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与策略选择

2021-01-16安邦国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科岗位防控

安邦国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对就业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政府把保就业作为“六保”之首,全面实施强化“稳就业”措施,而高校毕业生作为精准帮扶对象,就业工作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和全力支持。从疫情爆发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挑战和压力,在国家促就业政策帮扶、就业环境日趋改善、就业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将国家政策拉动就业、促就业政策的灵活性和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与工科女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促就业政策的保障性和消除就业市场歧视相结合,剖析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促就业、保就业”工作策略,以期引导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提供策略选择。

一、疫情防控下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内部环境分析

(一)优势因素分析

1.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各级政府、高校不断强化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督促政策服务落地及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落实,各高校迅速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水平和重点人群帮扶,把重点学生就业工作实效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任务,坚持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角度扎实推进学校的就业工作[1]。坚持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构建“三全育人”就业服务体系,创新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模式[2],引导高校全体教职工主动担当,积极推动学生就业工作,努力为包括工科女大学生的全体学生充分就业创造有利机会和营造良好环境。

2.以“新工科”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成为高校办学的新路径

高校高度重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推动“新工科”引领高等教育变革,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手段,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更加看中质量标准落实,唤起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实践协同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步形成以高校为主体,教育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机构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保障高等教育制度体系[3]。在“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与新科技发展、现代工业变革新兴专业紧密结合,在疫情防控下互联网+思维和信息科技技术手段加速发展了“互联网+”“智能+”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新形态[4],科技信息时代新兴产业的发展衍生的相关专业为科技领域提供了大量紧缺人才岗位和人才需求,为工科女大学生创造了岗位契机和就业机遇,为促进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和持续发展动力。

(二)弱势因素分析

1.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供求关系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在疫情防控和国家经济复苏阶段,较多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尤其是对就业工作地域、工作环境、经济待遇和岗位性质等因素期望值居高不下,以此降低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的自主性和择业的选择性。二是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择业区域的结构性矛盾突显,工科专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发达城市和工业发达城市等地区国家区域受到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工科专业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而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基层服务岗位以及中小私人企业受制于经济、交通、教育、环境和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工科专业人才紧缺,难以受到工科女大学生的青睐[5]。三是高校工科专业里女生人数规模相对较少,在专业素养教育里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工科女大学生专业素养与岗位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

2.工科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亟须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增长,低就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和就业工作格局,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重点关注的社会主体形态[6],有效解决工科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题,可有效实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突破。目前工科女大学生毕业生受到传统社会价值观影响依然普遍存在陈旧落后的就业观念,存在求稳求利求舒适的就业心态,很少考虑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具体表现为倾向于选择考取公务员、教师、文员岗位等,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欠缺,专业服务基层水平发挥不足;此外就是对家庭的依赖感较强,远离家乡岗位难以被选择,理想化倾向严重。种种客观因素加剧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和择业难。国家、社会和高校应引导工科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就业价值观的良性转变,有利于发现和挖掘更多就业机遇。

二、疫情防控下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遇因素分析

1.就业政策环境宽松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做好就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政策回应,围绕“稳就业”需要,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服务合力,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最大化发挥政策效应。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国家在大学生考研工作中不断扩大了研究生招生比例,完善了大学生参军入伍激励政策,提高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比例,大力支持政府基层项目、高校科研项目和知名企业设立见习岗位等,扩大“特岗教师”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选调生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努力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的政策红利和社会保障。

2.疫情下衍生了适合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岗位与新需求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曾发布的《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显示,近一年共有约2100 万人通过“抖音”平台获得直接收入,其中女性占比超过50%,带动3600 万个就业机会,充分展现了当前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带动就业的特点和价值,不断推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就业创业工作的高速发展[7]。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育、电商经营和远程办公等新的就业机遇,在科技技术创新、个人特质表达等方面符合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优势和特质;同时,也充分显露出我国在远程教育、卫生保健、医药健康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人才的短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社会建设和治理进程中,健康、医疗、养老、康复、家政和电商等方面会得到进一步重视,社会岗位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这都为促进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的客观保障。

(二)挑战因素分析

1.疫情防控增加了就业实现压力

当前,疫情在宏观上造成了就业阻力增长、就业环境偏紧、对外贸易收缩,特别是对小型民营企业和外贸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渠道障碍,用工需求缩减,甚至是就业岗位丧失。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外贸企业在建筑业、制造业、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也是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为防控疫情蔓延采取“外防”+“内防”等联防联控措施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外贸企业造成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面和就业去向,增加了就业压力。

2.疫情防控加剧了就业供求结构性失衡

据教育部消息,2020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 万人,2021 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909 万,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政府强调要关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就业,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实现稳定就业。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综合影响下,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机会与危机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在疫情影响下的就业供求关系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薪酬供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就业意愿期待与社会薪酬供应现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了自愿性失业风险,对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实现带来了挑战。

3.疫情防控加剧就业性别歧视

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的情况一直存在。国家积极关注性别歧视、地域歧视、残疾人歧视等就业歧视问题,并通过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加以整治,多途径提高劳动就业者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但是受疫情影响,女工科大学生受到的性别歧视问题格外显现,在全国各地就业岗位布局不均衡情况下,疫情加剧了就业机会的流失和就业需求的减少,受挤压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岗位导致工科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女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

三、疫情防控下促进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策略选择分析

(一)实现工科女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与国家政策拉动就业相结合

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工科女大学生在工科专业就业群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作为就业主动方的工科女大学生要因势利导、主动应变、转危为机,结合时代需求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8]。一方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注重心理过程培养,建构个体的积极特质,加强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合理化情绪来应对就业问题、解决就业困扰,在疫情防控中树立平和、包容、理性和现实的就业心态。另一方面,在日常提供精细化就业服务和精准化就业指导,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加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结合不同工科专业的特殊性,创新教育方式和培养渠道,开展优秀企业家案例分享会、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生涯规划大赛和求职简历大赛等富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活动,培养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及早客观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正视自己,客观择业。

(二)实现工科女大学生提高就业水平与培养创业能力相结合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已作为必修的教育课程纳入高校学生培养计划,高校学生多渠道就业创业需切实回应就业观念多元化、就业领域多元化和就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求,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核心,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质量巩固创业成果,实现高质量就业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工科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唤起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努力实现教学课堂活起来,实践实习动起来,凸显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位置,引导学生自身兴趣挖掘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另一方面,依托科技创新与实习实践活动激发工科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工科女大学生了解就业创业新理论、掌握创业技能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做到理论掌握扎实、技能使用快速[9]。在组织化和便利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和实践中大力助推工科女大学生创业发展,服务工科女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专业型创业,实现就业与创业相辅相成,共促共进[10]。

(三)实现工科女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与消除市场歧视相结合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结合就业工作实际情况,需不断推进就业工作供给侧、需求侧的改革,在就业工作供给侧发力,在不断发掘就业岗位、加强就业供给的同时,重点把握提升工科女大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推动就业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引导工科女大学生关注女性职业与专业的融合发展,关注自身能力素质与目标行业需求的差距,以提高个人能力素养,达到与职业需求的高匹配度,以更好满足社会需求,达到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有效平衡[11-12]。与此同时,国家和政府需不断加强就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法治化建设,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破除陈旧观念,制定更具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为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提供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准则,保障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和平等权利。

猜你喜欢

工科岗位防控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