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转运路径在精神科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探讨

2021-01-20胡瑞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1期
关键词:意外事件精神科科室

胡瑞芳

(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急诊患者进行的院内转运主要是为了患者的疾病诊断及治疗而进行转运到专科病房的过程。精神科的急诊患者在完成初步救治后通常需要进一步转运到相应科室接受后续的诊治及护理,患者的转运过程虽然比较短暂,然而如若出现转运不当非常容易诱发坠床、窒息以及脱管等意外事件,所以规范患者的转运流程,确保患者的转运安全性十分重要[1]。以下将分析在精神科急诊患者进行院内转运中通过应用安全转运路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以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本院76例进行院内转运的精神科急诊患者,依据转运模式分组,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1~74岁,均值为(46.3±0.5)岁;精神障碍患者29例,暴力攻击患者6例,以及自杀自伤患者3例。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20~76岁,均值为(46.4±0.4)岁;精神障碍患者29例,暴力攻击患者5例,以及自杀自伤患者4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转运模式,即由转运护士做好患者病情初步评估,之后将其送至相应的接收科室,并与该接收科室进行交接;观察组则改为应用安全转运路径,方法如下:(1)安全转运服务小组:首先,组件包括急诊科主任、高年资护士等成员在内的安全转运服务小组。在充分掌握精神科疾病患者多变性以及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既往转运中的意外事件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转运路径方案。对于转运制度及流程等进行完善和优化,结合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需要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以及防范性措施,同时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小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安全转运路径的方法和流程;(2)人员统筹安排:转运护士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以及转运护理经验,并接受相应的学习培训及考核。针对严重冲动伤人、自伤以及自杀等患者,4需要增加陪护人员,同时在必要情况下可邀请保卫人员共同协助护送。由主管医师作为患者转运期间的主要负责人,对于转运流程中的相关决策进行部署和安排;(3)转运前评估与准备: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凶险且变化较快,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所以在转运前需要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例如患者转运前的生命体征、躯体症状、意识状态、药物中毒情况和患者的精神症状等。对于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还应重点对其自杀、自伤、外走以及暴力攻击等意外风险进行评估,明确风险程度并掌握患者的转运指征。针对暂时不适宜进行转运的患者,需要待其病情恢复稳定后方可进行转运。患者决定进行院内转运后,需要详细告知家属转运的具体目的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取得家属的认可和同意。针对存在冲动、不合作以及外走倾向的病人,需要在转运前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减少刺激性语言,加强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克服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其冲动行为的发生风险。对于病情稳定性较差的患者,在转运前还需准备好各类急救药品以及物品,并详细检查相关运送工具的性能以及安全性。对于存在意识障碍者,需要应用约束带以及防护栏等物品避免意外坠床,对于各类管道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出现管路意外脱出或堵塞等情况。同时需要通知相应的接收科室,并详细告知接收科室患者的病情状况,使接收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在转运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诊治;(4)转运中监测:在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同时观察其言行举止,对于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制止。对于发生的突发危急事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从而将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并向就近科室进行呼救。针对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还需尽快转至原科室,当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次进行院内转运;(5)转运后交接:到达相应的接收科室后,需要和责任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例如患者的临床信息、各项生化检验结果、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药品应用情况等,双方在确认无误后进行签名确认。

1.3 评价标准

(1)统计2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发生的管路滑落、暴力攻击、意外坠床或者自杀自伤等相关意外事件。(2)运用问卷调查表法,针对接收科室关于患者转运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90分)和不满意(<8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3.16%,P<0.05。

2.2 接收科室的转运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非常满意28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7.37%(37/38);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20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度84.21%(32/38)。2组接收科室的转运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x2值=4.062,P值=0.030)。

表1 2组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精神科急诊患者其情况较为特殊,容易出现外伤以及自杀等情况,在转运过程中时常由于病情不稳定或者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等出现突发事件,这对于患者的安全转运产生影响。通过运用安全转运路径,能够对患者的转运路径进行完善和优化,使转运过程中的各项医疗行为更加程序化以及制度化,能够防止人为失误[2]。在转运前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评估转运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更有利于确保患者院内转运的顺利完成和安全性[3]。本次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接收科室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安全转运路径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精神科急诊患者的院内转运质量。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急诊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安全转运路径,有利于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并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精神科科室
脑筋急转弯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