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酸预防肺癌患者放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分析

2021-01-29赵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白细胞骨髓咖啡

赵倩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洛阳 471000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率的首位[1-2]。多数肺癌患者的早期症状无特异性,难以及时发现,是以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中晚期,丧失手术切除治疗机会[3-4]。目前,临床对于无法采取手术根治性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多推荐采用放疗或化疗。然而,随着研究进展发现,采取放化疗治疗后,易导致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进而引起患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5-6]。此外,白细胞的减少,导致患者的骨髓移植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对此不能耐受,从而退出治疗,影响治疗的效果[7-8]。因此,若能选用合适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及白细胞水平,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咖啡酸是一种酚酸类物质,具有调节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功效[9]。已有报道证实,咖啡酸在非霍奇淋巴瘤化疗后应用可有效改善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因此笔者拟将咖啡酸用于肺癌患者放疗,探究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1 月在本院住院的68 例肺癌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给予咖啡酸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 例。纳入标准:(1)均接受放疗治疗,放疗均采用IMRT,放疗剂量为60~66 Gy,中位剂量62 Gy;(2)病理确诊为肺癌;(3)无放疗禁忌证;(4)预计生存时间高于6 个月;(5)KPS 评分≥60分。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对咖啡酸过敏;(4)合并其他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5)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6)近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7)入组前1 个月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34 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5 例(73.53%),女性9 例(26.47%),年龄(60.72±5.08)岁,病理分期II期9 例(26.47%)、III期14 例(41.18%)、IV 期11 例(32.35%),病理类型为小细胞癌5 例(14.71%)、腺癌8 例(23.53%)、大细胞癌1 例(2.94%)、鳞状细胞癌20 例(58.82%)。对照组男性22 例(64.71%),女性12 例(35.29%),年 龄(61.33±5.14)岁,病 理 分 期II 期10 例(29.41%)、III期16 例(47.06%)、IV 期8 例(23.53%),病理类型为小细胞癌4 例(11.76%)、腺癌9 例(26.47%)、大细胞癌2例(5.88%)、鳞状细胞癌19例(55.88%)。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在放疗的第1 d 服用咖啡酸(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号H37020537,100 mg×18 片),300 mg/次,3 次/d,连续服用至放疗结束,对照组患者未服用任何影响血小板、白细胞的药物。当患者白细胞计数(WBC)降至2×109/L 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WBC 回升后停止。血小板计数降至50×109/L 时,给予白介素11治疗,回升后停用。

1.3 观察指标 每周检测患者血小板及WB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分血小板、WBC水平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BC变化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WBC 存在时间效应(F=287.645,P<0.001),在观察时间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WBC 水平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WBC水平有组别效应(F=98.320,P<0.001),试验组患者WBC水平在治疗1周、2周、4周后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WBC存在交互效应(F=7.591,P=0.011),两组患者WBC水平有随时间变化而升高的趋势,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BC变化( ± s,×109/L)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WBC变化( ± s,×109/L)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 治疗前6.15±1.50 6.21±1.44治疗4周后7.35±1.53 3.88±1.92 34 34治疗1周后4.37±1.15 3.92±1.24治疗2周后3.77±1.20 2.95±1.44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小板变化 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有时间效应(F=441.502,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在观察时间内有先降后升的趋势;两组血小板水平存在组别效应(F=165.558,P<0.001),试验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在治疗期间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存在交互效应(F=12.730,P<0.001),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有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小板变化( ± s,×109/L)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小板变化( ± s,×109/L)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 34 34治疗前188.65±14.27 189.52±13.09治疗1周后140.63±13.69 125.47±11.55治疗2周后116.48±14.38 101.73±11.94治疗4周后204.71±19.55 114.82±20.28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肺癌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调查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约为1/3 000,并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1]。放疗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手段之一,具有快速杀灭肿瘤细胞的优点,然而随着治疗的进展,有学者指出,当放疗剂量过高时,可对患者的骨髓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12-13]。当发生骨髓移植后肺癌患者的感染及出血的发生率急剧升高,影响治疗疗效,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4]。是以改善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骨髓抑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粒细胞及血小板刺激因子是临床上常用的改善骨髓抑制的药物,然而此类药物的价格昂贵,部分患者难以承受经济压力,从而放弃应用。

咖啡酸是一种新型的抗骨髓抑制的药物,该药具有促进粒细胞分化及释放的作用,此外咖啡酸尚可发挥止血功能,提升血小板水平[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WBC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应用咖啡酸组患者WBC水平降低趋势低于对照组,而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咖啡酸具有刺激巨噬细胞成熟并恢复骨髓抑制存在关系。进一步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发现,血小板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变化趋势类似,该结果可能与咖啡酸可发挥收缩微血管并促进凝血因子释放的作用有关。

综上,咖啡酸可改善肺癌患者放疗后WBC 及血小板降低的趋势,有助于恢复患者骨髓抑制。

伦理问题:作者申明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并履行告知义务,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白细胞骨髓咖啡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白细胞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咖啡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