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腓骨长肌腱重建膝交叉韧带中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2021-01-20张国鹏马大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腓骨肌腱踝关节

张国鹏,张 峰,马大年

(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11700)

交叉韧带损伤属临床常见的一组膝关节损伤疾病,如不加以重视或进行对症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甚至还会阻碍其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开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45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选择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3月,予以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膝交叉韧带手术,并将临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45例膝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课题研究。45例患者中包含26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介于20~52岁,平均年龄为(35.62±8.14)岁,损伤类型:前交叉韧带损伤38例,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

1.2 方法

在患者的外踝后上方做手术切口,按顺序切开其皮肤组织和深筋膜。充分暴露并分离患者的腓骨长肌腱。经取腱器,取出切断的腓骨长肌腱,并对剩余的腓骨长肌腱与腓骨断肌腱缝合。将取出的腓骨长肌腱进行折合、整理、编织等操作,根据所需的肌腱粗度和长度,将制备好的肌腱套入带袢钢板。肌腱编织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受损的软骨、半月板等,将断裂的交叉韧带清理,并保留韧带残端。将患者的膝盖弯折至120°,妥善置入股骨定位器,并在左膝或右膝中置入导针。借助空心钻对患者的股骨进行钻穿处理,认真测量股骨隧道深度,并选择合适的钻头,利用胫骨定位器,制备胫骨隧道。向胫骨隧道内置入牵引线,将制备成功的移植肌腱完全引入,并使用带袢钢板固定患者的股骨端,挤压螺钉固定患者的胫骨端。通过关节镜再次检查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及移植肌腱位置。确认无误后,及时缝合手术切口,取弹力绷带进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1)根据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分别记录所选患者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

(2)通过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对所选患者治疗前后的取肌腱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

(3)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所选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4.0 对组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如果P值低于0.05,则说明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膝关节功能及取肌腱处踝关节功能评分

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6、12、18、24月的评分结果分别与术前进行比较,其检验结果分别为t=13.764、t=25.172、t=42.647、t=87.111,P=0.00,与术前对比,其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患者取肌腱处踝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6、12、18、24月的评分结果分别与术前进行比较,其检验结果分别为t=0.555、t=0.407、t=0.236、t=0.280,P>0.05,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所选患者的临床各项评分(±s,分)

表1 对比所选患者的临床各项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6月 术后12月 术后18月 术后24月膝关节功能评分 45 24.56±3.37 37.24±5.18 57.62±8.14 74.41±7.08 93.68±4.12取肌腱处踝关节功能评分 45 87.05±1.18 86.91±1.21 86.95±1.15 87.11±1.23 87.12±1.19

2.2 疼痛评分

治疗前,所选患者的VAS评分为(5.94±1.52)分;治疗后,所选患者的VAS评分为(1.95±0.12)分,对比其疼痛评分,组间差异显著,t=17.554,P=0.000。

3 讨 论

随着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不断发展及应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已经成为了当前临床治疗膝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重要方案[3-4]。左金增、史福东等学者[5]认为,腘绳肌腱虽然具有较高的生物相似性,但也具有破坏膝关节结构的风险,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的神经损伤。在黄丛威、孙阳等学者[6]的研究论著中发现,腓骨长肌腱不仅具有理想的强度和长度,其解剖位置也远离患者的膝关节,在术中采用该治疗方案,既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近几年来,也有学者尝试在临床上给予膝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腓骨长肌腱重建膝交叉韧带治疗,在刘仕杰、史福东等学者[7]的论著中,27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影响不明显;刘旭、温昱等学者[8]认为,应用腓骨长肌腱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其稳定性。经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手术治疗后,本组课题所选患者在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等时间段内的膝关节功能逐渐提升,与治疗前相比,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知,在治疗膝交叉韧带损伤时,选择腓骨长肌腱能够有效解决自体肌腱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降低手术难度,尽快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在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等时间段内患者的取肌腱处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组间无差异,P>0.05。据临床研究指出,腓深神经与腓骨长肌腱近端皆处在安全距离的范围内,因此,在该处取腱不会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还能避免取腱部位出现长期疼痛等不适反应,进而有效增强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治疗后所选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腓骨长肌腱重建膝交叉韧带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修复膝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恢复其运动功能的同时,还能减轻疼痛程度,避免造成踝关节损伤。

综上所述,腓骨长肌腱重建膝交叉韧带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缓解疼痛症状,且不会影响取肌腱处的踝关节功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中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或研究。

猜你喜欢

腓骨肌腱踝关节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