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

2021-01-18张铭

幸福家庭 2021年16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张铭

良好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本文以小学生思维特点为依据,尊重其行为习惯的客观规律,探讨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并从道德与法治学科出发总结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途径。

良好的习惯能展现新时期学生的青春风采,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及时引导、纠正。例如,学生可能出现上课不认真、吃饭时四处观望、做作业拖拉等情况,这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行为意识。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其价值观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性格方面。对家长依赖心理较强,在学校喜欢独来独往,不擅长与同学、朋友沟通交流,不愿与同伴分享,较为任性,言行不一,与人相处不真诚等。二是学习方面。学习上缺少自主性和自制力,容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早退等现象。三是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家长对孩子较为宠溺,在生活中照顾得很细致,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导致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一是道德观念缺乏。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相对滞后于生理年龄,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是非能力。二是家庭环境带来的负面情绪。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对孩子缺少关心和爱护,导致孩子在心理遇到问题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三是学校教育机制不健全。学校没有建立道德与法制学科培养教育的机制。四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受家长消费观念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小学生还会出现消费攀比现象。

笔者在探讨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因素后,结合自身教育经验,依据科学的方法,探究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加强情感、品德教育

教师要有目的地创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小学生内在的情感信念。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和情感教育相融合。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自制力较弱,教师应对其行为加以规范。教师可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守则和规范教育与道德和法治学科相整合。

(二)教师重视言传身教

小学生的日常习惯会在与大人相处时不经意间的模仿中形成。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对自身严格要求,以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更好地言传身教。教师应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将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并贯彻落实。每个细微行為和不注意的细节,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示范更是一种要求;对教师自身来说,是思想层面和品格修养的具体表现。

(三)循序渐进从细微处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较为匮乏,缺乏生活经历。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要有耐心,注重学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耐心教导,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在家要孝顺、尊敬长辈,在校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上课期间要专注于课堂,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点点滴滴细小的积累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

(四)树立长期培养观念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养成行为习惯时,会出现相同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对此,教师和家长应正确看待,耐心教育、及时引导。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件易事,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应明确行为训练的目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落实行为训练,并定期检查。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奖优促差”。这是激励与约束模式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效果,教师和家长应对行为规范的实施细则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检查和评析,以形成固有的激励体系。教师和家长可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动、家长参与、教师审评等激励方式。二是根据正面积极的奖励机制选出榜样,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榜样带来的力量和影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提升意志力。三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和班规管理要落到实处,包含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的品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受到生活环境和周围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要与发现行为习惯问题的学生耐心地沟通,对其进行情感感化。

(六)家校合力共育

学校负责传授知识与文化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承担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责任。学校因为教育对象的群体特点,评价体系结构是标准化的,以制度体系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而家庭教育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有其自身的针对性,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更为直接和全面的作用。家长能有效与孩子构建情感交流的纽带,能全面地掌握孩子身心变化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行为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强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行为规范的引导和教育方式的交流,让学校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让家长参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家校双方在互动、互信的基础上,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保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持续稳定进行。

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益良多。在优秀习惯的滋润中,一个人可以从微小变得强大,从萎靡变得坚强,最后慢慢向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道德与法制学科的理论依据,针对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合理且科学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作者单位:青岛北山小学)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