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尔赛文学”的传播学视角解读

2021-01-28万芸茁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

摘要:《傲慢与偏见》中有一句台词,“假装谦虚是再虚伪不过了的,它们往往是信口开河,有时只是拐弯抹角的自夸。”这可谓是对如今大热的“凡尔赛文学”的真实写照。凡尔赛文学,简称“凡学”,由博主@小奶球 提出,随即在微博、微信和豆瓣等社会化平台广为流传,指的是一种看似“朴实无华”的语气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在看似不经意地自嘲中展示出个人的优越感。

关键词:凡尔赛文学;传播学;凡学

一、“凡学”发展脉络

凡尔赛文学,简称“凡学”,指用一种看似“朴实无华”的语气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在看似不经意地自嘲中展示出个人的优越感。

这一“高级话术”由微博博主@小奶球 提出并带火,该博主从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中获得灵感,借用“凡尔赛”指代甚至嘲讽一些致力于在社交平台表演精致人生的虚伪“贵族”。随后豆瓣APP也出现“凡尔赛学研习小组”,组员“凡客雅宝”们通过对经典“凡尔赛”案例的鉴定、剖析与拆解进一步明晰了“凡学”概念,也使其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20年底,微博博主@蒙淇淇77 因其教科书般的“凡尔赛”微博文案而被网友们称为“凡学集大成者”,对于“凡尔赛文学”更热烈的讨论也随之而来。

在@小奶球 的初始总结中,“凡学”有三大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文字先抑后扬,明贬实褒;评论区统一回复,自问自答;运用第三视角,让他人评(称)价(赞)。与此同时,“凡学”达人还经常在自己精致的文字表演后使用“哭笑不得”和“捂脸笑”两个表情包,或是露出奢侈品店、头等舱休息室等能暗暗显示自己高端生活的定位。

二、“凡学”兴盛之因

1.物质主义与转型恐慌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日趋提高,人们对于高端物质生活的追逐愈发激烈。“凡尔赛文学”虽内涵广泛,但多数内容皆不自觉与都市消费和个人经济状况挂钩。可以说,物质主义文化渗透社会肌理,影响着每个人(尤其是生活基本达到温饱的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他们以财富拥有量衡量社会地位,用“凡尔赛”式的技巧方法建构一个富人专用的視觉符号,从而顺利成为朋友圈中或微博首页上的“贵族”。

同时,我国也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阶段,急剧的社会转变易带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震荡的社会心理,这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敌意性和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不确定性同时加重。而“低调又高端”的“凡尔赛文学”则通过在社交平台营造出“漫不经心的美丽”完满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痴迷炫富的集体情结——人们用最朴实的方式炫耀财富、彰显身份、获得认同,从而有效降低在剧烈社会转型期内的心理恐慌。

2.“镜中我”与自我呈现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人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而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从这一方面来说,应用“凡尔赛”的背后实则是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和考量后产生的焦虑和慌张。

与此同时,“凡学”这种“虚伪的谦虚”可被称为一种自我呈现策略。戈夫曼认为人们通过自我呈现为自己建构了一个特定的身份,从而让别人相信自己拥有某些品质或特性,是印象管理的重要途径,试图影响甚至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在印象管理的四种方法中,理想化表演和误导性表演是“凡学家”们建立人设、营造精致的强大武器——他们通过文字或非文字性(如配图,表情包和定位等)的表达将自身理想化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他们也会为了保持形象的“前后统一”而摒弃或隐瞒真实的自我,利用虚假人设误导自己的“线上”观众。

三、“鉴凡”“拆凡”背后

1.对低调炫耀的滑稽化排解与抵抗

在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的简介中提到,“凡组的作用也许就是把侵扰日常生活的炫耀+自恋型人格的毒用一种滑稽化的方式排解掉”,让人们“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中的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好生活的实质上”。对于高调的、直接明了的炫富,低调的、“拐弯抹角”的自夸往往更惹人侧目。“鉴凡”“拆凡”达人们也正是因此才在各平台对多层级的“凡学”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和集中嘲讽。可以说,他们这是在戳穿“凡学家”们“精致”背后的伪装,从而将其拉下神坛;也或许,达人们是用这种方式,利用虚拟匿名的网络平台打破与富贵阶层间的壁垒,以达成形式上的平等。

2.“内卷”社会中的阶层流动感知

如今经济不平等程度上升、阶层流动性减弱等问题在新时代的中国日益突出,而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使得不同阶层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彼此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公众的阶层流动性感知也更为敏感。正如项飙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一书中所说,中国的社会分化是一种全民参与式、以市场为基准的社会竞争。

于此浮躁社会中,实现阶层跨越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部分人感知到社会阶层流动性的逐渐固化和自己与“金字塔”顶端的距离日趋加大,面对这种高级的炫富行为,他们或嗤之以鼻,或像观看“皇帝的新衣”一般戏谑不屑。因而“鉴凡”“拆凡”达人的出现不仅是对低调炫耀的嘲讽,同时也暗含着对不同阶层间流动性减弱后的软性抵抗。

参考文献

[1] 朱虹.中国式炫富:身份彰显或地位恐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6):65-68.

[2] 申笑.过度包装的朋友圈——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的极端化[J].新媒体研究,2020,6(05):81-82.

[3] 顾辉.社会流动视角下的阶层固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流动变迁分析[J].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15,(5).

[4] 项飙,吴琦著.把自己作为方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259-260

作者简介:万芸茁,1997年9月出生,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猜你喜欢

传播学
传播学视域下学术期刊封面文化符号图像选择及改进策略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影视传播学视野下的传播符号
传播学视角下基于微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