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饶市区周边葡萄生产初步调研及分析

2021-01-23韩爱华刘昊男

江西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饶市上饶葡萄园

张 莉,韩爱华,刘昊男

(1.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34001,江西,上饶;2.上饶农业技术创新研究院,334001,江西,上饶;3.重庆市渝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401120,重庆)

0 引言

江西省拥有极其丰富的葡萄野生资源,境内葡萄科野生植物共有6属33种,生产利用的有刺葡萄、锈毛刺葡萄、毛葡萄、葡萄[1-3]。目前江西省葡萄的栽培规模也越来越大,主要以鲜食葡萄为主,栽培面积达1.6 万hm2,产值达20亿元以上[3]。为了充分利用江西区域良好的光热资源,南昌市农业科学院已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宜江西区域葡萄双季栽培技术,实现了在江西境内葡萄的一年两熟[4]。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纬N27°48′~29°42′,东经E116°13′~118°29′之间,跨纬度1°54′,经度2°16′,面积2.28 万 km2,属内陆区域。市内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南部县区属丘陵地带,北部婺源、德兴、万年多为山地,鄱阳、余干属滨湖地区;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6.3~18.3 ℃,年降水量为 1 600~1 850 mm,年日照时数为1 780—2 100 h,4—10月的平均气温为22.9~24.4 ℃,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温度为8.0~9.5 ℃,湿度为76%~83%[5]。葡萄生长期活动积温要求大于2 500.0 ℃,因此上饶市气温能满足葡萄热量的需求,尽管上饶年降水量超过葡萄全年的需水量,但是上饶的雨热不同季,在葡萄的成熟期降雨量少。上饶气候特点能满足葡萄要求的有效积温,适宜栽植葡萄。上饶市葡萄种植面积位居江西省第3,葡萄种植日渐成为上饶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之一。

为使上饶地区的葡萄种植产业和发展走向规模化,提高农民们的经济效益,促进上饶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必要了解当地葡萄产业的基本情况,找出目前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此,深入到当地的葡萄种植户进行调研,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上饶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调研方法

1.1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葡萄园的地理位置、葡萄品种、品种原产地、葡萄种植密度、栽培方式、葡萄种植年份、产品用途等。

1.2 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通过纸质发放,现场填写。

2)访谈法:采用面对面交谈,通过对受访者进行访问谈话,从受访者处得到调查的相关内容。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园规模

调查了7家葡萄园,葡萄园主要是各家各户、分散栽培种植,其中横峰葡萄园种植面积最大,达53 hm2;其次是沙溪2号葡萄园26 hm2;沙溪1号葡萄园20 hm2;皂头镇皂头葡萄园10 hm2;信州区与皂头镇交界处的中天葡萄园6 hm2;广丰区黄狮丽丰葡萄园最小,仅3 hm2左右。根据表1得知,所调查葡萄园种植密度在2 700~3 450株/hm2,种植面积最大的葡萄园种植密度最小,种植面积最小的葡萄园种植密度最大。

2.2 葡萄品种

由表1可见,所调查葡萄园均为鲜食葡萄品种,以巨峰、夏黑、醉金香、巨玫瑰为主,其他品种有户太八号、美人指、黑玖瑰。从成熟期来看,户太八号、醉金香、黑玖瑰为晚熟品种;巨峰、美人指、巨玖瑰为中熟品种;夏黑为早熟品种[6]。

表1 上饶市区周边葡萄园基本情况

2.3 栽培设施

葡萄园均采用避雨栽培模式,未见有露地栽培模式、促早熟模式和延迟栽培模式。避雨栽培模式以简易避雨棚架为主,立柱(斜拉立柱)用水泥柱,用钢丝和竹片构建棚架骨架,膜采用聚乙烯无滴膜[7]。

图1 调查葡萄园的栽培设施及架式

2.4 栽培技术

葡萄的种植方式主要有篱架和棚架两大类[8-9],调研的葡萄园以单干双臂篱架及“Y”型架为主,少数葡萄园采用棚架种植方式。所调查葡萄园,在葡萄成熟时均采用绿色尼龙网进行防鸟,以控制鸟类啄食产生损失;果实均采用套袋的方式进行保护,果袋以白色蜡纸袋为主。大部分果园配有滴灌,并采用地膜覆盖防草。

2.5 经营模式

上饶市周边葡萄园主要以满足上饶市区消费为主,主要营销渠道是客户葡萄园采摘、供应本市水果店零售店和超市,商品性差的葡萄用于自酿葡萄酒进行零售。部分农户通过微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目前尚未见与当地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也没有直播等营销模式。

3 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葡萄栽培化规模不高,栽培品种结构有待优化

上饶市周边地区葡萄栽培主要以零星栽培为主,缺少规模化种植企业。栽培面积分布不平衡,有的栽培面积近千亩,有的只有几十亩。一些小果园为提高产量,采取密植化栽培,一些田间管理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只能人工操作,又进一步提高了成本。并且小规模栽培,因缺少科学指导,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上容易受客观及主观因素上的影响[10]。

目前,上饶市周边地区葡萄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仍是巨峰,其次是夏黑。尽管逐渐引入了一些新品种,但面积所占偏小、且乱。有必要对早、中、晚品种进一步优化合理搭配。

3.2 销售模式单一,品牌意识差

目前,上饶市葡萄产业尚未形成产业优势。葡萄销售仍以种植户零售为主,主要在县城就地销售。尽管个别商户采用网络销售平台,但不健全,缺乏品牌意识,葡萄售价偏低。

葡萄储藏保鲜配套设施缺乏,限制葡萄上市时间。葡萄加工业尚未建立,未能鲜销的葡萄,农户只能进行自酿葡萄酒,产品品质及质量无法保障。

3.3 突发性灾害天气增加,防控措施有待调高

近几年,倒春寒、大风、暴雨、连续阴雨、涝灾等突发性灾害天气频频发生;葡萄落花落果、裂果问题严重。遭遇大风冰雹,还可能对葡萄大棚、葡萄架损坏;暴雨来得快,雨势猛,常伴有大风,容易造成落果;还易引起排水不畅而积水成涝,造成葡萄根系缺氧,影响葡萄生长。葡萄种植户面临惨重的损失,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天气过后,葡萄园的病虫害加重,葡萄种植户由于缺少技术指导,不能进行预测预报,以及科学的病虫害防控,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严重影响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对上饶市区周边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政府重视,规划发展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支持力度,科学规划。首先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对鲜食葡萄的需求特征与偏好[11]。在葡萄品种引进方面要给予科学指导,针对各地生态条件、葡萄特性,引进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优良品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当引入鲜食兼加工品种;其次,鼓励发展葡萄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冷链物流和保鲜和加工企业,使葡萄真正实现产业化;第3,结合江西科技特派员项目,把种植技术送到种植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提高种植户栽培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帮助申请信用贷款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12]。

4.2 发展多元化栽培模式

加快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提出适合应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栽培技术[13-14]。在避雨设施栽培技术基础上,将简易避雨棚转变为保温的促成栽培棚,可以将葡萄提早上市10—15 d。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指一年生产两茬葡萄的栽培模式,年均气温16~17.5 ℃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15]。上饶市的年平均气温为16.3~18.3 ℃,且日照充足,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这一技术,实现葡萄的一年两熟,以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上饶市上饶葡萄园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爷爷的葡萄园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上饶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大通道,大发展——上饶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开拓旅游业发展新空间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葡萄园里的珍宝
家乡的葡萄园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