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和跨项选材研究

2021-02-03杨棠勋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项群柔道选材

杨棠勋

中国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和跨项选材研究

杨棠勋

乌克兰国立体育大学,基辅。

为了揭示中国奥运会冠军选材和跨项选材的成功经验,采用文献资料法、面谈和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251位奥运会冠军的选材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结论: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渐趋低龄化,中国17.5%的夏季奥运会冠军是跨项选材的结果;竞技能力相近,制胜因素类似,动作结构相似的项目才有可能实现跨项选材;跳水项目45.5%的奥运会冠军初选练习项目为体操;篮球与排球,摔跤与柔道,田径投掷项目与要求突出力量水平的柔道等项目也存在跨项选材;夏奥会和冬奥会项目之间目前还没有出现跨项选材培养的奥运会冠军,冬奥会项目冠军之间也没有出现跨项选材;跨项选材的前提是在初选项目有较好的符合专项需要的体能和技术基础;跨项选材运动员终选项目年龄略大,但未错过终选项目竞技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跨项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路径之一。

奥运会冠军;选材;跨项选材

1 选题依据

“正确的选材是造就奥运会冠军的先决条件!”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端,是将天赋好的候选者挑选出来从事专门训练的前期工作,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后备人才[1]。成功的选材正是奥运会冠军培养的良好开端。

运动员的选材一般分为基础、初级、中级和高级选材4个层次。每个层次包括初选复选、定向、终选4个阶段。基础选材层次主要指幼儿、小学训练小组等,初级选材层次主要指少体校等,中级选材层次主要指省市体工队,体育院校等,高级选材层次主要指国家青年队、国家队等[2]。

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和跨项选材。本文所指的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是指奥运会冠军进行训练的起始年龄,即基础层次的初选阶段。跨项选材主要是指运动员从一个运动项目跨入另一运动项目,并将原项目的运动经验、生理机能能力、技能迁移到跨入项目,且快速取得成功的过程[3]。研究中国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和跨项选材的理论与实践并得出准确结论,对于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1984年—2018年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上荣获237枚金牌的251位奥运会冠军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未包括中国香港奥委会和中国台北奥委会的5位奥运会冠军)。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国奥运会官网、百度等网站获取并统计历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的项目以及获得金牌运动员选材年龄和跨项选材的相关信息。同时通过CNKI网查阅核心期刊相关论文,掌握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

2.2.2 调查法 从2016年5月开始就中国奥运会冠军选材年龄和跨项选材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奥运会冠军问卷55份、奥运会冠军教练问卷51份,有关专家问卷15份。

2.2.3 观察法 2016年-2019年在北京、浙江、四川等地观察部分项目中国奥运会冠军训练,观看中国奥运会冠军比赛视频录像等以获取信息。

2.2.4 数理统计法 统计和计算中国奥运会冠军相关选材数据信息,以获得基本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

3.1.1 中国夏季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 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们对中国奥运会冠军的平均选材年龄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中国夏季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最小,为6.19岁,其中蹦床为5.33岁,体操为5.64岁,跳水为6.68岁;技能主导类准确性项群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最大,为14岁,其中射击为14.77岁,我国射箭奥运会冠军至今只有张娟娟1人,其选材年龄与准确性项群平均选材年龄一致;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为12.05岁,其中击剑11.57岁,拳击15.33岁,柔道12.38岁,摔跤10.50岁,跆拳道10.71岁;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为8.26岁,其中女子排球10.92岁,乒乓球6.55岁,羽毛球7.89岁,网球7.50岁。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举重)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为11.06岁;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为8.75岁,其中自行车为7.50岁,游泳(游泳距离小于200m)为8.00岁,速度性项群中田径项目仅刘翔一人获得过奥运会冠军,其选材年龄为13岁;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为11.6岁,其中田径13.29岁,赛艇14.25岁,皮划艇13.8岁,帆船12.5岁,游泳7.88岁。

表1 中国夏季奥运会冠军选材年龄一览表(M±S)

3.1.2 中国冬季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 经过访谈调查和奥运会冠军数据统计,中国技能主导类冬季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为12.67岁(详见表2),其中花样滑冰为12.5岁,自由式滑雪冠军仅韩晓鹏1人,为13岁;体能主导类奥运会冠军平均选材年龄为10.13岁,其中短道速滑为9.5岁,速度滑冰仅张虹1人,为12岁。

表2 中国冬季奥运会冠军选材年龄一览表(M±S)

3.2 中国奥运会冠军的主要选材指标

优秀运动员的选材必须结合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和制胜规律进行,同时选材还涉及遗传、年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心理能力、智力、运动技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及其指标,对此前人已有大量研究和成果。本论文对此不再讨论。

3.3 奥运会冠军的跨项选材

科学选材是造就奥运会冠军的重要前提。经过面谈,问卷调查和查询有关文献资料[4]发现(参见表3),我国251位奥运会冠军中有44人(占17.5%)为跨项选材的运动员,说明跨项选材在奥运会冠军的培养中较为普遍和非常重要。

表3 中国奥运会冠军跨项选材统计(N=44)

4 讨论与分析

4.1 中国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渐趋低龄化

仔细探究中国夏季奥运会冠军的年龄可以发现,20世纪80-90年代的奥运会冠军选材年龄略微偏大,21世纪以后涌现的奥运会冠军选材年龄越来越小,趋于低龄化。

例如,体操选手李宁出生于1963年3月10日,8岁选材,21岁获奥运会冠军;邹凯出生于1988年2月25日,4岁基础选材训练,20岁首获奥运会冠军[6]。

举重奥运会冠军吴数德出生于1959年10月18日,14岁选材,25岁获奥运会冠军;龙清泉出生于1990年12月3日,8岁基础选材训练,17岁首获奥运会冠军,25岁再获奥运会冠军[7]。

女排选手周晓兰出生于1957年,1973年16岁才开始选材训练,27岁获奥运会冠军;张常宁出生于1995年11月6日,8岁选材训练,21岁获奥运会冠军。

女子跳水选手周继红出生于1965年10月11日,10岁选材训练,19岁获奥运会冠军;陈若琳出生于1992年12月12日,4岁基础选材训练,17岁首获奥运会冠军,并连续在3届奥运会上获5枚金牌[8]。

荣获1984年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女排12名运动员的平均选材年龄为13.1+2.1岁,身高179.67±3.6 cm,夺冠时平均年龄为23±3.12岁[9-10]。而2016年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队员选材时的平均年龄下降为10.1±2.67岁,身高增加到189.25±3.8 cm,但夺冠时的平均年龄提高了,为24.17±3.67岁[11],说明运动员的选材年龄小了,创造优异成绩的周期长了,竞技能力的竞争更激烈了。

4.2 17.5%的夏季奥运会冠军是跨项选材的结果

我国251位奥运会冠军中,有44人(占17.5%)是跨项选材的结果。这44位奥运会冠军初级选材阶段的训练项目,并不是成就奥运会冠军的最终项目,而是2次选材之后成就了奥运会冠军的辉煌。其中高敏、乐靖宜、仲满、何雯娜4人是3次选材以后成就了奥运会冠军的辉煌。

例如,1988年和1992年奥运会跳水女子3m跳板冠军高敏,4岁初级选材的训练项目是游泳,6岁改练体操,9岁最终定向为跳水3 m跳板项目。身高175 cm的乐靖宜,7岁初级选材的训练项目是跳高,9岁改练花样游泳,11岁才确定练习游泳,1996年在第26届奥运会上获女子100 m自由泳金牌。身高190 cm的仲满,12岁初级选材的项目是跳高,13岁改练篮球,14岁最终定向击剑,2008年在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个人佩剑金牌。何雯娜6岁练习体操,9岁练习技巧,10岁定向蹦床,2008年奥运会获冠军。

4.3 竞技能力相近,制胜因素类似,动作结构相似的项目才有可能跨项选材

研究表明,运动员跨项选材效果较好的多属于同类项群的互转,尤其是同组群之间项目的互转[12]。项群联系是运动员转项成才的重要基础,原项目与转练项目之间的项群联系是也是转项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13]。项群训练理论是跨项选拔选育人才的理论基础。

例如,跳水与体操均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14],其制胜因素的相似性很高,“动作难度”“动作质量”是跳水制胜的基本要素;难、稳、美、压、齐是跳水项目的制胜规律[15]。竞技体操项目的制胜规律是“力”“难”“新”“稳”“美”“高”“飘”,的完美结合[16]。跳水与体操动作结构的相似度也比较接近,上述因素是跨项选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奥运会冠军跨项选材的统计结果表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目与耐力性项目之间,因竞技能力,制胜因素,动作结构和能量代谢特征的不同,基本不具备跨项选材的可能性。

4.3.1 跳水项目跨项选材普遍,45.5%的奥运会冠军初选练习项目为体操 奥运会冠军的跨项选材主要在竞技能力相近,制胜因素类似,动作结构相似的项目中存在。例如,在我国33位跳水奥运会冠军中,有13位的初选项目为体操,后定项为跳水;有1位初选为技巧,后定项为跳水;高敏初选游泳,改练体操,最终定项为跳水。我国共有33位跳水奥运会冠军[17],其中15位是跨项选材的运动员,占跳水奥运会冠军总数的45.5%,占中国奥运会冠军总数的7.6%。

例如,“00后”奥运会冠军任茜出生于2001年2月2日,2004年4岁进入成都市少儿业余体校体操队训练,经过3年的体操训练,打下了一定的运动素质基础,2007年到四川队改练跳水,2013年进入中国跳水队,2016年8月年仅15岁获奥运会女子单人10m跳台金牌[18]。

4.3.2 篮球与排球,摔跤与柔道,田径投掷项目与要求突出力量水平的柔道等项目也存在跨项选材 例如,两届奥运会冠军冼东妹1975年9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市,身高158cm,体重52kg,13岁练习摔跤,15岁改练柔道,2004年29岁首获奥运会女子柔道52kg级冠军,33岁再获奥运会奥运会女子柔道52kg级冠军。

柔道奥运会冠军杨秀丽,1983年9月1日出生于辽宁,身高173cm,体重77kg,1995年进行铅球训练,1997年进入阜新市体校改练柔道,2008年8月14日在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柔道78kg级金牌。

自行车选手宫金杰1986年11月12日出生于吉林省东丰县,身高168cm,体重67kg,10岁开始练习田径项目,打下了一定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后,于2002年15岁跨项选材进入吉林队,改练场地自行车项目,2016年8月13日在第31届奥运会与钟天使合作以32s 107的成绩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

4.4 夏奥会和冬奥会项目之间目前还没有出现跨项选材培养的奥运会冠军,冬奥会项目冠军之间也没有出现跨项选材

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荣获金牌的20个大项,在冬季奥运会上荣获金牌的4个大项的冠军之间,目前还没有发现相互跨项选材的情况,冬季奥运会冠军也没有出现在冬季项目上跨项选材的情况。

4.5 跨项选材的前提是在初选项目有较好的符合专项需要的体能和技术基础;

跨项选材的奥运会冠军在初选项目中均有较好的,符合专项需要的身体形态,并在初选项目的训练中打下了较好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基础。这有利于其运动技能的多样化和竞技能力的迁移,更有利于成才。

4.6 跨项选材运动员终选项目年龄略大,但未错过终选项目竞技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跨项选材的时间节点是不能错过跨入项竞技能力和制胜因素发展的敏感期,因此重视运动项目竞技能力和制胜因素发展的敏感期是跨项选材成功的重要前提[19]。

例如,帆船奥运会冠军徐莉佳5岁开始游泳训练,1997年10岁改练帆船,2012年25岁获奥运会冠军。金紫薇12岁练习篮球,14岁改练赛艇,25岁获奥运会冠军;奚爱华12岁初选铅球,15改练赛艇,26岁获奥运会冠军。

男子110m栏奥运会冠军刘翔出生于1983年7月13日(出生时体重4.5kg),7岁被仲锁贵教练初选练习田径,10岁被顾宝刚教练选中练习跳远,13岁被方水泉教练看中改练跨栏,16岁由孙海平教练指导训练跨栏,21岁成为奥运会冠军。

4.7 跨项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路径之一

东京奥运会新设攀岩、冲浪、滑板项目,依照惯例选材并无多少辗转腾挪空间,实施跨界跨项选材是必然之选;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而言,针对我国奥运项目“夏强冬弱”以及冬季项目多年局限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展的现状,要做到“全面参赛、恶补短板”,实施跨界跨项选材同样是必然之选[20]。

5 结 论

(1)中国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渐趋低龄化,中国17.5%的夏季奥运会冠军是跨项选材的结果,竞技能力相近,制胜因素类似,动作结构相似的项目才有可能能跨项选材。

(2)跳水项目跨项选材普遍,45.5%的奥运会冠军初选练习项目为体操;篮球与排球,摔跤与柔道,田径投掷项目与要求突出力量水平的柔道等项目也存在跨项选材。

(3)夏奥会和冬奥会项目之间目前还没有出现跨项选材培养的奥运会冠军,冬奥会项目冠军之间也没有出现跨项选材。跨项选材的前提是在初选项目有较好的符合专项需要的体能和技术基础;跨项选材运动员终选项目年龄略大,但未错过终选项目竞技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4)跨项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路径之一。

[1] 徐本力. 运动员选材[J].福建体育科技,1984(01):19~92.

[2] 王金灿,主编.运动选材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30.

[3] VAEYENS R, GULLICH A ,WARR C R,et al.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promotion programmes of Olympic athlete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9, 27(13):1378~1380.

[4]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36~133.

[5] 陈仁伟,霍 凯.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流动的项群特征与趋势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02).

[6]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35~36.

[7]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84.

[8]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87.

[9] 刘广欣,周明华,王 勇.浅析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57~58.

[10]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39~43.

[11]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124~126.

[12] 王阿婷,曹宗航.竞技体育跨界跨项选材的学理基础、实践逻辑与实施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12):77~82.

[13] 陈 丹.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员转项成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26(04):9~11.

[1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6.

[15] 周继红.双人跳水比赛制胜因素解析及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5.

[16] 赵洪明.对竞技体操制胜规律的再认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102~105.

[17]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15~16.

[18] 杨世勇,李靖文,主编.体育界的精英——中国的奥运冠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122~123.

[19] 杨群茹.跨项选材理论溯源与关键问题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06):95~102.

[20] 客观看待跨界跨项选材[N].人民日报,2020~05~18.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Olympic Champions and Cross-event Selection

YANG Tangxun

Ukrainian National Sports University, Kyiv, vkrain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hina's Olympic champion selection and cross event selec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251 Olympic champions in China.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selection age of Olympic champions tends to be younger, and 17.5% of Summer Olympic champions in China are the result of cross event sel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ss event selection is possible only when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is similar, the winning factors are similar, and the movement structure is similar; gymnastics is the primary training item for 45.5% Olympic champions in diving; there are also cross event selection in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 wrestling and judo, throwing events in track and field, and judo, which requires outstanding strength level; At present, there is no cross event selection between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and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there is no cross event selection betwee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The premise of cross event selection is that there is a good physical and technical ba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al needs in the primary events; the cross event selection athletes are slightly older in the final selection, but they have not missed the sensitive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final events; Cross event selection is one of the way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athletes.

Olympic champion; Material selection; Cross event selection

G808.18

A

1007―6891(2021)01―005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1.13

2019-10-17

2019-11-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夏季冬季奥运会冠军群体成长特征研究”(16BTY090)。

猜你喜欢

项群柔道选材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