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化瘀方加减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观察

2021-01-29孟俊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肾气药方益气

孟俊峰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郑州450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危重者会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极易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属可预防、可治疗性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呼吸困难持续加重[1]。常规西医治疗仅能控制病症,但对肺功能及病情进展缺乏特异性。古代中医学并没有COPD的具体记载及病名,根据其病史、临床症状,多将其归属于“喘证、咳嗽”等范畴,痰瘀伏肺、气滞血瘀是气道阻塞的病理基础,肺气虚、阳虚是疾病本虚,故对其治疗以温养益气、活血化瘀为主[2]。本研究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药方加减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9.76±5.46)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84±1.36)年。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0.15±5.4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01±1.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条件(1)纳入标准: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中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个人病史、家族史、实验室指标等综合检查被确诊;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符合COPD肺肾气虚型;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COPD急性加重期;妊娠期、哺乳期;患有精神分裂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无法配合研究;研究期间主动退出。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维持通畅呼吸,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营造舒适、温馨、干净的病房环境,积极预防感染,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药方加减治疗。基本方:附子40 g(先煎),生姜30 g,黄芪25 g,党参、白术、茯苓各20 g,赤芍、陈皮、紫菀各15 g,桃仁、红花各10 g,炙甘草5 g。辨证加减:寒痰留伏者加陈皮10 g、紫苏子12 g;痰蒙神窍者加胆星、橘红各10 g。上述药方每日1剂,由医院科室统一煎煮,每剂药方取药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服用150 ml,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包括咳嗽、咯痰、啰音、喘息、发热,按症状严重程度计0~3分,评分越高,中医证候越为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德国耶格)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3)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同组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1 41 19.070 15.755<0.001<0.001 t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8.46±2.37 8.50±2.38 0.076 0.470 1.24±0.51 2.36±0.75 7.907<0.001

2.2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FEV1%、FEV1/FV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FEV1%治疗前 治疗后41 41 tP 48.68±10.52 49.24±10.49 0.241 0.405 81.54±6.35 68.76±7.91 8.067<0.001 54.67±10.73 55.21±10.67 0.228 0.410 76.58±5.73 68.63±5.20 6.579<0.001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均无心悸、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COPD是呼吸内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急性发作时病情危重、预后差,极易合并呼吸衰竭而造成患者死亡。通常西医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时,力求在最大限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阻断病情进展。但COPD患者后期单纯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无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治疗效果较差。

古代中医学中缺乏对COPD的记载专著,也无具体病名,该病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导致长期、缠绵难愈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该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最早《黄帝内经》确定该病在肺,其症状为虚满、咳嗽并伴有喘息。《灵枢·胀论》记载:“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诸病源候论》曰:“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明确指出肺胀病机为本虚标实,即为肺虚与邪乘于肺。其中痰瘀伏肺是COPD的病理基础,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不当等是该病发病诱因,脾、肺、肾三脏亏虚为病机,痰浊、瘀血为主要病理产物。由于COPD病机证候表现复杂,医家分型依据各异,一般将其分为肺肾两虚、脾肾阳虚两种类型。肺肾气虚型是COPD主要的中医证候,气虚致瘀为疾病结果,也为本病重要病机,故中医辨证治疗时宜扶正祛邪、活血化瘀。

本研究对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药方加减治疗,以达到温补肾阳、补肺益气、通经活络的目的。基本方中附子有健脾补运、通络驱寒、温阳补气之功;生姜起到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可配合附子进一步巩固温阳补气、温肺健脾效果;黄芪、白术、党参、茯苓及陈皮可调理中焦脾胃,健脾益气、止咳化痰;桃仁、赤芍、红花及紫菀有润肺止咳、祛痰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炙甘草调和诸药药性,并能消除附子烈性,增强药物作用。全方以温补为主,具有温经活络、驱寒除湿、补救元阳功效。在现代药理研究中,附子有抗炎、止痛、抗凝血的作用,并能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升血压、强心[5~6];黄芪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新陈代谢,调节机体呼吸系统,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7]。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接受自拟益气活血化瘀药方加减治疗,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改善机体脏腑亏虚,加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及机体血液循环,使患者临床症状尽快改善。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均无心悸、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因此,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药方加减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可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自拟益气活血化瘀药方加减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具有显著效果,患者肺功能改善显著,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肾气药方益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张老师的“药方”
·广告目次·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