究领域高水平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论文为主,相对注重发表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这在当时国内作物科学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对推动作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作物学报》在出版了2期后被迫停刊,中国作物学会的所有活动也被迫停止。

2参加中国农学会座谈会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召開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决定1978年春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在全国科学大会的任务中提出要“交流经验,制定规划,表扬先进,特别要表扬有发明创造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四人帮’干扰破坏拆掉的科研机构要迅速恢复”、“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要抓紧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等,让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感受到中国科技工作即将迎来新的时代。

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农学会积极开展恢复学术活动的相关工作。1978年1月6—8日,戴松恩参加了中国农学会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的在京理事扩大会议(如图3),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裴丽生、农林部副部长肖鹏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精神,讨论恢复中国农学会及分科学会工作等问题。戴松恩当时还未恢复相关职务,但他不仅获邀参加会议,还在座谈会上发言,这让他感到非常激动。在讲话稿中他写道:“我至今还是中国农林科学院休干组的一个成员,没有分配工作,而今天都能够参加中国农学会召开的座谈会,揭批‘四人帮’对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严重破坏,还要讨论会后如何恢复和发展中国农学会及其所属分科学会的学术活动,对我国发展农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对此我是万分激动的。”戴松恩指出必须奋起直追,夺回时间。他建议:“要抓住重点,首先根据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下决心解决提出的科技问题,同时要根据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抓住关键,抓住带头的项目,结合国情,学习外国,勇于独创,并抓紧科研机构的发展、科技人员的培养、科学实验设备的采购等措施的落实。”[6]戴松恩的这些建议,对国内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恢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戴松恩协助金善宝等人开始开展恢复中国作物学会的相关工作。

3推动《作物学报》复刊

1978年2月11日,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座谈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中国农学会理事长杨显东,以及常务理事、理事及《作物学报》编委等14人参加了会议。戴松恩以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身份,在会上传达了中国农学会在京理事扩大会议精神和布置的任务。参会人员对中国作物学会1978年恢复开展活动的计划进行了讨论,由戴松恩作了记录和总结。在总结中将《作物学报》的复刊放在首要的位置,指出大家一致同意复刊《作物学报》,成立“作物学报复刊筹备委员会”,具体开展相关工作,特别指出了复刊《作物学报》要与《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进行协商,避免重复。

在金善宝、杨显东、戴松恩等中国农学会、中国作物学会理事的共同努力下,1978年5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作物学报》复刊。1979年,《作物学报》出版了复刊后的第一期(《作物学报》第5卷第3期),该期发表了游修龄、李丕衍、曾世雄、徐义俊、林廷安、叶绍文等学者的6篇学术论文(如图4),研究主题包括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分化和传播,小麦栽培技术,水稻品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及其与亲本关系,雄性不育油菜的花器形态,冬小麦的诱发突变以及玉米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此外,还刊登了全国农作物品种资源科研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和中国棉花学会成立2篇学术动态。

4结语

戴松恩院士是《作物学报》第一任主编,在《作物学报》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作物学报》初创时期,戴松恩院士提出了编辑方针和办刊思路,指明了办刊方向,主编出版创刊号,有肇始奠基之功。此后,他精心甄选,刊发作物学科高水平论文,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内作物学科理论研究。在《作物学报》被迫停刊后,戴松恩奔走建议,积极协助金善宝等专家恢复中国作物学会及其学术活动,推动了《作物学报》的复刊,有继绝复存之功。

参考文献

[1]中国作物学会官网.学会介绍,学会章程[EB/OL].http://www. chinacrops.org/ about.asp?keyno=4.

[2]中国作物学会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和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J].作物学报,1962(1):76.

[3]戴松恩.关于主编《作物学报》的问题[Z].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1967.

[4]李振声访谈录[Z].北京,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2016-11-05,.

[5]李振声.回忆戴松恩先生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与引导[N].中国科学报,2017-03-13(8).

[6]戴松恩.参加中国农学会座谈会讲稿[Z].资料存于采集工程数据库,1978-01.

猜你喜欢

创刊
《体育教学》创刊40周年贺信贺词
贺《清泉诗词》创刊30周年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校长》创刊十周年贺词
1994:创刊
浅析日本儿童文学杂志《赤い鳥》
时代宠物创刊十周年寄语
《杂文选刊》创刊25周年致启蒙者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