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共同体视阈下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研究

2021-01-17汪金英黄小元黄海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消费观共同体公众

汪金英,黄小元,黄海龙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公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是否具有绿色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行为,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文化基因,结合当代实际,立足长远目标,站在全局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索创新。

一、绿色消费观的生成逻辑

(一)时代发展的现实逻辑

工业革命使得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商品纷繁多样,若以“享乐”为特征的消费主义成为“主流”消费范式则将影响社会发展。“消费主义”区别于农业文明时期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单纯物质消费,它是工业革命下资本主义社会中以享受、奢侈为特征的消费主义。此时的消费不是为了满足现实的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刺激、不断被制造出来的消费欲望。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使得消费逐渐背离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破坏。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消费异化的社会,人们与所消费的物品间失去了真实、本质的联系,走向抽象化、空洞化。”[1]显而易见,消费主义的泛滥必定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反对生活中资源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运用可持续发展方式去合理、适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提倡以“生态消费”为主的绿色消费范式,这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时代建设的实践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并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P19)在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审视的基础上,生命共同体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它是一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环境友好型消费行为。[3]就消费对象性质而言,可分为三类:(1)绿色物质消费,即购买符合经济和生态平衡发展的产品来满足自身物质生活需要;(2)绿色精神消费,即消费充分体现自然生态平衡的精神产品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3)绿色生态消费,属于绿色消费中的核心内容,即消费者的消费范式符合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要求,是一种对消费者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双重互利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就消费行为而言,主要包括:绿色生产、资源的绿色配置和利用、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物种的保护等,[4]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由此可见,绿色消费观是在应对消费范式泛滥局面,解决生态危机,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消费生产实践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型消费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要。

(三)时代内涵的理论逻辑

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对人和自然关系作出的新注解、新论断、新探究。生命共同体理念不仅阐释了自然界是一个内生制约、和谐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共进共荣、相互作用的生命共同体,其还蕴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命运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强调了地球生物是一个共生平等的有序整体。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对人的关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要从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因而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就必须要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站在“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基于对时代发展的明晰洞察,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使绿色消费观的内涵不断被丰富。新时期的绿色消费观倡导在消费中注重代内、代际公平和合理适度的消费原则;体现科学合理、理性健康的消费思想;展现生态利用、持续环保的消费特点。绿色消费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时代内涵的新诠释。

二、生命共同体理念与绿色消费观的内在逻辑

(一)内生机理:价值目标一致性

生命共同体理念与绿色消费观作为上层建筑,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后得出的符合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案,二者在价值层面上具有统一性。从社会价值层面来看,生命共同体理念与绿色消费观具有一致性。生命共同体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念,绿色消费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消费观念。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进行。从个体价值层面来看,生命共同体理念与绿色消费观具有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民意所在。”“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6](P72)在“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中,其价值主体是人,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而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绿色消费观是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强调的是个体行为对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积极作用,在促进人类社会、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其最终目的也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共生原理:内容的丰富发展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用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绿色发展方式以绿色生产方式为基础,绿色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为主要表现,绿色消费观念是影响绿色消费的主要因素。新时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站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唤醒公众对维护自然界动植物、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关系的主体责任意识,把绿色消费观贯彻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在生产实践中平衡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在消费实践中科学分辨“生态消费”和“消费主义”。20世纪70年代绿色消费被提出,主要是为应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倡导人们消费无污染的、对人身体和国家发展无害的产品。长期以来,绿色消费被认为是一种在消费过程中购买绿色有机、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行为。在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绿色消费范围得到了扩大。在消费内容上,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消费扩展到追求和崇尚自然的精神消费;在消费行为上,由单纯的购买行为延伸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及对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行为。因而,绿色消费观强调的是一种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思维方式,公众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实施生态行为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消费观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观念,其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三)衍生机制:理论的延展体现

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发展观、生态保护与物质欲望平衡共存的消费观、人类社会相互影响命运与共的全球观。绿色消费在主旨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3E”和“5R”:“3E”即 Economic(经济适用),Ecological(生态效益),Equitable(符合平等、人道原则);“5R”即Reduce(节约资源、降低消费),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use(多次使用、重复利用),Recycle(分类回收、再生利用),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在内容上,强调的是绿色物质消费、绿色精神消费和绿色生态消费。在行为上,强调的是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注重对自然界动植物的保护。由此可见,绿色消费是一种以保护自然为基点,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均体现生态性的人类实践活动,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深入践行。换言之,绿色消费观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发展观、消费观的具体体现,其要求社会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

三、生命共同体视阈下培育公众绿色消费观的逻辑进路

生命共同体视阈下,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要求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影响公众绿色消费观形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而确保公众消费观的全面树立。

(一)主体塑造:强化公众生态责任意识

生命共同体理念中所蕴含的“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辩证统一关系,反映了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价值,以及其主体性对生活和发展方式的影响。后工业时代,消费由“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并成为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普遍存在。这种“消费主义”并不是为了去“购买”实际的物品满足生活需要,而是“消费”商品的符号和符号所象征的意义,认为通过这种消费能体现个人身份或社会地位。在此消费文化的充斥下,部分公众以符号消费的贵贱向他人传递自身地位、身份和品味,寻求他人的“认同”以期达到自我“肯定”。在崇尚和追求这种消费文化的过程中,公众逐渐丢失自我,无法正确评判自身价值。消费欲望的操控使公众无法客观评判自身的消费能力,最终造成超前消费、奢靡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行为。其行为归结到底,是市场经济下以享乐主义为特征的世俗化消费导致的公众自我意识出现了问题——借消费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公众绿色消费观的培育,必须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强化公众生态责任意识。首先,帮助公众认清自我,领悟人生价值是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其次,把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到公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倡导公众从个人小事做起,培养积极的绿色消费态度;最后,深入进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生态责任教育,增强公众生态责任感,倡导公众在绿色消费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力量构建: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对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观培育就必须把社会教育资源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各个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整体教育的最大合力,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公众绿色消费观的培育。

1.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

学生群体作为公众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对绿色消费知识的普及和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学生群体绿色消费观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绿色消费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绿色消费教育教学、执行、管理规划纲要,不能在相关课程当中及时融入绿色消费教育,[7]导致目前学生群体的绿色消费观基础不扎实、行为不成熟。为此,我们必须坚守学校绿色消费观培育主阵地,开设与绿色消费相关的专业课程,从生态文明建设、生命共同体的角度阐释绿色消费观,把学生从绿色消费就是单一购买节能产品的误区中剥离出来;快速配齐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知识教育传播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打造一支有绿色消费知识涵养、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有效加速器。

2.加强社区教育活力

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社区教育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的特征,契合了公众群体教育需求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虽然社区公众的年龄、学历、社会地位不尽相同,但在社区教育中,每个公众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社区的教育资源,满足自己随时随地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社区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在公众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要想广泛地、深入地以及全面地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就必须积极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营造绿色的社区文化。通过社区内张贴绿色环保标识、标语,在社区园林设施中展现绿色生态,进行生态环保知识宣讲、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其二,完善社区环保规则。通过严格的小区垃圾分类管理等方式来规范社区公众的行为;其三,设置社区“闲置物中转站”。积极调动社区公众把闲置的物品放到社区“闲置物中转站”,通过物物交换、物钱交换等方式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实现。

3.借力全媒体传播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是“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8]如今,全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生活方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信息查询方式,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改变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在对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基础的生态价值观进行传播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中“用户至上”“内容为王”的理念,以尊重和激发公众的主体性为出发点进行传播。在内容选择上尽量贴近公众生活,在宣传方式上要新颖、有活力,以达到引发公众共鸣的目的。与此同时,针对公众群体的差异性问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公众生活中使用的数据进行高速运算分析,准确定位公众的消费类型,预测其消费喜好和消费需要,从而推动绿色消费观的精准传播。在公众绿色消费观培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借力全媒体传播优势,加强生态环保相关宣传,掌握舆论生态宣传导向,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推动绿色消费观的有效传播。

(三)制度建构:实施政策激励

在生命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必须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统一起来。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实现绿色生产,因而绿色生产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态生产活动,光靠市场的调节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对绿色生产生活的调节作用,把绿色消费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公众绿色消费观的培育。

1.政策扶植绿色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要推广绿色消费,必须从消费源头开始,生产绿色产品供公众消费。一方面,政府对进行绿色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产品生产;另一方面,对于粗放生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政府应对其采取强制停业整顿或停产、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2.政策保障绿色营销

相关研究表明,经济因素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9]为促进绿色消费,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价格,保障绿色产品的价格在公众的可承受范围内;另一方面,经营者作为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桥梁,其营销偏向对公众的消费选择有着一定的影响。政府对进行绿色产品销售的经营者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如降低税收。相反,对于浪费性消费和高消费性娱乐场所应开征高额流转税。只有更多的经营者选择售卖绿色生态产品,消费者才能在市面上看到更多的绿色产品,才能进行更多的绿色消费行为。

3.政策倡导绿色消费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更多的绿色消费才能拉动绿色产品的持续生产。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绿色消费的立法工作,加强对绿色产品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给予制度保障和鼓励;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公众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推进生态服务业发展,倡导减少和禁止公众对一次性产品(塑料袋、筷子和生活用具等)的使用,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业,建设公众绿色消费的体验场所等。

4.政策规范垃圾分类

绿色消费倡导的是一种有始有终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消费活动。合理的垃圾分类是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其实质是公众对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归类和控制,从而提高废物的回收和利用率,以达到减少垃圾对环境污染的目的。目前,垃圾分类已经在上海等城市得到了积极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供分享。要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使绿色消费观深入公众的内心,我们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力、约束力、公信力去约束和限制公众一切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的制度机制,比如:落实责任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形成奖惩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扩大清洁人员队伍,鼓励更多人成为清洁志愿者。通过这些措施使垃圾分类成为一个长效的绿色治理机制,在此过程中促进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培育。

猜你喜欢

消费观共同体公众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正确认识消费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公众号5月热榜
消费观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