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应变之策

2021-01-27党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变化媒体融合

摘要:2014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各新闻单位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当下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样面临挑战。电视节目主持人该怎样认识和理解全新的媒体融合理念?主持人如何在媒体融合进程中重新找准定位并继续发挥作用?主持人该从哪些方面完善自身以适应媒体融合的需要?电视主持人的未来之路是怎样的?种种问题拷问着主持人,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思考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融合;新知识;新变化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69-03

一、前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电视事业逐渐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也通过荧屏走进千家万户,成了电视媒体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有些主持人甚至已成为一档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沈力、赵忠祥、宋世雄、陈铎、邢质斌等是最早一批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老一代节目主持人,为我国早期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呈现作了很多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也为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塑造、发展、培养等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以至于后来涌现出了罗京、李修平、李瑞英、倪萍、程前、杨澜、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元、康辉、董卿、尼格买提等一大批为广大电视观众所熟悉并认可的主持人,主持人在树立和打造国家级电视平台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一大批省、市电视台也涌现出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江苏卫视的孟非、东方卫视的曹可凡、湖南卫视的汪涵、浙江卫视的华少等等,这些地方台的节目主持人拥有各自独特的气质与风格,在传播各地政策信息、弘扬本土文化、丰富地方观众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可以说,每个时期的节目主持人承担着每个时期的使命。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多年,电视事业发展也同步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发挥了重要且独特的作用。

近十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年轻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地将目光锁定在小小的智能手机上,上网、购物、看新闻、看节目、看直播、聊天、通信、导航、拍照等都依靠智能手机进行,智能手机无所不能,几乎满足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简直成了一个“万能”的生活助手。而曾经备受青睐的电视荧屏却变成了只有中老年观众捧场的媒体平台,节目收视率逐年下滑,观众不断流失,节目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广告创收大不如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也随之降低,曾经辉煌的电视荧屏如今已风光不再,许多主持人都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失意与落寞。

二、媒体融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主持人必须正视和面对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由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来的,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到商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历程,如今又进入了高度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文明时代,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理念和手段逐渐升级,智能手机、5G传输、云空间、语音同步翻译、稿件自动生成、AI主播等新的传播手段与形态不断出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非常普及,并得到了社会主流人群的青睐。这一趋势无法改变,传统媒体只能迎合并逐步寻求自身的突破之路。综合现实情况,媒体融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融合的最大优势就是既能让传统媒体重获新生,又能让新媒体如虎添翼,最终呈现的是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相互融合、共生共存的新型传媒体系[1]。在这一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随着节目的兴衰起伏而历经荣辱,许多当年红极一时的节目不得不面临改版甚至停播的命运。以笔者熟悉的南宁电视台为例,《金牌帮女郎》曾是一档打造运营了近十年的、以帮扶为主题的民生类新闻节目,开办之初广受观众欢迎,曾创下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局面。然而,随着近几年收视率、市场占有率、广告收入等的持续下滑,节目不得不在2019年停播,所有主创人员包括主持人都尝试向新媒体方向转型,但从目前尝试的结果来看,成效不尽如人意。许多主持人在这场媒体生态变局中有些措手不及,有的迷惑,有的彷徨,有的选择了离开。其实冷静下来想一想,社会进步从来都是如此,如果我们还自认为是有理想且依然执着于电视事业追求的主持人,就不该消极沉沦,而应该处变不惊,积极面对,调整心态,客观研判,主动适应,勇敢面对新事物、适应新变化,积极研究当下媒体发展变化的内在原理和规律,进而融入新事物。在中国电视媒体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变”并不陌生,主持人也大都已经习以为常,新技术、新理念、新手段催生的节目更新年年都在进行,且节奏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但无论如何变化,信息传播的核心理念、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等是不会改变的。任何新设备、新手段、新机制、新理念都离不开人的运用与实施,这就是我们应该把握住的“不变”,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思想认识到位了,心理准备跟上了,主观能动性发挥了,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持人发挥的空間与独特作用依然巨大

社会信息传播始终是人的需求,最终的服务对象也是人,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依赖人来完成,所以,信息传播还是由人主导。目前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形式无外乎由文字、图片、音视频、特技包装等要素构成,而这些也正是传统媒体长期使用和善于使用的形式和手段。如今的融媒体系无非是对这些要素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在音频、视频、直播、访谈、主持、配音等传播手段中,依然离不开主持人在其中发挥其独特作用[2]。近几年,国内各种相关媒体平台都相继出现了电脑自动配音系统、AI合成主播、智能机器人等的尝试应用,如新华社2018年推出了AI合成主播,广西广播电视台2020年推出了AI主播“小晴”,南宁电视台2018年推出了智能机器人“超能小白”。但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在让受众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暴露出了很多不足,效果并没有预期那般美好。例如,电脑智能系统生成的配音稿节奏不佳、语调机械,缺乏能让受众真实感知到的态度与情感;AI合成主播的外在形象与真人相似,但它无论如何也呈现不出真人主持那种相由心生的生动与鲜活。人与产品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久而久之,会使受众感觉乏味,使相关技术缺乏继续推广和使用的价值。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访谈节目如果少了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交流,访谈对象该如何开口?话题该从何谈起?嘉宾的讲述说与谁听?一篇义正词严、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向敌人发起进攻号角的檄文,如果没有主持人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的播读,怎能传递出让民众凝心聚力、让敌人胆寒的巨大能量呢?所以,从现实使用情况来看,不管技术手段如何更新,到什么时候主持人标准、规范、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都是不能缺失的,主持人镜头前的形象必须符合大众审美要求,主持人的思想性、灵活性、应变性、情感性都是无法替代的,总之,在媒体融合体系中,主持人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

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应对新变化

这些年,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彻底颠覆了以往由传统媒体平台主导的传媒市场格局,如今的传统媒体无论是受众关注度、收视率、市场份额、广告收入等都已大不如前,甚至在媒体影响力上都沦落到了次要位置,所有传统媒体都开始进行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尝试。然而,由于毫无过往经验可循,媒体融合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传统媒体从业者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心理冲击,主持人群体也不例外。国内电视行业中一些曾经收视不错的电视节目面临停播、撤换的命运,部分节目主持人陷入待岗或转岗的尴尬境地,许多主持人的自信心大受打击,更有对传统媒体前途丧失信心的主持人无奈选择了辞职并转向其他领域发展。这样的事例不仅在省、市电视台比比皆是,即便是在让人羡慕的央视也并不鲜见。

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不禁会问,在当下媒体的融合过程中,难道电视节目主持人已优势尽失、一无是处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悲观而选择放弃的人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面对,并进行积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和出路到底在哪里?综合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主持人思想准备不足,有些不适应。只要给主持人一些时间稍加调整,一切都不在话下。理性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长期的惯性工作思维,主持人对新媒体呈现的一些新手段、新方法、新理念感到陌生,需要一个了解、认识、学习、使用、熟悉的过程。只要端正思想,敢于面对,有着长期电视工作经验的主持人一定能够重新找到发力点,并很快发挥出应有的能量[3]。所以,主持人在当下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积极主动拥抱新媒体

新媒体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促进媒体变革的新生力量,接受它、熟悉它、学习它、利用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主持人也不例外。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媒体融合发展,融合的是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集聚优质资源,能生发出巨大的传播综合效应。微信、微博、短视频(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应用手段对当今的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主持人应该主动接触了解这些新事物,熟悉并掌握它们的特点、规律,进而做到熟练地使用它,最终把它们变成在媒体传播工作中为我所用的手段。例如,很多主持人经过学习和摸索都能熟练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并且能让这些新媒体手段在信息传播中与传统电视节目遥相呼应,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共生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各级媒体平台的探索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和、恰当配合确实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无论是央视主持人还是地方台主持人,纷纷试水新媒体,很多主持人开通了自己的微博、抖音,并积极与受众互动,不仅圈粉无数,还有效增强了自己以及所在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亲和力[4]。例如,央视《新闻联播》抖音号的主播就备受网民的喜爱和追捧。

(二)放下身段重新定位

在传统电视节目中,节目定位和主持人定位都会成为节目成败的关键。很多电视节目的成功,与节目主持人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主持人表现的好坏、主持人与节目契合度的高低,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发展、技术变革、观念革新,电视节目的起起落落已成为常态,绝大多数节目都经历了诞生与消失的过程,十年前创办的节目,可能当时火得不得了,但现在却无人问津。有时放弃一档节目,不是节目不好,也不是主持人的能力不行,而是时代变了,主流受众群体变了,受众口味变了。因此,主持人必须随着节目的改变而改变,改变并不是自降身价,而是迎合市场需求、迎合受众需求。如今,融媒时代到来,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让人眼花缭乱,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传播的终端效应捉摸不透,若想在信息传播的汹涌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对主持人来讲尤为重要。

首先,主持人要对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如何扬长避短。以当年央视的《实话实说》节目为例,主持人崔永元的形象和播音基本功肯定比不了《新闻联播》的主播们,但他的睿智思维和机敏幽默的访谈技巧却是其他主持人所不具备的,所以只有他才能成就《实话实说》。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让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主持人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找到跟自己风格与能力相匹配的平台十分重要。例如,有的主持人现场发挥与控场能力特别强,非常适合做直播类、主持类节目;有的主持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特别强,这样的主持人很适合做访谈类节目;有的主持人对美食有研究和鉴赏力,适合做美食类节目;有的主持人喜欢读书且善于思考,而且能输出自己的观点,适合在读书与文化类的节目或活动当中发挥作用;而有的主持人既有控场能力又善于沟通,还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适合网络直播和直播带货……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例,大家对主持人董卿的广泛认可与肯定,源于董卿从小到大在中国古诗词方面的学习与积累。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董卿表现得自然大方,与节目风格高度契合。所以,主持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最后,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明白:不进步即退步。要有不断突破自我、敢于尝试创新的勇气和拼劲儿,只有善于把握机会,紧跟时代潮流,才能走得更远。如今的传媒生态已经模糊了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的界限,一切都是内容说了算。一个新闻事件的首发不管出自哪个媒体平台,都有可能波及全国甚至全世界,产生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的转发量。就像两年火遍全网的李子柒,她的个人生活视频得到了全球几千万粉丝的关注。这提醒我们,媒体人必须重新定位自身,不能被所处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只有调整思路,练就发现热点的火眼金睛,才能做出大新闻、做到大传播。媒体融合本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充满了未知,许多工作毫无经验可循,谁能够大胆探索、创新、尝试、不怕失败,谁就能站稳脚跟。

(三)术业有专攻,打造独特品牌

在传媒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竞争一直都在,也相当残酷。节目存在竞争,主持人也存在竞争,想让自己在行业中立足,专业优势、独特品牌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武器。以往我们总希望主持人一专多能,可以适应不同节目的需求,将主持人功用发挥到最大,而这样的标准如今已不适用。现在媒体平台开办节目会根据受众的不同、功能的不同、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要高度契合,两者应该相互成就、相得益彰[5]。一个广受观众认可的电视节目一定有一个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的独特气质和表现必然与节目风格高度契合。如果缺少合适的主持人,节目不会太完美,甚至会因为失去灵魂而没有存在的价值。大家曾经比较熟悉的央视《实话实说》栏目与主持人崔永元、《等着我》栏目与主持人倪萍、《朗读者》栏目与主持人董卿,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栏目与主持人孟非,以及这几年在网络新媒体平台拥有超高人气的李佳琦、薇娅等,之所以广受欢迎,与两者风格、气质的契合是分不开的。作为节目构成要素的主持人,必须拥有相应的意识和能力,当遇到一档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节目,就要抓住它,并为之付出努力,充分把自己的个性专长与节目的独特风格相结合,坚持不懈,持续发力,把节目打造成融入自己独特气质的品牌节目。

五、结语

社会变革、时代进步是常态,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主持人群体要勇于面对、增强自信、提高本领、敢于突破,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顺势而为,争做媒体融合时代的弄潮儿。

參考文献:

[1]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4~2015)[M].新华出版社,2015:349.

[2] 周志平.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创新发展研究[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237.

[3] 张国光.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6(05):41-47.

[4] 张锐.视听变革:广电的新媒体战略[M].新华出版社,2015:239.

[5] 张曼缔.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D].广州:暨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党军(1969—),男,辽宁阜新人,本科,主任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新变化媒体融合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辨析
浅谈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汉化及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