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鸿门宴”在别处长什么模样?

2021-01-25罗献中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项伯高祖樊哙

罗献中

“鸿门宴”的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过,人们平时读到的和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鸿门宴”故事版本,往往都出自《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其实,“鸿门宴”的故事并非仅存于《项羽本纪》一文中,在《史记》其他地方,例如《高祖本纪》《留侯世家》和《樊哙列传》中,也可见到。

那么,“鸿门宴”的故事在其他地方是何种情形?长什么模样?中学教材为何选择《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故事而不选其他地方的?《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故事究竟有何特色?这些问题都很有趣,值得我们进行一番考察和比较。

《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故事,篇幅很长,叙述很细,所以其情节繁多,大致先后可分为无伤告密、怒而欲击、范增促击、项伯泄密、张良献策、拉拢项伯、项伯劝和、鸿门辩谢、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翼蔽沛公、樊哙闯帐、借饮陈词、沛公逃宴、张良留谢、剑撞玉斗和诛杀无伤等。同时,故事涉及的人物较多,重要人物也不少。刘方除了刘邦(沛公),还有张良(留侯)和樊哙;项方除了项羽(项王),还有项伯、范增(亚父)和项庄。这些人物中,《史记》为之立传的除了刘邦(《高祖本纪》)、项羽外,还有张良(《留侯世家》)和樊哙(《樊哙列传》)。《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也或多或少地在其他传记中做了描绘。这种写法就是作者在《史记》中常用的“互见法”。

不过,在其他人物传记中,对“鸿门宴”故事的记载大多不甚全面或不够详细。有的虽对故事的整体进行记载,但非常简略,如《高祖本纪》;有的仅对故事的部分情节有所提及,未能反映全貌,如《留侯列传》;只有《樊哙列传》既叙述整体,又较为详细,但情节选取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尽管如此,这些记载仍然是弥足珍贵的,可以用来与《项羽本纪》中的相关叙述进行相互印证和比较。下面试作浅析。

《高祖本纪》: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这里主要记载了“鸿门宴”发生的原因、背景和结果,对过程则一语带过,甚至未提及“宴会”之事。大致涉及了《项羽本纪》中的曹无伤告密、怒而欲击、范增促击、项伯泄密、项伯劝和、鸿门辩谢、诛杀曹无伤等几个情节。但增加了两点内容。一是交代了曹无伤向项羽告密的目的:“欲以求封”;二是点明了樊哙和张良所起的重要作用:“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这两点可以作为《项羽本纪》的补充,有助于理解其相关内容。

《留侯世家》:

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这里主要记载了“鸿门宴”发生前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的过程,体现了张良及其谋划对消解项羽“击破沛公军”之欲念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鸿门宴”本身却略而不写,只交代了结果及可见之处:“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大致涉及了《项羽本纪》中的怒而欲击、项伯泄密、张良献策、拉拢项伯等少数几个情节。内容方面与《项羽本纪》也有细小出入,例如这里写张良面称刘邦为“沛公”,而《项羽本纪》中则面称为“大王”。究竟何种称呼较为合理,可以另作讨论。

《樊哙列传》: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肩)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己,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這里主要记载了“鸿门宴”中樊哙闯帐的背景和过程,突出了樊哙在消除“宴会”危机中的重要作为,并直接指出了他起的关键性作用:“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大致涉及了《项羽本纪》中的怒而欲击、鸿门辩谢、项王留饮、项庄舞剑、翼蔽沛公、樊哙闯帐、借饮陈词、沛公逃宴、张良留谢等较多情节,且对故事的覆盖性比较全面和完整,可谓微缩版的“鸿门宴”。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这几处记载,《高祖本纪》和《留侯世家》都较为简略、朴实,内容也不够完整;只有《樊哙列传》较为细致、生动,内容也基本完整。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不及《项羽本纪》叙写得详细、全面和精彩。显而易见,《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故事特色鲜明,风韵独具,是浓墨重彩、精彩纷呈的一出“大戏”,其内容详细而饱满充实,情节繁复而跌宕多姿,语言生动而文采飞扬,可谓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是其他几处记载所不及的。

也许有人会问:太史公为何如此安排和设计?个中缘由其实不难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项羽是此次事件的主导者,也是故事的核心人物;另一方面,该事件是项羽的争霸事业在决策上的重要转折点,预示着其争霸事业的最终结局,也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和人生的悲剧性。相反,刘邦虽然也是主角之一,并侥幸获胜,但其事皆由属下,特别是张良和樊哙两人的协助与推动来完成,他本人并无多少作为,没有多少可资渲染的内容,故《高祖本纪》中对此记述极简略。而在张良和樊哙两人的传记中,则分别有相关情节的较为详细的记述,以体现传主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张良和樊哙所起的重要甚至关键性作用的三处评论也是《项羽本纪》里所没有的。如此安排和设计,是非常恰当合理的。

另外,通过对比还可发现,几处记载,大凡涉及相同情节和细节的叙写,文字并非完全相同,而是略有差异,是同中有异。这在人物语言方面最为突出,即同一人物的话语形式在不同的人物传记中有一定的出入,完全相同的极少。例如“张良献策”这个情节,《项羽本纪》里刘邦的两次发问是“为之奈何”与“且为之奈何”,而在《留侯世家》里则分别是“为将奈何”与“今为奈何”。又如在“借饮陈词”的情节中,《项羽本纪》里樊哙的“过渡语”是“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而在《樊哙列传》里则是“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诸如此类,俯拾即是。这体现了历史记载中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说,太史公在这些地方采用了“互见法”,即对于有交集的人物传记,既要相互印证内容,又要避免言语重复。这种写法,体现了写作用笔的详略得当和繁简得宜,也避免了重复或单调。

总之,比较之后方有鉴别。通过对《史记》中不同传记有关“鸿门宴”记载的对比,我们既窥见了教材选本之外的“鸿门宴”的不同“模样”,也对教材中的“鸿门宴”故事的独特面貌有了新的认识,对其鲜明特色有了新的感知;由此也明白了教材选择故事版本的依据和道理。这种比较及其效果,大约可以叫做“欲识庐山真面目,更需跳出此山中”吧。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项伯高祖樊哙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汉高祖刘邦最后的日子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废储风波
《鸿门宴》前后二三事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猛人樊哙
以文本细读的视角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鸿门宴》:救刘邦于剑下者谁
《鸿门宴》中的两个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