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探讨
——以广东为例

2021-01-27张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

张林

(中共清远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科,广东清远511500)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国内游客60.1 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 亿元,增长11.7%。旅游业对GDP 的综合贡献为10.94 万亿元,占GDP 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 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 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旅游消费可以打破区域限制,引导消费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有效解决欠发达地区人口不足、内需不够的问题,对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但是,受不同地区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消费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效果会有差异,一些地方因旅游业造成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进而逐渐演化为“荷兰病”型旅游地。旅游消费是否推动了地区产业升级并以此实现了经济增长?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消费在促进地区发展过程中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 在当前国内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全面理解旅游消费与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区域差异,充分发挥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而为制定合理的政策并促进地区发展提供依据。

国外有关旅游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入境旅游、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旅游对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等方面。国内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其中旅游产业地位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是研究重点。宏观角度的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如杨勇[1]认为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蒋满元[2]研究认为旅游外汇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能确定相互间因果关系次序。许天普等[3]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 通过构建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得出旅游消费对区域均衡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的结论,且东部地区旅游消费对区域均衡发展的贡献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微观角度的研究中,吴中才[4]运用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发现中国入境旅游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赵磊[5]等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在考虑空间效应研究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依赖性,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查芳[6]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中国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对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消费对经济影响的文献和著作颇丰,但系统比较旅游消费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影响的研究相对不足。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利用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并拉动经济增长迫切需要理论指导。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以广东省为例,系统分析比较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旅游消费对第三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为地区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广东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创汇中心,旅游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8 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36 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5;旅游外汇收入205.12 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6。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继续位居全国第一。2018 年8 月,我省印发《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着力打造珠三角都市旅游核、滨海旅游产业带、北部生态旅游区及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区域旅游平衡发展。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分布等不平衡,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首先表现在A 级景区分布的不平衡,截至2019 年底,全省共有A 级旅游景区426 家,其中5A 级景区14 家,4A 级景区183 家,3A 级景区212 家,2A 级景区17 家。本文重点统计5A 级和4A 级景区的分布情况,具体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珠三角地区的5A、4A 景区数量均占全省总数的半数以上,远远超过其他地区。5A 景区中,珠三角地区拥有的5A 景区是粤东西北地区总和的2 倍,粤东地区目前还没有一家5A 景区。

表1 广东5A、4A 景区分布情况

其次,区域旅游收入差距巨大。旅游总收入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2000 年珠三角地区的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粤东西北地区总和的7 倍左右。2018 年粤东、粤西和粤北三地的旅游总收入共计4484.20 亿元,相当于珠三角地区的一半,具体如图1 所示。虽然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珠三角地区的旅游收入仍遥遥领先粤东西北地区。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存在明显差异,珠三角地区早在2009 年占比就达到50%,而粤北地区直到2017 年才实现,粤东和粤西地区目前仍然低于50%。

图1 广东区域旅游总收入变动情况(2000-2018)

3 广东旅游发展与地区经济效应分析

我省旅游业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及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关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其与第一二三产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分析等,但这些研究对旅游业发展水平及经济带动效应具体测度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高级化角度出发,分析旅游业的经济带动效应,并利用旅游业产业地位指数、增长弹性系数、经济增长贡献率、经济增长拉动率及产业结构升级指数5 个项目,系统分析2000~2018年间我省旅游业收入与区域第三产业增长、经济发展演变的关系。

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1.1 指标选取

在具体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本文以旅游业地位指数衡量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旅游经济增长弹性系数、经济增长贡献率及经济增长拉动率三项衡量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以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衡量旅游业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是在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上发挥的作用。各指数的计算公式及说明如表2 所示。

表2 旅游业主要代表指数的计算公式及说明

3.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择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地1999~2018 年共20 年的年度序列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涉及的名义GDP、名义第三产业总值、旅游总收入、GDP 价格指数、CPI 等指标原始数据均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旅游年鉴》及广东各市国民经济和统计公报。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的名义值,剔除价格水平变动影响后得到实际值。其中,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第三产业产值以1999 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进行折算,实际旅游总收入通过引入历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旅游总收入的名义值进行折算得来。

3.2 广东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主要表现在产业地位指数上,即该产业在整个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情况的变化。产业地位指数可以作为评价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指标,占比过低的一般产业属于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而占比较高的则属于支柱产业、核心产业甚至垄断性产业,这类产业不但会带动其他产业,甚至可能会影响地区产业格局,具体分级可以参考麻学锋[7]的分级标准,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具体如表3 所示。我省各区域旅游业产业地位指数变动情况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各区域旅游业产业地位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具体来看:①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地位指数呈“U”型。2006 年以前,旅游业地位指数持续下降但仍高于其他地区,2008 年触底反弹,但上升速度略低于其他地区。目前该指数略高于2000 年的水平,仍处于地区支柱性行业,拉动效应一般,与粤东西北地区有较大差距。②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地位指数连年上升,产业地位从一般产业跃升至核心产业,成为地区中强拉动产业。其中粤北地区表现尤其突出,2000 年该地旅游地位指数不到5%,排名末尾,2018 年该指数上涨至近50%,远超其他地区。当前,旅游业已成为粤北地区持续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拉动产业。

表3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等级划分

图2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产业地位指数值(2000-2018)

3.3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分析

随着地区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产业要素的聚集,产业间的关联性会产生带动效应,即行业投资会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更加复杂紧密的产业链,并带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增长。由图3-5 可知,我省各区域旅游业发展及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率的变化整体走势表现出周期性,其中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三项指数变动周期性最为明显,且呈现出趋同性。

3.3.1 增长弹性系数整体波动较大

由图3 可知,2001-2018 年间,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旅游业都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其中2002 年的非典明显拉低了四地旅游业的增长弹性值,粤东西北地区的数值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普遍出现明显上升。具体而言:①珠三角地区整体波动较小,除2003 年外,其余年份值都大于1,2017 年达到2.25 的最高值,旅游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效果明显且受外部环境影响相对有限。②粤东、粤北地区的波动最大,总体上呈现出“W”型。2004 年、2005 年粤北和粤东两地的弹性系数先后达到最小值,与考察期内的最大值的差均超过10,地区旅游业收入受外部影响显著。③粤西地区的波动次之,考察期内弹性系数一直是正数。2008 年最小值为0.66,随后弹性系数稳步攀升,2015 年达到峰值5.62,地区旅游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图3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值(2001-2018)

3.3.2 经济增长贡献率及拉动率总体上升

总体来看,四区域旅游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两项指数在考察期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小,而拉动率波动较大。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及拉动率在2003 年之后持续攀升,其中粤东和粤西地区的两项指数在2013 年之后出现快速上升。首先,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的表现如图4 所示,具体如下:①珠三角地区的贡献率变动不大,最低的2003 年为-8.52%,最高的2017 年为32.89%,由此可知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②粤东和粤西两地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类似。2001-2006 年,贡献率波动不大,整体呈下降趋势;2006-2013 年贡献率缓慢上升,波动幅度变化不大,2013 年两地的贡献率只有20%左右;2013 年开始,贡献率开始大幅上涨,近三年均超过70%,表明两地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突出。③粤北地区贡献率变动阶段性明显。2001-2004 年期间贡献率连续下降,受非典影响,指数剧烈下滑至极低值-26.77%,拖累经济增长;2004-2012年,贡献率从最低点开始持续上升,2012 年达到阶段峰值99.56%;2012-2014 年为调整期,贡献率略微下降;2014 年又开始新一轮上涨,2017 年达到183.03%的最高值,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突出。

图4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数值(2001-2018)

与贡献率相比,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小幅波动中趋于上升,且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呈扩大趋势,其中粤东西北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由图5 可知:①珠三角地区拉动率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近5 年来逐渐趋于稳定。2003 年拉动率最低为-1.52%,远低于同一时期的其他地区,2008 年次低值为0.51%,与粤西接近,但低于粤东和粤北地区。2008年之后拉动率开始反弹,到2012 年达到最高值2.28%,之后波动较小,并略有下降。②粤东和粤西的拉动率变动规律比较接近,2008 年、2013 年均是两地拉动率开始大幅上升的拐点。此外,粤东地区受外部影响较大,如2003 年拉动率最低仅有-0.15%,而粤西地区相对更有韧性,拉动率一直大于0。③粤北地区拉动率变动周期性特征明显,2001-2011 年间,指数每隔3、4 年就会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如2004 年、2007 年及2011年均是指数的阶段峰值。2011 年开始,指数增加乏力,可见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开始趋缓。

图5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经济增长拉动率数值(2001-2018)

总体而言,四区域旅游业的弹性系数、贡献率和拉动率有一定的周期性,且三项指数波动趋势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带动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点在粤东、粤西地区体现得最为明显。

3.4 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分析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旅游业作为复合性消费型服务业,能够通过关联效应,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拉动作用,进而推动第三产业占比提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从2000 年到2018 年,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分别上涨了12.62%、6.28%、13.04%和19.36%。同一时期,旅游业总收入与第三产业产值的比值中,除珠三角地区略有下降外,粤东、粤西和粤北分别猛增了31.90%、25.10%和56.70%,呈现出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具体如图6 所示。

其次,旅游业对地区产业的带动在旅游业结构升级系数上体现尤为明显,具体如图7 所示。2001-2009 年间,四地指数变动不一,其中珠三角地区呈下降趋势,粤东地区波动不大,粤西地区呈倒“U”型,粤北地区则呈上升趋势。2009 年开始,四地的指数均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2015 年粤北地区达到最高值91.10%,2018 年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地区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35%、51.39%和50.28%。说明2008 年金融危机后,四地旅游业在拉动地区第三产业增长的地位越发突出。此外,2018 年四地的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40%,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甚至超过50%,相比2000 年均有大幅上升。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了地区其他产业的增长路径,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同步成长。可以说,四区域,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

图6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2000 年、2018 年旅游业结构升级指数值

图7 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结构升级指数值(2000-2018)

4 结论与讨论

4.1 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地位上升显著、经济拉动作用突出,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则相对成熟

从各地区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贡献率和拉动率的变动情况看,我省各区域旅游业发展速度整体上快于第三产业和GDP 增长速度,且旅游业在GDP 的占比不断增大,增长贡献率、拉动率也在不断提高。分区域来看,首先,珠三角地区旅游业起步早,产业投资、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也相对比较成熟。因此,旅游业的增长空间有限,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果也相对平稳。其次,受交通条件改善、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旅游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产业地位不断攀升。其中,粤北地区旅游业产业地位及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果整体上高于粤东、粤西,但近年来受承载能力限制,旅游发展开始进入瓶颈期;粤东与粤西的发展情况类似,从2013 年开始旅游行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开始大幅上升,目前仍未见饱和。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面贯彻以及我省大力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旅游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4.2 旅游业发展及其带动效应整体呈同步性和周期性,珠三角和粤西地区抗周期性较强,粤东与粤北地区对外部环境反映更敏感

由于受公共卫生事件、金融危机及政策效应等因素影响,旅游收入、第三产业产值、GDP 及旅游业的地位指数、弹性系数、贡献率、拉动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同步呈现“W”型起伏波动周期。2003年的非典时期,珠三角旅游业发展急速走低,粤东西北地区反应相对滞后。2008 年金融危机时期,四区域旅游增长及带动情况几乎同时降为最低,2009 年又开始迅速反弹上升,并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粤北地区甚至在危机还未消除的背景下,相关指数就创下新高。表明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渐赶超珠三角地区。此外,珠三角地区成熟的旅游业及粤西地区特色的海岛旅游在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上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

4.3 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前期领先后期落后,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推动作用愈发突出

从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旅游业的关联性、聚集性直接拉动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进而影响和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6 年以前,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助推产业升级的力度一直强于其他地区,但之后随着旅游产业趋于成熟,增长空间有效,逐渐被粤东西北地区超越。对目前旅游产业仍处于成长期的粤东西北地区来说,应提前谋划、立足长远,抓住关键窗口期,最大限度发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

5 政策建议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产业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经济功能,旅游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扩大就业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对工业基础薄弱的粤东西北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当前,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优势和带动效应,通过市场拉动和产业带动的共同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1 因地制宜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我省目前的旅游产品体系,涵盖了观光、休闲、生态、文化、红色、乡村、都市等多样旅游产品,基本能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但随着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传统旅游产业相对饱和、市场增长放缓。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应在立足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力求满足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区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如粤东西北地区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做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5.2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旅游服务智能化

面对不断扩张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变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产业采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已迫在眉睫。智慧旅游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新技术为手段,为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而提供的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从我省目前旅游产业管理现状来看,粤东西北地区的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与珠三角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智能化管理对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转变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服务智能化,推动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旅游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旅游评价等智能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服务。全面推行旅游志愿服务,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促进游客体验的全面提升。

5.3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享优势旅游资源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广东旅游产业的区域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时代即将来临的背景下,广东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合作。首先,珠三角地区在旅游产品开发、景区管理、游客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正是粤东西北地区缺少的。如珠三角地区的5A、4A景区内部的标语及介绍往往有汉语、英语、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而粤东西北地区的景区外语出现的情况较少,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国游客前往粤东西北旅游的意愿。其次,珠三角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粤东西北的自然景观可以形成较强互补,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因此,珠三角地区可以跟周边的城市研究制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方案,共同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实现珠三角地区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带动,实现全省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粤东西北地区珠三角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寒露
珠江口以西登陆热带气旋引发粤东暴雨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分析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又要出大招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