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分析

2021-01-19陆一宁

求知导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摘 要: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原理的认识,形成更深刻的学习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优化教学设计,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4-0019-03

作者简介:陆一宁(1989.4—),女,江苏省盐城市新河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更深刻的学习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过程[1]。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关注和思考各种生活现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注入更多活力,使学生更快地吸收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出发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大量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主题[2]。这些内容能够向学生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问题,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设计一些开放化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分析、解读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活动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后,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背后的知识[3]。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少年有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运用你的经验”中的两个问题:“自己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初步表达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要求每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进行独立思考。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深入理解了本课的学习主题。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学习感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

二、结合热点时事设计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并以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生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项重要目标[5]。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和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让学生结合这些真实的事件,更直观地理解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结合热点时事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选择的热点时事要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最好是学生普遍了解与关注的事件;第二,选择的案例要有代表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为理论知识的解析奠定基础。符合上述原则的热点时事才有助于知识讲解,并能在分析事件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跨学科分析能力。

比如,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他们熟知的医生、护士、警察、消防干警等职业,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的具体职责,让学生认识到每种职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时事热点,如2021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大量消防干事奔赴前线,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分析这件事,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对这节课的知识建立了认知,其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从而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真实情境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真实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进行充分思考,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并为其预留一定的讨论空间[6]。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结合情境分析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法不可违”一课时,教师可以以2021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暴雨为例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引用这一事件导入新课,先为学生讲解法律的庄严,让学生明确“法不可违”的理念。接着,教师引出案例:灾难发生时,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宣传不实信息,营造恐慌氛围,让学生谈一谈这种行为是否可取。学生很快就能做出判断,认识到这种行为必须杜绝。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教师再为学生讲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告诉学生散布谣言属于违法行为,让学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在这一有代表性的情境中,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主题。在教学情境的辅助下,理论知识教学有了良好的依托。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知识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四、设计实践探究类教学活动

针对一些学习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探究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自身跨学科学习能力[7]。实践探究活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为学生设计具体的活动主题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如果活动涉及较多背景知识,小组成员需要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有些活动需要学生在课下進行相关的走访调研,以获取更真实的信息,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探究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直接了解一些社会现象,发现社会中的真实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提高探究能力,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成长。

在教学“我与社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出发,开展一些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定具体的实践课题,如“对上海市实行垃圾分类的看法”,随后,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收集资料,了解各类背景知识,据此总结自己的观点,形成相应的结论。在小组展示环节,学生可以演讲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采用PPT的形式。在学生展示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使其认识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学生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对当前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实践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形成更多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遵循这个教育方向,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一家企业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些调查蓝本,让学生有明确的调查方向。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以及一些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将这些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比其与国有、集体经济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这样真实的社会调查能够让学生形成直观的学习印象。最后,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归纳汇总企业的各方面信息。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设计交流辩论类教学活动

当教学内容是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时,学生便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多自己的见解,同时容易出现观念上的分歧,这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生观念上的分歧,从教学主题出发,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交流辩论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正反方,明确自身的立场,然后进行辩论。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想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应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在前期做大量准备,包括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和准备演讲稿等。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随着辩论活动的展开,学生会对问题形成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掌握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会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深刻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辩论“互联网的应用是否真正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现在的学生基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对这一话题,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收集各类资料,表达自身观点,提高独立学习能力。一开始,学生之间的意见分歧十分明显,大家的争论也十分热烈。随着辩论的深入,学生之间的观点逐渐融合,大家开始认识到应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延伸,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设计课外实践学习活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课内知识教学,还应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在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体现。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出发,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活动效果,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为学生布置明确的活动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为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任务。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遇到问题后相互帮助,提出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活动效果。教师合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出发,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科学习能力。

以“根本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为例,在给学生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从理论层面为学生细致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学生形成初步认知。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将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设置活动环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社区对人大代表进行现场采访,到居委会、村委会调研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自己的方案。当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和人大代表沟通后,就能理解人大代表发挥的作用,从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这样的活动能够在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能为社会建设出谋划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和调研情况,向村委会或居委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有了这种真实的活动经历后,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才是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效果。

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参与民主生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以“关注校园周边环境”为主题的课外调查活动,使学生行使民主监督权。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重点调查,了解周边环境是否被污染破坏,如果有,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一份调查报告,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充分行使自身的监督权。不同的学习小组选择了不同的调查方向,有的小组结合学校周边的烧烤摊进行调查。这些烧烤摊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跟踪记录,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让摊主安装处理油烟的设施等。当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并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时,就能调动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的课外延伸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能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升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馥.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设计及作用[J].考试周刊,2020(02):119-120.

[2]黄建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J].知识窗(教师版),2021(06):82.

[3]郑秀梅.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新课程,2021(25):165.

[4]李慧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2021(25):210.

[5]徐汉.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J].新课程,2021(25):96.

[6]黄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2):123-125.

[7]刘启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6):15-16.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