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主客体的转变和路径的创新

2021-02-0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 琳

(西华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性布局及重要性等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强调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南,其中对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1]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筹安全与发展而创立的科学论断,具有中国特色,也是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有力武器.在大学生中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国家安全素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保家卫国的需要.明确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客体和有效路径是加强对其教育的基础,是解决“由谁教、教育谁”和“怎样教”的基本问题.

1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我国的法定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法定要求.[2]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贯穿于高校育人工作的始终,旨在大学生能正确且理性的看待当前我国国内外的安全形势,其对于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越演越烈,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策划和平演变、“颜色革命”“藏独”“疆独”等分裂国家,网络陷阱重重,金融风险加剧,贸易摩擦增多、改革矛盾叠加……新时代大学生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国家都面临着传统或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必须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被打断的危险”.[3]所以,在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形势和瞬息万变的国际安全环境下,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

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要求.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敌对势力争夺的主要对象,高校则成为敌对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恩格斯说:“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4]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素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主动接受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增强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居安思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学习、宣传、践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客体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习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应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旨在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素养,强化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能力.[5]其教育主客体对国家安全观教育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体是政府高校,而客体的大学生同时又是接受主体.由于他们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的地位不同,其作用也有较大区别.

政府起领导作用,致力于普及性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应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而提出的,要实现的目标,党和政府领导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制定和完善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政策法规,传播国家安全的正面信息,研发国家安全教育专门教材,营造绿色网络空间,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全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时适时融入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指导、检查、评估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开展情况,引领大学生抵制西化、分化等错误思想的侵蚀和蔓延,辩证分析、看待国家安全形势及局势,培养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意识.

高校发挥主阵地作用,扮演着主导性角色.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将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想方设法创建国家安全教育的见习基地;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渗透的有机结合;选好配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构立体化的教育路径,精心营造教育环境,帮助大学生廓清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引导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克服大学生的被动接受地位,发挥其接受主体的主动性,从而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其进行自我教育.国家安全观为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实践指南,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创造适合于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氛围和环境.[6]政府、高校所传播的国家安全知识、培育的安全能力等都只有通过大学生这个接受主体,亲身体验、感悟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准确把握其特点和变化趋势,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增强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趋同,从而提升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教育效果.

3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立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7]我国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应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而提出的.根据新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特点,创新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第一、二、三课堂,建构教育的立体路径,才能有效提升其实效.

夯实第一课堂,提高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高校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课程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作用,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堂始终,深刻剖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外延,让大学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内核.同时,专业课中也应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形成协同效应,让学生坚持用“总体”的思维、方法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弄清内、外部安全形势,重视国土、国民安全,从而引领人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深化第二课堂,推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习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采取形式多样并精心设计的大学生党团活动、社团活动来营造爱国、爱家化氛围,强化以文育人.高校可举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术讲座、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等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普及国家安全相关知识,保证第一、二课堂的有效衔接,真正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及相关内容的入耳、入心、入脑.还可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庆祝、爱国主义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努力创建浓厚的总体国家安全教育校园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加强第三课堂,提升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网络育人成效.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网生代”,他们是使用网络最多、思想最活跃的人群,所以把网络教育作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三课堂.习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第三课堂,开展国家安全观课程的网上选课、授课与评教系统,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交互式”教育,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可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交互性等特征在网上开展,如举行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在线讲座等,拓展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的时间、空间;也可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专题网站、微信、微博、论坛、贴吧、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观点、知识、要求,又能进一步拓展其教育渠道,借助网络教育的互动性、便捷性,克服其知识传播的碎片化,促使大学生主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第三课堂教育,高校就必须提升师资队伍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当前,部分教师自身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不强,网络教学技术应用不好,与学生交流不畅.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又无时不在,网络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只有不断改进现代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控意识和自律能力,牢牢把握国家安全问题的舆论领导权,有力保障国家、民族的安全与发展.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