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庾家河战斗发生时间和伤亡人数的分析考证

2021-01-31刘少鸿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商洛

刘少鸿

(商洛日报社,陕西商洛 726000)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全党全国都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商洛革命斗争历史,也是地方党史教育的重要教材。

发生于1934年12月10日的庾家河战斗,是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这一战斗的胜利,有效打击了国民党“中央军”对红二十五军的尾追,结束了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历时二十多天,长驱1 800余里挺进陕南的艰苦历程,使红二十五军暂时摆脱困境,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在红二十五军战史及商洛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庾家河战斗在红二十五军的领导同志和广大指战员头脑中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回忆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突围出来到入陕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一段历程时,都会提到这场战斗。许多党史工作者所撰写的专著,从红二十五军战史到许多专题资料汇集,也多将这一战斗重重地写上了一笔。可是,以前在一些文章或讲话中,一些同志由于接触和引用的资料来源不同,就难免出现一些错讹或误差。比如:庾家河战斗的发生时间和敌我双方伤亡人数问题,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这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考证,从而作出准确的结论。

多年前,在编纂商洛党史资料和编著《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史略》之际,主管党史工作的商洛地委老领导梁喜元就与笔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了相关材料的说法各有不同,且差异较大,提出就这两个问题撰写专文进行分析研究,统一口径。遂由笔者执笔,形成了一篇研究专文。文章未曾公开发表,只是作为编写史著时内部参考使用。现在,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笔者在原文基础上,根据新发现的资料与研究成果,特作以下分析考证。

一、关于战斗发生的时间

在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以及国民党当年参加此次战斗的有关报告中,关于庾家河战斗交火时间的说法不尽一致。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多种表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

(一)上午说

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在1954年发表于《党史资料》上的《回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一文中写道:“从上午九时战至黄昏,我军将该敌全部打垮,敌人损失惨重,我军伤亡也很大,徐海东、程子华同志均负伤。”[1]102

程子华、郭述申、韩先楚、刘震、刘华清、陈先瑞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一文中说:“十日上午,省委在庾家河召开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问题,敌六十师突然奔袭而来。我军在东山坳口的排哨,当即与敌接火。”[1]93

红二十五军医院院长钱信忠1989年4月在《谈红二十五军的卫生工作》一文中说:“上午近十点多钟,省委正在庾家河开会,研究创建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问题,敌人六十师由七里荫奔袭而来……”[2]552

红二十五军老战士王诚汉在谈到庾家河战斗时说:“战斗异常艰苦激烈,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2]400

(二)中午说

解放军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徐海东将军传》写道:“12月10日中午,徐海东正在庾家河参加省委会,突然外边枪声大作,警卫员报告说,敌人占领了东北坳口。”战斗“从中午打到黄昏”①。

81043部队写的《我们的老军长》一文中说:“那天中午,鄂豫皖省委正在开会讨论创建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问题。敌人六十师由鸡头关方向突然袭来。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东面的排哨,发现敌情晚了。战斗一打响,省委立即中断了会议,军首长们跑步上了阵地。经过二十多个回合的反复冲杀,一直打到太阳落山的时候,终于把敌人打垮了。”

(三)下午说

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师余(庾)家河之役战斗详报》记载:“九日晚命令之要旨如左:一、……今(九)日晨由三要司转向西南,经雪家泥岭、核桃坪、余家河逃窜。二、师以跟踪追击、歼灭……之目的,拟于明(十)日转向余家河追击前进。1.三六〇团为前卫,于十日午前七时由鸡头关出发,经北路头——核桃坪——龙古奶向余家河严密搜索追击前进……”十日,该师师长接到三六〇团与红二十五军接战情况后,“职即亲至三六〇团阵地……其时已午后四时三十分,而我三六〇团已……酣战约二小时余矣。当时据三六〇团梁团长面报,该团于午后零时三十分进抵龙古奶附近……迨午后一时三十分进抵余家河北端之南头山附近……惟时已午后六时,天色黑暗,雨雪纷飞……”“当(十)日晚七时下达命令,其要旨如左:一、……今(十)日午一时占领余家河北端一带阵地,顽强抵抗,经和猛击抄袭,于午后六时,向南头山以西败窜……”[3]

综上所述,说法各异。在综合分析对比三种不同的说法之后,笔者认为:第三种说法最接近当时的实际,即庾家河战斗的开始时间为午后一时多。

庾家河战斗是在会议开到一半时打起来的。这一点在老同志的回忆中是一致的。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上午九时就发生战斗是不可能的。一则,庾家河地处秦岭山区,冬天,天亮得迟,吃过饭后开会,开到一半,起码也是中午以后了。其二,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关于庾家河之战斗详报是当时的实战记录,对战前的布置、三六〇团追击的过程及战斗的具体进程都写得十分详细具体,也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按照头一天的作战命令,三六〇团十日早七时由鸡头关出发,向庾家河搜索前进。鸡头关距庾家河约五十里山路。三六〇团七时出发,“搜索前进”到庾家河,起码也得五六个小时。所以,午后一时三十分接触交战这个记录应该是比较准确的。1991年定稿出版的《红二十五军战史》和陕西省委与商洛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写、1992年出版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史略》,商洛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2000年出版的《商洛革命史》及商洛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2009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商洛历史》(第一卷)都以此为准,认定双方交战接火时间为午后一时多。本研究认为,这个写法是接近当时实际情况的。

二、关于敌我双方伤亡人数

关于庾家河战斗中敌我双方伤亡人数,不少老同志的回忆和有关党史工作者的文字记载亦不一致,大体上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敌方伤亡八百多,我方伤亡二百多

程子华、郭述申、韩先楚、刘震、刘华清、陈先瑞等老同志合写的文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中的说法是:“毙伤敌八百余名。我军也伤亡二百余人。”这几位老同志在他们分别所写的回忆文章中所讲也是这个数字。1985年出版的《红二十五军战史(第二稿)》及有关同志审定的文章中也是引用的这个数字[1]93。中共商洛地委党史研究室1989年编辑出版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一书综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一文中,也沿用了这一数字。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2000年编纂的《中共陕西历史简明辞典》中“庾家河战斗”一条写道:“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在洛南县庾家河(今属丹凤县)与尾追之国民党第六十师激战整日,将其击退,毙伤六十师800余人,缴获一批枪械弹药。”[4]该词条未指出我方的伤亡数字。

《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附录之《红二十五军长征大事记》1934年12月10日条:“庾家河战斗。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与突然袭来之敌第六十师恶战半日,经过二十多次反复冲杀,毙伤敌八百余名,将其击退。我亦伤亡二百多人,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5]

丹凤县庾家河烈士陵园佚名烈士墓碑碑文亦认为此次战斗共毙伤敌人800余名,红军亦伤亡200余名。

(二)敌方伤亡七百多,我方二百多

198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血沃中原——吴焕先传》一书中写道:“是役,敌人伤亡七百余名,我亦伤亡二百余人。”[6]

(三)敌方伤亡四百多人

1996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铁血雄关》一书中说:“战至黄昏……毙伤敌四百多人。”

(四)敌方伤亡三百多,我方一百多

钱信忠《谈红二十五军的卫生工作》中说:“经过激战,毙伤敌三百多人,程子华也负了伤,还有许多团、营干部也负了伤,战士负伤也有一百多人。我们军医院及时组织了抢救。”[2]552

《徐海东将军传》中写道:“这次战斗,共击毙击伤敌人三百多名,我伤亡一百九十余人,营以上干部大部分负了伤,程子华军长和徐海东副军长都负了重伤。”①

1935年7月17日,吴焕先代鄂豫陕省委给中央写的报告中称:“次日敌六十师全部(十九路军的余部)赶来,在(庾家河)给我军以猛烈的扑击(往返二十余次),冲锋血拼整天。结果将敌人全部击退,因天昏无缴获,死伤敌三百以上。我军因持久战,伤亡在百余,程、徐两同志受伤,下级干部亦有少数受伤。当时因顾及干部的指挥能力(及其他关系),遂改编为两团。”[1]52

此外,还有不少回忆文章,所涉及数字不尽相同,但数字基本不出上述几说,即敌死伤有八百多、七百多、四百多、三百多诸说,我方死伤人数有二百多、一百多两说。

上述问题的不同说法,哪一种说法是接近实际的?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所征集的大量资料中抽丝剥茧,分析研究,并多次同老同志、当事人,一起进行实际走访,考察研究,从而得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并作为主要依据和定论,在编著《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史略》《商洛革命史》及《中国共产党商洛历史(第一卷)》诸史著时得以体现。

吴焕先写给中央的报告,其时间是在此次战斗发生半年之后,所报告的情况应该是最接近当时的真实情况。钱信忠时为红二十五军医院院长,直接组织和参与了抢救伤员的工作,他的回忆数字也应该更加可信。至于其他不少老同志,包括当时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或当事人,由于在时隔几十年之后写回忆文章,难免出现记忆误差。庾家河战斗异常惨烈,红二十五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所以在几十年后的当事人回忆中,难免有不自觉的放大。而最初回忆者提供的数字准确与否,关系重大,如果准确性不大,往往以讹传讹,不断引用下来,也就一错再错了。至于其他史志工作者或文史爱好者写的著作和宣传文章中所列数字,往往是采用某种回忆录或者其他资料,很难作为主要依据。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红二十五军战史编委会在编写战史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编写说明中指出:“某些战斗的战果,有史料记载的要以史料为准,无史料依据的可参考老同志回忆。如庾家河战斗敌我伤亡数字,就与吴焕先1935年7月17日报告的数字不一致。吴的这个报告,将来是要公开出版的,读者将会提出质疑,影响战史的真实性。”所以,红二十五军战史最后的定稿和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共商洛地委党史研究室合编出版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史略》,以及中共商洛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商洛革命史》都记载着:“打死打伤敌三百多名”,红二十五军“战斗中共伤亡干部战士一百余名,军长、副军长和多名团营干部身负重伤。”[7-8]

这个结论是比较谨慎和接近实际的,也与本研究相一致。

注释:

① 见张麟《徐海东将军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出版。

猜你喜欢

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商洛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作品赏析6
谁领着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勤保障研究
红二十五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提出及其抉择
我的是故乡商洛
大将徐海东“吹牛皮”引出的故事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浅谈徐海东的军事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