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统计核算体系探析

2021-01-16胡淑红刘海利闫红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

胡淑红 刘海利 闫红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引发了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势如破竹,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统计在数字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都体现着统计作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更广泛、更大量、更交融、更时效、更系统的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亟待完善。

一、数字经济对经济统计的效应影响

数字经济是新经济形态,其以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并体现与其他产业有融合溢出效应。在传统经济形态下建立起来的经济统计制度已难以适应新经济形态,难以准确反映数字经济总体经济贡献,难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一)“新经济统计”概念营运而生

2016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了“新经济”概念。同年3 月16日,李克强曾表示:新经济覆盖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涵盖定制化生产、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范围及其广泛。“新经济统计”应以社会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需要而产生的,体现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应用场景顺应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现在发展的新经济、新基建,区块链和互联网技术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数字经济贡献度被低估

数字经济时代的交换和生产活动过程远比工业时代复杂,涉及大量免费的公共服务,促进了大量民宿中介平台等非正式交易方式的涌现,产生着数字化金融、数字化货币对传统金融强大冲击……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导致数字经济的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同时,数字经济活动存在信息技术化强、企业雇员少等特征,因此催生大量小型微利企业。这些企业经济模式转换快,企业生命周期相对短,统计监测难度增大。同时数字经济已渗透到行业的方方面面,产生其社会经济增加值,传统统计核算系统无法将其囊括。同时,数字经济与大数据的到来,引领着人类社会进入一个高效、快速、融合强的信息化时代,经济统计分析依据大量数据,而数据往往呈现不规则、杂乱无须的特点,传统的统计方法和手段显得“无奈”和“低效”,无法精确对其贡献度进行估算。

(三)数据经济的高渗透性模糊了统计范围

数字经济下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者之间存在交集,与传统产业中存在交叉,产业与产业之间也存在融合。数字经济统计范围不能是“三新”规模与传统产业规模简单的相加。2017 年2 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以下简称《分类》),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经济活动及内容进行了重新界定。但其是在原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上操作,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无法准确的细化统计范围。

二、数字经济时代构建统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统计,目的是更好的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快速提升,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一)探索构建数字经济相关的补充统计制度

数字经济背景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及地方统计制度,积极探索数字经济统计相关制度予以专项补充。(1)明确地方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所在区域所涉及的行业、领域、经济发展规模等数据,便于细化相关制度。(2)在地方统计制度上应囊括数字经济产业的所有链条生产要素,确定行业分类目录。在制度上涵盖数字经济产业、产业数字融合以及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基础等重点内容,其中,数字产业,涵盖ICT 产业(计算机、通信、信息传输、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产业数字融合(产业数据化)主要包括互联网+行业、服务电商、货物电商等行业。(3)制定统计调查制度。积极利用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企业行业信息数据库,遵守“入库、甄选、确定”的原则,依照数字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数据库中的企业进行甄别确定。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保证涉及数字经济的企业先入库再细化统计调查数据。

(二)明确数字经济统计口径及行业分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已悄然渗透到传统行业,为保障对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撑,如何准确衡量数字经济规模,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数字经济生产活动中涉及的产业和产品需进行细化,确定为数字经济驱动行业和ICT 应用行业。其中,数字经济驱动行业主要包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ICT 应用行业包含电子商务产业与数字内容产业。各级统计部门需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相关文件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 版)》目录,界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三)创新统计方法

目前,回归分析法、生产法和支出法是数字经济环境下主要统计方法。回归直线法,适时采用一元一次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来进行测算。生产法,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类产业和也涵盖了数字经济融合部分,我国相关部门结合传统生产函数法进行改革。支出法,麦肯锡iGDP、波士顿的e-GDP 均采用支出法。以上测算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我国积极探讨数字经济增加值计算方法是。山东滨州官网解读了“‘四新’”经济增加值的直接核算法(生产法或收入法)、增加值率法和剥离系数法三种方法,值得借鉴。目前我国学术界有很多大数据背景下对抽样方法的研究,如网格化抽样、社交网络的抽样、适应性抽样、分布式抽样等等。统计部门要采用中高端技术设备与手段,采用多样式灵活调查收集全社会各种信息数据资源。

(四)搭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

鼓励和支持国家统计部门、工信部、高校等联合起来进行全国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紧密跟踪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统计的新问题新情况,重视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研究及指标的测算。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结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数据,进行动态统计数据监测,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联动式合作,全面掌握数字经济数据,梳理年度数字经济监测统计分析工作任务,确定经济统计范围及时点。同时根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目录对企业进行梳理,重点围绕营业利润、工资薪酬、税金等增加值相关指标加强审核,力求数据真实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时开展预警监测,构建起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的统计监测及指标体系。

(五)搭建统计信息化平台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动力,信息技术、传统产业、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的产业化和信息化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主体。数据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现有的统计中。各统计部门要搭建与各职能部门、各经济实体、各经济贡献单位的交互式信息平台体系,实现调查数据采集报送、质量控制、信息交换、信息处理等的智能化、共享化。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字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拥抱新经济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