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患者疼痛、肠粘连、感染、尿潴留发生的影响

2021-01-29王月芳王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肌瘤出血量腹腔镜

王月芳 王萍

德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山东 253000

子宫肌瘤也被称为纤维肌瘤,多发于女性的生殖器官。对于未生育的女性患者来说患有子宫肌瘤会造成一定影响。以往临床是通过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虽然这种术式具有一定疗效,但是该术式并发症较多,还具有高复发率,给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1]。随着微创理念的应用,临床逐渐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其治疗[2]。因此本文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 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6 例。上述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技术确诊。纳入标准: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患者肌瘤直径为3~9 cm;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本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合并存在其他重大感染性疾病。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24~56 岁,年龄(39.6±4.3)岁,其中子宫肌瘤类型,30 例为肌壁间子宫肌瘤,26 例浆膜下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5~55 岁,年龄(39.5±4.4)岁,其中子宫肌瘤类型,29 例为肌壁间子宫肌瘤,27 例浆膜下子宫肌瘤。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经腹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并呈仰卧位,在其下腹耻上做一个横切口,将子宫提出,探查盆腔内子宫肌瘤情况,并在其肌层注射12 U垂体后叶素,根据子宫肌瘤的实际情况将其切除。当患者为带蒂浆膜下肌瘤,需将瘤蒂基底部进行切断,并缝合其切口。研究组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气管插管麻醉呈膀胱结石位,在脐部作一10 mm 纵向切口,应用穿刺针将其穿刺,建立气腹,将腹腔镜置入。在腹腔镜直视下探查肌瘤情况,带蒂浆膜下肌瘤应用电凝将其切断,钝性分离,采用电凝止血法进行止血。肌壁间肌瘤需要先在肌瘤周围将垂体后叶素进行注入,然后采用单极电钩在子宫肌瘤突出处作一纵切口,向外牵引并上提瘤体,应用电凝将其切开,电凝止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等症状消失,且经检查后肌瘤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肿瘤病灶缩小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肿瘤病灶小于30%[3]。记录患者出现疼痛、肠粘连、感染、尿潴留的发生例数,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其中疼痛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4]。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3 项内容,分数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 s)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6% 高于对照组83.9%(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4%低于对照组17.9%(P<0.05),见表1。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16.7±0.5)h 以及住院时间(4.1±0.5)d 均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33.4±0.4)h 以及住院时间(7.4±0.3)d(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90.7±4.4)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8.6±4.2)ml(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4.3±0.1)低于对照组(6.5±0.2)(P<0.05),见表2。

研究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62.4±1.4)、躯体功能评分(64.4±2.3)、心理功能评分(51.3±1.4)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52.2±1.2)、躯体功能评分(50.2±0.9)、心理功能评分(40.1±0.2)(均P<0.05),见表3。

表1 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对比

表2 手术结果对比( ± s)

表2 手术结果对比( ± 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n 56 56手术时间(min)63.4±14.6 60.1±12.3 1.294 0.198肛门排气时间(h)33.4±0.4 16.7±0.5 195.172<0.001住院时间(d)7.4±0.3 4.1±0.5 42.351<0.001术中出血量(ml)128.6±4.2 90.7±4.4 46.626<0.001术后疼痛评分(分)6.5±0.2 4.3±0.1 73.626<0.001

表3 生活质量对比( ± s,分)

表3 生活质量对比( ± s,分)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心理功能32.2±1.1 40.1±0.2a 31.8±2.4 51.3±1.4ab n 56研究组5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社会功能44.2±0.6 52.2±1.2a 44.7±0.5 62.4±1.4ab躯体功能43.4±2.6 50.2±0.9a 44.2±1.7 64.4±2.3ab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该病是由于子宫平滑肌出现异常增生从而导致大量细胞生成,使纤维组织出现了缠结。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白带增加、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6]。

以往临床中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通常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方式,虽然该术式能够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能够保证手术进展顺利。但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也比较大,术中出血量多[7]。尤其是对于一些肌瘤直径较大的患者来说,在术后极其容易出现盆腔内环境粘连。而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可以在直视状态下,更好地观察肌瘤情况,视野清晰,弥补了经腹手术的缺点[8]。除此之外,腹腔镜剔除手术能够让其月经正常,而且也不会对生育功能造成损害。同时腹腔镜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比较小,不会给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有效减少病灶残留,提高治疗效果[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表示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腹腔镜手术通常采用2~4 孔法进行手术,切口比较小,在术后留下的瘢痕较小,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10]。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手术中不需要将其组织进行广泛剥离,有效减少了出血量,同时在腹腔镜下有利于将局部进行放大,方便手术顺利进行,也能清除患者的隐匿瘤体,减少复发情况的发生。这种手术方法降低了传统手术中器械对组织产生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卵巢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了[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且术中出血量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这说明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手术结果。临床上采用经腹手术治疗容易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术后肠粘连、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也比较低,给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了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临床有研究显示,通过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适当改进,使其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12]。随着微创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妇科手术中,不仅减小了人体组织或者是器官产生的破坏,还能够让患者正常受孕。腹腔镜剔除术在提高患者疗效的同时,还改善了其手术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满意度[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应用该术式通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虽然腹腔镜技术存在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阔韧带内肌瘤患者进行手术时容易损伤输尿管[14];(2)在对其进行手术时容易损坏子宫内膜;(3)在术中出现非正常性溢血[15]。但是本次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观察的指标、样本等数据比较少,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加大观察样本、指标等,从而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而且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低,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出血量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