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特点视角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管控路径研究

2021-02-0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大学生

肖 旭

(四川文理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意识形态事关兴亡,意识形态安全是一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中,高校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第一次明确提出“意识形态”概念的是法国哲学家特拉希(Destutt DeTracy),他认为意识形态就是“观念学”,是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的科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基础.意识形态是一种符号表达形式,它为社会辩护,或对其进行批判.[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也明确了意识形态的概念,指出“意识形态”指“观念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我国学术界延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内涵的基本论述,[2]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进一步研究.在对意识形态内涵的探讨上,学者们的界定大同小异,总体上都没有超出思想体系、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其约束性上,意识形态相当于一种“软国家机器”,[3]集认识功能、评价功能、实践功能、创新功能为一体.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目前学界对高校意识形态研究更多地是从外部大环境入手,研究外部环境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及应对,较少分析高校学生这一主体的特点.因此,本文从高校学生这一群体出发,研究新时代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风险以及应对路径.

1 新时代高校学生群体特点

根据中国学生入学年龄推测,现如今全国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在1998年之后出生,其中00后占大半部分.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现如今高校学生呈现出与90后大学生群体不同的特点.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意识形态引领和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有效应对意识形态危机的关键一环.

1.1 价值追求个性化,自我意识较强

目前的在读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世纪之交,有着与以往的大学生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一方面,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新鲜的思潮涌入,社会价值趋于多元,在这样的宏观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普遍存在价值追求个性化的特点,内部亚文化流行.另一方面,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多数父母秉持优生优育的理念,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且父母多数受过教育.对于孩子的抚养更加精细化,更加尊重孩子.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在价值追求上,不再局限于父母老师对他们的传统要求与期待,更加趋向多元化.

1.2 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

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目前的在读大学生具有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由于成长在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开始通过互联网接触新鲜事物和信息.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往往更加善于通过网络渠道迅速掌握一手消息和最新技术.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大赛是他们崭露头角的重要平台,青年学生们还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校外的一些活动信息并积极参与.最新发布的电子产品、最新出品的热门影视剧作品、社会上的热点新闻、时事政治往往是他们高度关注的内容.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和执行力.

1.3 取信息的能力较强,但网络化娱乐生活方式渗透明显

出生于世纪之交的大学生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也被这个时代称之为“网络原住民”.网络购物、手机点餐、APP找房、网约车、音视频及网游等现代化网络服务方式和娱乐方式为他们的衣食住行娱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他们往往更加善于通过网络渠道迅速掌握一手消息和最新技术,最新发布的电子产品、最新出品的热门影视剧作品、社会上的热点新闻、时事政治往往是他们高度关注的内容.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仍处于智识不健全的阶段,分辨能力不够,无法将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分开,许多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社交、手机购物等,导致无法参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无法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正确的声音,这些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恶劣,处于智识发展关键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很难正确辨别,容易被带到错误的方向.

2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事关兴亡,意识形态安全是一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一个共同体而言,威胁政治稳定的主要方面并非传统的军事威胁或者战争,而是他国观念上的入侵,文化产品比军队和坦克行进得更快、更深入,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念入侵是目前国家政治安全与稳定的主要挑战.[4]一个政权的稳定仅靠强制力存在是不行的,自下而上的某种道德支持与合力,对于一个政权的稳固与长存至关重要.因此,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2.1 国际局势 风云变幻

放眼国际,我们处在一个力量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国际大环境中,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也愈加激烈.美国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实质上是从海上围堵中国崛起,设置了由南韩、日本、菲律宾、印度等中国周边邻国组成的所谓“三条岛链”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台湾问题、近年来的南海问题以及印度拒绝加入新自贸区协定等都反映出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来自西方大国的战略遏制.2019年的香港问题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种种“甩锅”行为更让我们意识到西式民主所具有的虚伪性,更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保持战略定力是何等重要.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保持战略定力,是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关键.

2.2 党管高校 观念先行

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在新时代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中,高校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场所,高校建设与发展更加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引领.由于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社会上出现的新思想、新潮流、新风气乃至一些细微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会率先进入高校,并被在校大学生群体所接触.同时,由于高校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智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西方势力将高校大学生作为主要攻克对象,尤其是在网络领域的渗透.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做好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管控,既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条件.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在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将高校的观念上层建筑筑牢筑好,党和国家的发展才能拥有可靠的人才储备.

3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风险剖析

由于国际博弈格局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我国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从外部因素来讲,西方国家的思想和价值输出是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从内因上看,对外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正在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管控形成新的挑战.

3.1 西方国家加紧意识形态渗透

高校我国高校历来是先进思想文化的汇聚地,也是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储备地,因此不少西方国家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渗透和腐朽思想输出的切入口.对外开放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双重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的一些现金思想文化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拓宽青年学生视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但另一方面,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也夹杂着与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相违背的成分,甚至有些思想包藏着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祸心,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形成严峻挑战.[5]西方输入的某些所谓的“先进文化”正在对我国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提出挑战.如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资本主义“普世价值”以及在今年疫情期间出现的“绝对自由主义”等文化思潮,正在无形中影响着我国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由于高校学生智识尚未健全、思想有不成熟之处,容易片面看待问题,缺少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极易在这样的文化思潮影响下迷失自我,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产生文化自卑心理.

3.2 国内价值观念多元化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腾飞,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尊重市场规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功利主义、享乐拜金等思想文化糟粕正在严重损毁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盛行,罔顾集体利益的例子屡见不鲜.牺牲奉献精神也不再是每个人遵守的价值准则,近年来出现的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热议话题正是国人道德滑坡的最佳例证.这种思想风气也日益蔓延到高校,尤其是功利主义思想对高校学生的荼毒之深.[6]比如部分高校学生怀着功利的目的入党和竞选班委干部,是想为自己的履历增光添彩,为自己今后求职增加砝码,而非服务群众和班级同学.再如许多高校设置综合量化考核制度,就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多多参与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能力.这就导致许多学生非加量化分不参加活动的现象,这就是目前我国高校部分学生的思想现状.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相去甚远,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4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风险管控

青年学生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力量,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在思想上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亟须创新方式、改进方法,以学生较为接受的方式向其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

4.1 坚守理论阵地:重视思政课程教学

思想政治课程历来都是我国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主要手段.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渗透的当下,我国高校更应坚守理论阵地,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所发挥的作用.[7]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的眼光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它系统论证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深刻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性.思政课教师应从宏观视角和理论根源等方面向青年学生讲述和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积极促进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针对高校学生呈现出的思维创新、思想活跃等特点,高校思政类课程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主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分享与交流环节,教师在关键时候加以引导,让学生们在思想碰撞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文化优越性的认识.

4.2 创新传播方式:占领主流舆论阵地

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腾飞而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他们往往习惯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消息和输出观点.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牢牢把握这一特点,不断革新传播方式,占领主流舆论宣传阵地.[8]一方面,高校管理主体应与时俱进,主动走进网络领域,关注青年学子的思想动态.高校学生工作部们及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应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定期谈心谈话,通过主题班会等传统形式把握学生总体思想动向.同时,通过关注学生喜欢的媒体信息,重视学生在网络世界里的言论,发现异常及时线下谈心谈话,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另一方面,高校应做好主流媒介建设工作,并通过学校官方媒介积极弘扬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甚至还有哔哩哔哩直播、抖音等多种线上媒介,如何运营和管理这些官方媒介成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关键.官方媒介的运营应贴近学生生活,以流行的形式向学生传输主流文化,传播正能量.

4.3 把握群体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校的责任重在育人,为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主力军,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理应从青年学生群体入手,把握其特点,发挥其主体作用.[9]青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价值追求趋向个性化,富于创新精神,这些都是新一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优点.因此,高校管理工作应充分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在管理模式上,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尤其是抓好学生干部和党员.学生干部和党员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很好的朋辈示范作用,学生干部和党员思想纯洁、作风正派,自然会对其他同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针对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想尚不稳定的特点,学校管理者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比如校园心理健康周、防诈反诈活动、抵制校园贷宣传活动、校园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等等不同主题的活动.活动开展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活动策划、活动组织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体验到意义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主题的设置上,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主流价值理念贯穿活动开展的始终,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加深青年学生对校园文化、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的认同.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